(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文言文断句、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6754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文言文断句、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文言文断句、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四模块 专题一“文言文断句、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古文化常识题”配套检测一、断句、古文化常识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6分)袁昂,陈郡阳夏人。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徙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册谥曰穆正公。(选自梁书袁昂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解析:选D解答客观型文言断句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辨析给出的四个选项的差异,排除干扰项。本题中,“枝叶”作“安附”的主语,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C项。“同恶不悛”意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由此可知,“同恶”和“不悛”之间不可断开,故答案为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诏”是指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常见的表达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D谥,是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解析:选B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武官由兵部掌管,科举由礼部掌管。参考译文:袁昂,陈郡阳夏人。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母亲去世。丧服未脱而堂兄袁彖又去世了。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穿丧服。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义师攻至京师,州牧郡守都望风而降,袁昂独自在境内抗拒不接受(义师的)命令。高祖亲笔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已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己招来更多的福报,进则远离祸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留下书信说,不要接受追赠官职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他的谥号为穆正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6分)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孔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选自宋史李觉传,有删改)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解析:选C“谒”指拜谒,“毕”是“结束”的意思,“谒文宣王毕”是指拜谒文宣王结束,句意完整,应在“毕”后断开,排除A项和D项。“讲坐”是指在座位上讲学的人,“左右”是指左右侍臣,不能作“讲坐”的宾语,而应作下句的主语,故“左右”前要断开,排除B项。选C项。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记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B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C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D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解析:选A礼记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参考译文:李觉字仲明,本是京兆长安人。朝廷的军队出征燕蓟时,命令李觉安排运送京东各州的粮草到幽州。孔维推荐李觉,认为他有学问,李觉升迁为礼记博士,赏赐绯袍和鱼符袋(五品以上官职)。端拱元年春天,刚让学官讲学,李觉首先参与了。宋太宗驾临国子监拜谒文宣王结束,登上辇轿要从西门出去,回头看见有人在座位上讲学,左右侍臣说李觉正在聚集门徒讲授经书,皇上就召来李觉,让他对着自己讲学。李觉说:“陛下驾驭着六龙,我怎么敢随便登上讲席呢。”皇上于是下了辇车,让官吏张设帐幕,另外设置座位,下诏令李觉讲解周易中的泰卦,随从的大臣都依次而坐。李觉于是讲述天地感应相通、君臣相合的思想,皇上非常高兴,特意赏赐他百匹布帛。淳化四年,升任司门员外郎。遭受疾病,病假期满后,皇上下诏不断绝他的俸禄。后来去世。李觉多次上书谈论时务,阐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件大事,宋太宗赞许他写得详细齐备,让人把奏章送交史馆。李觉的性格刚强坚毅、聪慧敏锐,曾经和秘阁校理吴淑等人一同考核开封府的秋赋举人,谈及计算雉兔首足的方法,李觉说:“这个方法太烦琐,我能使计算变得简易。”等到方法出来后,果然精练简便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6分)贾逵,真定藁城人。隶拱圣为卒,至殿前班副都知。初,逵少孤,厚赂继父,得其母奉以归。至是,以母老辞,不许,而赐母冠帔。徙并代路,专主管麟府军马。熟户散处边关,苦于寇略,逵差度远近,聚为二十七堡,次第相望,自是害乃息。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都城西南水暴溢,注安上门,都水监以急变闻。英宗遣逵督护,亟囊土塞门,水乃止。议者欲穴堤以泄其势,逵请观水所行,谕居民徙高避水,然后决之。军校营城外者,每常朝,即未晓启门钥,或辍朝失报,启钥如平时。逵言:“禁城当谨启闭,不宜凭报者。”乃冶铁铸“常朝”字,俾持以示信。元丰初,拜建武军节度使。数月而卒,年六十九。赠侍中,谥曰武恪。(选自宋史贾逵传,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B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C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D一夕/烽火屡发左右/白当起/逵卧不应/旦而谓人曰/此必妄也/脱有警/可夜出乎/徐问之果/边人烛遗物也/解析:选C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作答。“烽火屡发”意为“烽火多次发出信号”,句意完整,而“左右”为名词,意为身边的侍从,作“白当起”的主语,故“左右”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徐问之”中“之”作宾语,“徐问之”句意完整,“果”意为“果然”,作“边人烛遗物也”的状语,故“果”前应断开,排除B项。选C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帔是中国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皇帝赐贾逵母亲冠帔以表示恩宠。B熟户指臣属于宋、接受宋朝统治的蕃落,反之则为“生户”。C常朝指臣子对皇帝的一般的朝见,文中指军校有特权,可随时朝见皇帝。D武恪是贾逵的谥号,代表朝廷对贾逵生前建立军功和为人谨慎的肯定。解析:选CC项,“文中指军校有特权,可随时朝见皇帝”错误,文中所说的军校并无特权。参考译文:贾逵,真定藁城人。隶属拱圣军为士卒,官至殿前班副都知。起初,贾逵年少时父亲去世,他把大量财物赠送给继父,把他的母亲接回来奉养。到这时,他因为母亲年老而辞官,没有被朝廷允许,朝廷赐给他母亲帽子和披肩。调到并代路,专门主管麟府的军马。熟户分散居住在边关,被敌寇的抢掠害苦,贾逵按照远近加以衡量选择,使他们聚成二十七堡,依次相望,从此灾害才停止。一天晚上,烽火多次发出信号,左右的人说应当起兵,贾逵躺着不答应。天亮之后对人说:“这一定是假的。如果有警报,可以在晚上发兵吗?”慢慢地查问这件事,果然是边地的人在烧遗弃的东西。都城的西南部水暴涨溢出,注入安上门,都水监因情况紧急向朝廷奏报。宋英宗派贾逵去督察,迅速用口袋盛土塞住大门,水才被止住。议论的人想在大堤上挖洞来倾泻水势,贾逵请求观察水的走向,告诉居民移到高处避水,这样之后才把堤穴打开。军校在城外驻营的,每次定期朝见,在天不亮时打开门锁,有时停止上朝而未通报,却还像平时一样打开门锁。贾逵说:“禁城应当谨慎开关大门,不应该依靠通报的人。”于是炼铁铸成“常朝”的字样,让通报人拿着以作信符。元丰初年,被任为建武军节度使。几个月后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朝廷追赠他为侍中,谥号武恪。二、高考仿真综合练(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通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华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关中旧仰郑、白二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硙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仍旱,编人死徙踵路,栖筠为浚渠,厮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保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银青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苏州方清因岁凶诱流殍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平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兼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超拜学官为之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于是华原尉侯莫陈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物色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货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繇是怤等皆坐贬。帝比比欲召相,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选自新唐书李栖筠传,有删改)注侯莫陈:三字复姓。台:御史台,官署名。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货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B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货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C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货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D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货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解析:选B根据前文,明确句中的“济”是指杜济,“邕”是指薛邕,“京兆”“吏部侍郎”皆为官职名,“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为并列句,二者中间应断开,由此排除C、D两项。再根据语境中三人与元载的关系可知,“载所厚”的对象为“三人”,而“栖筠”为“并劾之”的主语,故“栖筠”前应断开,排除A项。答案为B。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孤,文中指幼年丧父。“鳏寡孤独”中的“孤”也是这个意思。“孤”还可以作为古代帝王的自称,如“孤家”“孤王”。B关中,即“四关之内”,这四个关口分别是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自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了物产丰饶的沃野之地。C出,指京官外调。文中指把李栖筠调到常州任刺史。“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与“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出”都是此意。D谥,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解析:选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出”指的是“在国外”。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豪门大族拦截郑、白二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磨,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磨,为老百姓谋取福利。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他曾大力修建学校,使学生知道自我勉励,并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施以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D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兼任御史大夫时,虽然元载把持国政,但李栖筠仍弹劾并使皇帝重罚了受元载重用的徐浩、杜济、薛邕、侯莫陈怤等人。解析:选DD项,由原文可知,受元载重用的是徐浩、杜济、薛邕三人,并无侯莫陈怤。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宿贼张度保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译文: (2)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译文: 参考答案:(1)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关键词“宿”“保”“克”各1分,句子大意2分)(2)李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执行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关键词“修刑”“罔”“儆”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李栖筠,字贞一,世代都是赵人。幼年丧父。他有高远的气度,为人庄重少言,体格高大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大多数书籍都能通晓,他写文章笔力刚劲,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李华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士人大多仰慕他。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白二渠灌溉农田,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修建水磨以谋取利益,设置了将近百个水磨,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李栖筠请求朝廷全部拆毁这些水磨。李栖筠政绩很突出,有宰相般的崇高声望。宰相元载嫉妒他,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频繁遭遇旱灾,编入户籍的平民死亡和迁徙相继不断,李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于是当年获得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多年来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乡里安定到晚上没有狗叫声。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人人知道自我勉励。他凭着政绩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文颂扬其德。苏州方清趁闹饥荒诱骗灾民做盗贼,聚集了数万人,盘踞在黟州、歙州之间,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东南地区的百姓厌烦他们,苦不堪言,朝廷下诏命令李光弼派兵讨伐平定叛贼。刚好平卢行军司马许杲依仗军功大,擅自停留在上元(而不配合朝廷的军队),有觊觎江、吴之意,朝廷因为国家在受到创伤残破之后再次起兵征伐,就授予李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的职务,命他谋取许杲。李栖筠到任,大力部署武器装备,派遣口才出众的人携带厚重的财物到许杲军营犒劳士兵,让士卒们欢喜,强行破除了许杲的图谋。许杲害怕,率领全部人马渡过长江,抢掠楚、泗后溃散。李栖筠凭借功劳大而晋升兼任御史大夫。他又增设学校,上表推荐博学老成的儒士河南人褚冲、吴人何员等,破格授任学官为自己的老师,亲自手持经书问询义理,远近的读书人趋附慕名而来,学徒达几百人。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日益放肆专横。李栖筠向来正直,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莫陈怤凭着考核优等补任长安尉,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侯莫陈怤脸色有变,不能回答,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荐的,不是真正的优等。当初,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把价值数十万的珍奇货物送给元载,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重用的,李栖筠一并弹劾他们。皇帝还没决断。适逢遇到月食,皇帝问李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李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执行惩罚,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侯莫陈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皇帝经常想任命李栖筠为宰相,但因为害怕元载往往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问,李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李栖筠见皇帝遇事迟疑不决,内心忧愁愤懑,去世时,终年五十八岁,自己写好墓志铭。朝廷追赠他吏部尚书的官职,谥号文献。(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9分)郑兴裔字光锡。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赀,兴裔不受,请立义庄赡宗族。及藻没,遂解官致追报之义。乾道初,建康留司请治行宫备巡幸,兴裔奏劳人费财,乞罢其役。徙福建路兵马钤辖,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帝曰:“卿识时务,习吏事,行当用卿。”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建、剑、汀、邵盐策屡更,漕臣请易纲运为钞法,兴裔极言其不可。帝善其数论事,诏加成州团练使。时传闻金欲败盟,召兴裔为贺生辰副使以觇之,使还,言无他,卒如所料。累差浙东、浙西、江东提刑,请祠以归。寻诏知门事兼干办皇城司,又兼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杀邻舍儿,取其臂钏而弃其尸,狱成,刑部以无证左,出之。命兴裔覆治得实,帝喜,赐居第。丁母忧去官,服阕,复故职,除均州防御使。再使金,还,迁潭州观察使。复请祠,起知庐州,移知扬州。扬与庐为邻。初,兴裔在庐尝却邻道互送礼,至是按郡籍,见前所却者有出无归,遂奏严其禁。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民旧皆茅舍,易焚,兴裔贷之钱,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偿,民甚德之。修学宫,立义冢,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议改筑城,有谓韩世忠遗基不可易者,命兴裔往视,既至,阙地丈余增筑之。帝阅奏,喜曰:“兴裔不吾欺也。”(选自宋史郑兴裔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B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C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D会复置武臣提刑/就命为之/郡县积玩/检验法废/兴裔创为格/目分畀属/县吏不得行其奸/因著为令/解析:选C“格目”在文中是“条目”的意思,“格”和“目”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B、D两项。“积玩”的意思是“日久懈怠”“荒废”,主语应是“郡县(的政事)”,故“郡县”和“积玩”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项。答案为C项。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义庄”旧时多指某些较富有的族人拨出部分田地,作为宗族的田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使用。B“行宫”指古代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可能由其他建筑改造而成;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C“服阕”指在父母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服丧。仪礼丧服中所规定的丧服分五个等级,称为五服。D“学宫”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也指学校,文中“修学宫”的“学宫”即指学校。解析:选CC项,“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不是指“开始服丧”,也不是特指“朝廷官员”。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兴裔感恩叔父抚养。他幼年丧父,由叔父郑藻抚养长大;当叔父郑藻去世后,他辞去官职,以表达对叔父的追念与报恩之意。B郑兴裔为官忠于职守。当传闻金国想毁弃盟约时,他受命出使,将事情查实清楚;任扬州知州时,他遏制了邻地互相送礼的歪风。C郑兴裔关心民间疾苦。到任扬州后,自己借钱给百姓,让他们把房顶的茅草换成瓦片,消除了火灾隐患,后来又免去他们的债务。D郑兴裔为政多有智谋。复查杨氏案,最终查得实证,受到皇上恩赐;制定了部辖民兵升差的法度;在楚州改动筑城时,想出好办法。解析:选CC项,“自己借钱给百姓”“免去他们的债务”错,原文是“兴裔贷之钱”“奏免其偿”,其中“奏免其偿”是指上奏朝廷免去他们的债务,这说明钱是官府的,并不是郑兴裔自己借钱给百姓,而是郑兴裔让官府借钱给百姓,后又上奏朝廷免除他们的债务。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过阙入见,询以守令臧否,兴裔条析以对。译文: (2)扬有重屯,粮乏,例籴他境,兴裔搜括渗漏以补之,食遂足。译文: 参考答案:(1)(郑兴裔)经过宫阙,进入拜见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员的好坏来询问他,郑兴裔分条剖析来回答。(关键词“臧否”“条析”各1分,特殊句式1分,句子大意2分)(2)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按照惯例要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漏洞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关键词“例”“籴”各1分,特殊句式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郑兴裔字光锡。幼年丧父,叔父郑藻把他当作儿子抚养,把多余的财产分给他,郑兴裔不接受,请求设立义庄来赡养宗族内的贫户。等到郑藻去世,他就辞去官职表达追念和报恩之意。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请求修建行宫以备皇帝巡游驾临,郑兴裔上奏说这样做劳民伤财,请求免除这项劳役。郑兴裔调任福建路兵马钤辖,(郑兴裔)经过宫阙,进入拜见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员的好坏来询问他,郑兴裔分条剖析来回答。皇上说:“你很识时务,熟悉政事,正应当重用你。”恰逢朝廷重新设武臣提刑,就任命他去担任。郡县政事日久懈怠,监察法度废弛,郑兴裔创设条目,分发给下属各县,官吏都无法为非作歹,于是将这些条目制成法令。建、剑、汀、邵等地盐务政策屡次变更,管漕运的官吏请求将成批运送大宗货物变为凭钞交易,郑兴裔极力奏陈此事不可行。皇帝赞赏他屡次上书议论政事,下诏加封他为成州团练使。当时传闻金国想要毁弃盟约,召命郑兴裔担任贺生辰副使(出使金国)来探查此事,出使回来,说并没有别的事,最终如他所料。郑兴裔屡次被派往浙东、浙西、江东担任提刑,请求担任祠禄官以便回京。不久下诏让他担任知门事兼任干办皇城司,又兼任枢密副都承旨。军妇杨氏杀了邻居的儿子,取走了他的镯子,扔掉了他的尸体,定案之后,刑部因为没有证据佐证,因此放了她。让郑兴裔重新审理,最终查得实证,皇帝很高兴,赐给他宅第。为母服丧离职,丧期过后,官复原职,授任均州防御使。第二次出使金国,回来后,升任潭州观察使。再次请求担任祠禄官,被起用为庐州知州,迁任扬州知州。扬州与庐州相邻。一开始,郑兴裔在庐州曾制止相邻地方互相送礼,到这时查阅郡中文籍,看到之前拒绝的礼物只有送出的记录,没有收回的记录,于是上奏严明这项禁令。扬州有很多屯兵,粮食匮乏,按照惯例要从其他地区买进,郑兴裔搜求财政漏洞来填补,粮食于是充足了。百姓以前都住茅草屋,容易被火焚,郑兴裔把官府的钱借给他们,命令建瓦房来取代茅草屋,从此火灾隐患就平息了。他又上奏朝廷免除他们的债务,百姓非常感激他。他修建学校,设立公墓,制定部辖民兵升差法,郡中因此政治修明,局势安定。楚州上奏商议改动筑城,有人认为韩世忠的遗迹不能改动,(皇帝)命令郑兴裔去视察,到了之后,挖地一丈多增筑了城池。皇帝看了奏章,高兴地说:“郑兴裔不欺骗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