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导学案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616603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导学案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导学案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导学案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七单元导学案教学设计内容分析 :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X k B 1 . c o m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教学重点: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新 课 标 第 一 网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课题:小数加减法(一)教学内容:教材72页例1.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笔算下面各题。 4257+4305 = 8350 737 = 结合上面两道算式,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计算整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小数,现在来复习跟小数有关的内容。2填空。 (1)在小数中,小数点左边是( )部分,右边是( )部分。 3化简下面各数。 7.150 =( ) 3.00 =( ) 0.200 =( )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 1.2 =( ) 14 =( ) 这两题都是根据什么来做的?一起告诉我什么是小数的性质? 二、自主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尝试笔算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 4.29 - 4.29 10.74 2.16(2)师:大家同意这样写竖式吗?(3)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异同: 计算方法上都是一位对着一位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小数点,盖住小数点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减法了。(4)小结:从这两个算式我们看出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是相似的, 只是要多小数点。 (5)计算:1.25+0.45 4.38-1.28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什么了?像这样的情况你知道还可以怎么写吗?根据是什么? (6)小结:当小数加减法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就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这也是我们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三、巩固练习完成P72做一做1、2题。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七1、2题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一)6.45+4.29=10.74 6.45-4.29=2.16 6.45 6.45+ 4.29 - 4.29 10.74 2.16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得数的小数点应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里小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课题:小数加减法(二)教学内容:教材73页例2.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X k B 1 . c o m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1)和上一例题有什么不同?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 (3)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呢? (4)百分位上怎样计算?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根据是什么? (5)在小数加减法中,要想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什么相同啊?2、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怎么办? (1)独立验算,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2)小结: 小数的加 减法的验算和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的。3、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X k B 1 . c o m(3)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三、巩固练习:P73做一做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学会了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 五、作业:练习十七4、5、6题.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二)6.45+8.3=14.75 8.3-6.45=1.85 6.45 8.30+ 8.3 - 6.45 14.75 1.85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计算教学内容:教材76页例3.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法混合运算。 2、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新-课 标-第- 一-网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2、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可以简便计算吗?156+48+244 1000356444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3(1)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竖式:7.45+5.8+4.69=17.94 递等式: 7.45+5.8+4.69 7.45 =13.25+4.69 5.8 =17.94 + 4.69 17.94(2)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出示例3(2)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20-6.45-8.3 20-(6.45+8.3)=13.55-8.3 =20-14.75 =5.25 =5.253、小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1、P77做一做1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五、作业练习十八1、2题。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混合计算7.45+5.8+4.69=17.94 递等式: 7.45+5.8+4.69 7.45 =13.25+4.69 5.8 =17.94 + 4.69 17.9420-6.45-8.3 20-(6.45+8.3)=13.55-8.3 =20-14.75=5.25 =5.25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教学目标: 1.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2.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3.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定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灵活应用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迁移。 1、口算(小组开火车)。 6.52+0.48= 3.6+6.4= 2.54-0.54= 0.17+3.83 = 5.47-2.47= 4.8-1.8= 2、计算 35+28+72 125+49+75 156-47-53 137+98+2+43 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减法的性质 (1)用字母表示就是:a+b=b+a (a+b)+c=a+(b+c) a-b-c=a-(b+c) (2)让学生说说它的实质内容 3、揭示课题:整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小数的加减法有简便运算吗?这节课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2+0.5( )0.5+3.2X|k | B 1 . c |O |m(4.7+2.6)+7.4( )4.7+(2.6+7.4)(1)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2)把你的发现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组织学生进行验证。(板书:验证)可以怎样验证呢? 师生共同计算,发现的左右两边相等。 (4)从这三组算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结: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学生把规律读一遍。2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应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三、新知应用 出示例4:0.6+7.91+3.4+0.091、怎样算比较简便?根据什么?2、汇报:X k B 1 . c o m0.6+7.91+3.4+0.09 0.6+7.91+3.4+0.09 =8.51+3.4+0.09 =(0.6+3.4)+(7.91+0.09)=11.91+0.09 =4+8 =12 =123、比较不同的算法,发现规律:那种方法简便?第二种方法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证明了什么?4、小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同样使用,那么我们在进行小数计算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的去采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1、2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1、7题板书设计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内容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新 课 标 第 一 网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点 : 1、 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 :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课题:轴对称教学内容:教材82-83页例1、2.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w W w .x K b 1.c o M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三、学习新知1、出示例1(1) 这幅图对称吗? (2)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 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4) 点B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5) 点C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6) 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3、出示例2(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 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w W w .x K b 1.c o M (3)小结:A、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B、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C、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D、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三、课堂练习:P83做一做.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二十1-3题。课题:平移教学内容:教材86-87页例3、4.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感受图形的美,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会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学重点:1、体会平移的本质特征。新-课 标-第- 一-网2、物体沿着直线运动,把这样的直线运动叫做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 直线运动 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3(1)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小结: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的格数。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3、平移的特点: 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三、巩固应用P87做一做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五、作业练习二十一的1、2题。板书设计平移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利用平移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