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6566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1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word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掌握皇帝称号和皇帝制度的内涵,理解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权威性,剖析秦朝重要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的作用。了解和掌握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国家的措施。重点: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难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课前自主学习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东周开始:公元前 年,西周灭亡;公元前 年,东周开始。2.诸侯争霸: 前提:(1)周天子大权旁落, 制和 制遭到破坏。目的: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 3秦朝统一 条件:(1)一些强大的诸侯纷纷改称“ ”。(2)些诸侯国进行了旨在 的改革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3)人民饱受分裂和战乱之苦,也渴望统一。 (4)秦国经过 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增强。 时间:公元前 年。影响: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 。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制度 1内容:(1)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显示其至高无上,并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王朝沿用。(2)自称 ,希望世世传承,永掌政权。(3)皇帝总揽全国 、 、 等一切大权。2、特点:(1)以 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2)以 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三、中央官制1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 ,下设 ,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2.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 ,下达 ,并负责 。3太尉:负责管理 。中央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大权集于皇帝手中。四、郡县制1内容:(1)秦始皇采纳了 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2)地方官僚机构: 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负责 ,并定期向 汇报工作;县的长官称 或 ,主要任务是 。 (3)郡守和县令都由 直接任命。2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五、历史地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课堂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从诸侯争霸到秦统一情景激疑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分裂时期,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停地进行战争。战国时期的割据混战局面最终为秦统一六国而宣告结束。正如诗歌记载的:“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那么为什么秦能够统一六国?而不是曾号称拥有百万雄师的楚国?或是拥有廉颇、李牧的赵国?、或是曾派荆轲刺秦的太子丹的燕国?知识归纳1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和发展 (1)西周的灭亡: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被迫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周天予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区,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也不再听从周天予的调遣。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进行斗争。 2秦的统一 (D条件:战国时期为增强实力,各国相继实行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饱受分割和战乱之苦的人民也渴望统一,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大,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简况: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典例剖析 【例1】在秦统一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 B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 C商鞅变法,秦国富强 D秦始皇雄才大略 【变式题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 A秦统一六国 B西周的分封制 C贞观之治 D北魏的均田制知识点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情景激疑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上信息说明了什么?秦朝建立怎样的中央官制? 知识归纳 1皇权的至高无上 (1)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从上古五帝中取一个“帝”字,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他宣布:“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2)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 “朕”,皇帝的命令称“诏”或“制”,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3)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皇帝控制发给的虎符为凭据。(4)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帝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秦朝的中央官制: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二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典例剖析 【例2】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 )A皇权世袭和皇权至上 B皇帝称号创立 C“三公九卿服从皇帝命令D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知识点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情景激疑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所以,他反对分封诸侯,主张实行郡县制,认为这样比较容易统治。到底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这不仅对秦朝,而且对后世的影响都很大。那么,秦朝最终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呢?知识归纳 1郡县制的由来和推行 (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2)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 (1)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秦朝一统天下,国土空前广袤,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之内又分为若干县。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2)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朝廷任命,主要职责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通过每年的考核和平时的检查,对县令或县长的工作进行考察。(3)乡、里是县以下的基层行政机构。乡有三老掌教化,有秩、啬夫管司法和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游缴管治安。乡下面有里,里设里正。又在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亭长负责治安工作。3郡县制的作用和意义 (1)使秦朝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把全国的每一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典例剖析 【例3】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皇位世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为提高权威而神化皇权【变式题3】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是 ( ) A反对郡县制 B推行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测试1、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2、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以后 (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县以下不再设立基层组织 C地方家族势力已彻底绝迹 D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3、下列有关秦朝三公九卿制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 A丞相位高权重,独揽朝政 B三公互不相属,相互牵制 C九卿分管国家各种事务 D御史大夫是副丞相 4、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A废除分封制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6.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三公九卿制 B国家空前统一 C皇位继承制D权力高度集中7、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置太尉一职,但又虚设其位,从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主要是由于( )A皇帝直接掌管全国政务,有利于全国政令统一B秦始皇德高望重,所有大臣都心悦诚服,无需建立监督机制 C缺乏可以委以重任的将领D秦始皇要亲自掌握兵权,以便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8、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9、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10、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于,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完成: (1)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日: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二 丞相臣(李)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巨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完成: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观点?其论据是什么?(2)材料二是如何反驳材料一的观点的?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