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65253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 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P54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三、情感目标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型】综合课【教具】无【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组织教学】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新课导入】在讲新课之前我想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知道前年发生在无锡太湖的蓝藻事件呢?有没有同学可以来给我们讲一讲关于当时蓝藻事件的一些情况啊?【学生回答】太湖蓝藻于2007年5月29日集中爆发,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出现了水荒。【老师总结】同学们讲的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很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无锡蓝藻事件使一些地区的自来水不再是清澈的水,而是绿色的,像加了绿色颜料的水。这些地区的饮水成了一个大问题。大家都只能去市场买水,使得市场矿泉水(纯净水)供应紧张,水价抬升,整个无锡笼罩在饮水危机巨大阴影之中。小小的蓝藻搅得无锡市近200万人口生活不得安宁。这样的生态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无锡太湖流域爆发蓝藻尽管有天气,位置,水位等客观原因,但这其中已经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水资源一旦受污染将大大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珍惜我们的水资源。【引导过渡】水为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就是在拯救生命。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人类的“生命之源”水,了解水体的循环运动。【板书】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提问】同学们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学生回答】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提问】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学生回答】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老师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这实际上就是水圈。【板书】一、相互联系的水体(一)、水圈1、定义: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引导提问】现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8页图3.1水圈的构成图。回答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板书】2、水圈的构成: 大气水:占0.001%;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占96.53%;陆地水:约占3.5%;【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引导】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学生回答】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引导】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学生回答】冰川、23。【引导】淡水中我们较常能利用到的淡水有哪些?【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淡水、土壤水、生物水、沼泽水。【引导过渡】通过以上我们对水圈构成图的了解、分析,我们该怎么理解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呢?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 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条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样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大气水被污染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所说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气水被污染的结果。同时,我们也应该放眼全世界,比如一条河流如果流经多个国家,处于上游的国家如果污染了河水,下游的国家就会遭殃。既然水体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那么陆地水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呢?【板书】(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引导】现在我们看教材第54页 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结合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思考教材第54页的读图思考题。【学生回答】问题一:大气降水、冰川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问题二: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水位差,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由河流补给湖泊,反之则由湖泊补给河流,因而湖泊可以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教师总结讲解】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最主要的补给。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河流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河流,受冰川融水补给作用明显,河流径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此外,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着调蓄作用,修建水库更是可以起到人工拦蓄洪水,并按人们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问题情景】民谚说“井水不犯河水”,“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学生讨论回答】不对,井水是地下水的表现形式,它与河流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关系。【教师总结讲解】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对。【引导过渡】在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占主体的冰川及永冻土底冰是目前人类尚不能利用的。另外,在地下淡水中,由于它们非常分散,而且绝大部分埋藏很深,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浅层水可供人类利用。既然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这么有限,那么,随着人类对淡水的利用越来越多,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岂不是很快就枯竭了吗?淡水是不是越来越少了呢?【学生讨论回答】不是。【总结点出主题】自然界的水资源是不会枯竭的,因为,水在地球上是循环运动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板书】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一) 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1、 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就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引导过渡】请同学们看课本,读一下水循环的定义。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如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待会我将请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板图】(教材第55页水循环示意图)边画板图边讲解:A 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渗蒸腾蒸发降水地下径流 蒸发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在水循环中,蒸发是初始的环节。海陆表面包括海洋、陆地、植物、矿物甚至人的皮肤中的水分,都会因为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其中海洋水体的蒸发占了主体。海洋水体被蒸发后进入大气形成水汽,其中一部分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了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称为海陆间循环。 海水蒸发后形成的水汽,大部分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在海洋中,形成海洋与海洋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这种水分交换被称为海上内循环。陆地上的水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分通过陆地、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陆地上,这种陆地与陆地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陆地内循环。【提问】刚才我们说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现在我们就请同学来解答。【学生讨论回答】海水蒸发形成水汽上升,一部分被输送到陆地,在适当条件下,形成大气降水。【教师总结讲解】同学回答是很好。海洋中的水蒸发成水汽,风将水汽送到陆地上,形成大气降水,从而为河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源。【引导】通过这个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的类型。有没有同学可以帮我们总结出来?【学生回答】从这个水循环的示意图我们可以得出,水循环有三个类型,那就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板书】2、类型1)海陆间循环2)海上内循环3)陆地内循环【教师总结讲解】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地理环境上的水循环主要发生的领域就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之间,这三个领域也构成了水循环的三个类型。【提问】从示意图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没有同学可以帮我们总结出来?【板书】3、水循环的过程(五个环节)【学生回答】海陆间循环的主要有海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地下径流)。【知识补充】从水循环中的主要环节中,我们还可以推导出水循环的动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它的原因。【板书】4、水循环的原因【学生讨论回答】从海水蒸发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太阳辐射对水的影响。从降水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水的重力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师总结讲解】同学们分析的非常有道理。水循环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水在常温和才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构成了水循环的能量和动力条件,为水循环的外因。【板书】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 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构成了水循环的能量和动力条件,为水循环的外因。【提问】(1) 同学们课本上说这三种形式的水循环中,海陆间的水循环是最重要,为什么?(2) 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来说,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回答】(l)三种循环类型中,海陆间循环最为重要,因为正是它形成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2)水循环促进了水资源的更新、全球范围内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意义极大。【过渡提问】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的意义还有哪些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60页教材内容进行总结。【板书】(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生回答】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即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2、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4、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教师总结板书】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问题情景】人类从古到今一直梦想可以风调雨顺,那么这个梦想我们实现了吗?水循环的哪些环节目前人类有能力影响和改造?【学生回答】人类可以通过人工降雨和人工消雨来影响降水和水汽输送环节。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建设水泥路面,修建水库等来影响蒸发,植树蒸腾,下渗等环节;还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来改变地表径流。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影响最大的还是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在影响,利用,改造水循环时,应充分考虑水循环,水平衡的一般规律,充分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避免可能对地理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总结全节】在这一节中,我们了解了水循环定义,它的类型、过程以及它形成的原因,最后我们还学习了它的意义。整节书中,我们主要掌握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它的意义。【作业】回去后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55页的活动题。【板书设计】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一)、水圈1、定义: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水圈的构成:大气水:占0.001%;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占96.53%;陆地水:约占3.5%;(二)、陆地水的相互关系: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一)、水循环的类型和过程1、水循环的定义:水循环就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类型1)海陆间循环2)海上内循环3)陆地内循环 3、水循环的过程:(五个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水循环的原因: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构成了水循环的能量和动力条件,为水循环的外因。(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