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华东师大二附中《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65160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华东师大二附中《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华东师大二附中《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华东师大二附中《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华东师大二附中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word教案单元内容分析宋元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上又一次经历从统一到分裂再到大统一的周期。北宋政权的制度创设,虽有效地防止了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但也带来了积贫积弱的后果;虽经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但也未能挽回北宋的颓势;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兴起和扩张,形成了民族关系的新局面;此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至南宋完成;科技文化成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北宋文官体制和科举制的完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经济重心的南移、北宋科技成就、行省制度、马克波罗来华;了解宋太祖在政治军事制度上的调整和改革、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一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理解宋初重文轻武政策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两宋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以及成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取得的历史原因、元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2阅读原始材料,学会从中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地图汲取相关信息,学会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视角了解相关历史事件、学会用“通古今”“通彼此”的归纳法研究史实的方法;通过对相关历史人物的评价,学会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历史,认识到中国历史在分分合合中前进,而“统一”是大势所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学习,了解海外贸易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单元教学建议1教学重点(1)北宋文官体制和科举考试的完善(2)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2内容解析(1)宋代是一个偃武修文的朝代。赵匡胤为了压制军人的权势,想出的办法是削弱兵权。他用“杯酒释兵权”的软性手段将军权揽回手中,又设立中央禁军,将各地的精锐部队归禁军管辖。他又担心地方驻军首领再次如唐朝的藩将一样坐大,于是,各地方的军事首脑定期便得轮换驻防,这样一来,这些将领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地方上盘结势力,但其弊在于造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恶果,致使其武功不盛,多有外患。与削弱武将之权相对应,宋以文官治天下。开国之初,宋太祖便立下了绝不杀士大夫的盟约。翻检有宋一代,根本没有像明清两朝的“文字狱”的血腥阴森,就算是元祐党争、乌台诗案这些较为出名的事件里,也没有人为此而丧失生命。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唐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宋朝在考试制度和规则上进行了改革。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只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2)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和原因:我国历史上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促使南方经济有长足发展,但经济重心还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唐中期,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但北方仍占有一定优势。到南宋时期,南方经济才赶上并超过北方,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而同时期的北方,因战乱而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从唐朝后期到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战乱频繁,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与南方人民共同促进南方经济发展;南宋军民坚持金军进一步南下,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单元评价建议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问题。材料一: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宋史材料二: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料三:(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材料四:(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问题:(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2阅读下列元史的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及取中原,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立朝仪,造都邑,酌古今之道,定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黔陟者曰御使台,官司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材料三: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颁农桑辑要之书于俾民崇本抑末。材料四: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孔后,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也,命收在主常礼乐生,及召名儒梁陟、王万庆、赵著等,使直释九经,进讲东宫。又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对人之道。置编修所地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问题:(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情况,并指出“汉法”的含义。(2)结合元朝的有关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并指出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规律性认识?单元评价建议答案1(1)冗官。(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2.(1)重用汉族知识分子;采用汉族官制;任用汉人做官;建立都城,学习汉族的礼节;重视农业生产,采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学习接受儒家思想理论。“汉法”是指当时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2)因为蒙古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由蒙古高原进入中原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后,只有改变落后的“旧俗”,适应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才能巩固其统治。规律:落后的征服民族必然被他们所征服的先进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