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64271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2 汉代儒学学案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汉代儒学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B“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C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D“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解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故A项有误。B、C、D项对“焚书坑儒”的评价都是正确的。答案:A2“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的这一说法()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C批判了文化专制政策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解析:“书籍被烧残 ”以及“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致命打击,反映了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严重危害,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答案:C3“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解析:A项体现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思想;B项体现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C项体现了董仲舒的“三纲”思想;D项体现了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思想。答案:D4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其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B独尊儒术C以礼入法D君权神授解析:材料表明君主的权力是天意的表现。故选D项。答案:D5太学的创立有利于儒学的发扬光大,关键因素是()A太学是中央政府的官办学校B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逐渐形成C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D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解析:太学教授的主要是儒学经典,从而使儒学教育被官方化和制度化,这样有利于儒学的发扬光大。答案:C6科举制的实行,使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其主要原因是()A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拔官员B科举制是由孔孟创立的C科举制的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D考生全部来自朝廷设立的太学解析:科举制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使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答案:C同步真题1(课标全国卷)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五经”中的尚书出现时间远早于论语,汉代尊为儒学经典的“五经”不包括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论的论语,说明汉代人认为儒学来源于远早于孔子的久远历史传统,故C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汉代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汉代儒学对儒学传统的追溯,说明秦始皇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答案:C2(课标全国卷)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本题考查儒家伦理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材料没有涉及养子和亲子的权利,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晋的法律与秦朝的法律相比,对私拿养子财物的规定有了变化,说明可以将养子等同于亲子对待,这说明血缘亲情得到强化,不是淡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宗族利益的现象,故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西晋时期将养子与亲子同等对待,这说明自汉代以来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被强化,故D项正确。答案:D3(江苏单科)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意思是:百姓要屈从君主的意志,君主要屈从天的意志。二人的意思是相反的。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中的“仁爱”、D项中的“德治”材料均没有涉及,故排除。答案:B4(福建文综)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由题意可知董仲舒的理念是让富者富而不骄,让穷者能够生存,这样上下就能够相安,国家也就容易治理,因此A项符合题意。材料只说让富者贵而不骄,让贫者足以养生,并未涉及“强制去富”“竭力济贫”和“劫富济贫”,B、C、D三项错误。答案:A5(全国文综)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A项表述不符合周代历史,西周实行分封制,结果导致出现地方割据、诸侯争霸。B、D两项表述错误,西周还没有确立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没有实现对土地和人口的有效控制。西周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举国上下尊崇周礼,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故选C项。答案:C6(北京文综)(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解析:解读材料一,提取董仲舒和昆体良关于教育的主张或认识,从教育的对象、学校教育的地位、教育的目标等角度归纳其相同点。答案: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