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力和机械》word学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6411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力和机械》word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力和机械》word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力和机械》word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力和机械word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弹力大小的关系。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结构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二、重点难点: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弹簧型变量与弹力大小关系三、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做一做:(1)轻压一把直尺,使它发生形变,撤去压力,直尺会 。(2)把橡皮筋拉长,松手后,橡皮筋会 。(3)橡皮泥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变形,失去外力后 。以上现象的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二)自主学习: 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把物体受的力撤去后,有的可能恢复原样如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 而物体由于弹性形变变化产生的力我们叫做 。有些物体不能恢复原状如 ,物体的这种特性叫 。注意:不能拼命用力!(为什么?)温馨提示:因为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物体受力后能发生形变,不受力后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三)合作探究1.弹簧产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猜想(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4)实验数据弹簧原长(cm)拉力(N)弹簧长度(cm)伸长长度(cm)(5)实验结论 。2.弹簧秤的制作与使用我们根据这一原理制作了一种测力工具 ,,观察弹簧秤是由 组成。(1)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明确分度值:了解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实际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的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与弹簧测力计的外壳摩擦。读数时,需稳定后再读。(2)趣味实验:用弹簧秤测你头发能承受的拉力是 N。 四、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C只要物体发生运动就一定受到弹力作用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力 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4.如右图所示的弹簧秤的最小分度值是 ,它的测量范围_ _,用这个弹簧秤不能测量重力超过 的物体,下面挂的重物G=_ _N5.一个水平放置的弹簧,在左右两端各用10N的水平拉力沿弹簧的径向向相反的方向拉弹簧,则这时弹簧受的弹力大小是 N,若弹簧被拉长4cm,若把此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另一端用20N的力拉,弹簧的伸长量为 cm。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到了: 我的疑惑: 第2节 重力一、学习目标:1. 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掌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重心的概念。 2. 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3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三要素。难点:重力与质量关系。三、学习过程: (一)思维启动1.知识回顾: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 、 、 。2、熟了的苹果向地面下落衣服上的水落到地面上13.21为什么橡皮泥没有被甩出去呢?3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万有引力 ? 2.什么是重力? (二)合作探究:1.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1)实验猜想: (2)选用的实验仪器 : (3)实验步骤:(4)实验数据:钩码个数钩码质量m(kg)重力G(N)比值G/m(N/kg)123根据数据在课本上描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象。(5)实验结论:2.重力的方向:观察自由落体的小球运动方向,和建筑工人砌砖是常常利用挂重物的细线来判断垂直方向,试说明原因并判断重力的方向?温馨提示:无论在地球的哪个地方,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都指向地球的地心,这个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称为“下”.3.重力的作用点:(1)重心: (2)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 (3)物体的重心是否一定在物体上 。例如 。(4)说一说:不倒翁的原理: 四、当堂检测: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方向总是 的。重力的大小用 来计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重力的作用点在 。2下列关于重力说法正确的是( )A.向空中上抛一只篮球,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上的重力作用B.汽车在下斜坡时,受到的重力方向垂直于坡面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D.地面的附近的物体在没有其他物体支持的时候,会落向地面,是受到重力的原因3. 一个质量为40kg的学生,在地面上时,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约为_N。4. 对g的说法正确的是( )A1kg等于9.8N。 B1N等于9.8kg。 C1kg质量的物体,受到重力9.8N。 D1N重力的物体,质量是9.8kg。5守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 若不计空气阻力, 足球在空中飞行中受力情况()A. 足球一直受到向上的踢力和向下的重力; B足球一直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C.足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向上的踢力; D足球在降落过程中才受到向下的重力。6.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的疑惑?第3节 摩擦力一、学习目标:1明确什么是摩擦力2探究出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知道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二、重点难点:重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摩擦了方向三、学习过程:(一)思维启动骑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行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逐渐变慢,最后停下来;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也是这样。为什么呢?(二)自主学习阅读本节第一段,明确:1. 摩擦力: 2.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摩擦力的方向: (三)合作探究1.猜想与假设: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1) (2) 2.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验证猜想(1)设计实验步骤(2)设计表格(3)选择器材,完成实验(4)展示交流我组验证的猜想是 。简述实验设计,结论是 。交流总结:摩擦力的大小跟 有关, 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 有关 摩擦力越大。(5)应用与提高(知识就在你身边)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摩擦力?哪些地方摩擦力起不良作用?说一说以上实例,有益的摩擦力是如何增加的,有害的摩擦力是如何减小的。(6)整理总结:增大摩擦的方法: 减小摩擦的方法: 四、当堂检测:1.鞋底为什么要做上花纹?2.小时候我们都到河里捉过呢鳅,为什么很难捉到?捉住它有什么技巧?3.冬天雪后,为便于行走在斜坡路上要撒些沙子,而平常路上要有沙子会引发车祸?4.用50N的力将重为20N的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为_N ,方向是_。5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 摩擦;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 摩擦。6如图12-12所示,表面粗糙情况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力F作用下运动,水平面作用于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在图甲、乙两种情况中(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五、课堂小结:1.我的收获是: 2.我还要把 掌握好。第4节 杠杆一、学习目标: 1理解杠杆的定义 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3会画杠杆的力臂 4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杠杆的一些应用二、重点难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杠杆的定义、力臂的定义及画法三、学具准备: 自制投影胶片、羊角锤、铁钉、木板、模型抽水机、软管等四、学习过程:(一)看谁能完成 谁能用手把铁钉拔出(请班上公认的大力士示范)?(出示铁钉、长木板,用羊角锤把铁钉钉入木板。)(二)新课学习1.杠杆 (阅读64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定义 :_。(2)杠杆五要素:支点:_。 动力:_。 阻力:_。 动力臂:_。 阻力臂:_。 2.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所用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支架,线,_和_.(2)实验前,先要调节杠杆两端的_.使杠杆在_.强调这一平衡位置的目的是_ 。(3)数据记录试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23(4)分析表中数据讨论,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_ 用字母可以表示为:_。3.阅读教材“杠杆的应用”部分(1)杠杆可分为几类?每类各有什么特点?你能分别举出几个例子吗?(2)课本第66页天工开物中的两幅图描述的是哪类杠杆?从中你有何感想?五、课堂练习:1.过点O作沿F1、F2方向的直线的垂线段。F1F2O2.作出下列图中的力臂。F1F2O 3.如图一轻质杠杆OB长40CM,静止于水平位置,A为OB的中点G=20N,则力F=?oAB4.如图所示是一个指甲刀的示意图,它由三个杠杆、和组成,用指甲刀剪指甲时,分析他们分别属于哪类杠杆?5.细阅读,善思考:阅读69页科学世界。为什么使用小小的弹簧秤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其根据是什么?阿基米德的豪言壮语有根据吗?能实现吗,为什么?六、课堂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惑:第5节 其他简单机械一、学习目标: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2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3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是重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是难点。三、教具学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四、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1.每周一我们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国旗上升了。你知道旗杆的顶部有什么装置吗?2.你见过建筑工地上工作的大吊塔吗?那么笨重的水泥板等重物怎么一下子就吊起来的呢?3. 讨论交流:(二)探究新知 阅读教材69-70页相关内容,完成:1图13.5-1所示的科学漫画说明什么科学道理?2定滑轮:_动滑轮: _3结合图13.53,自主探究定、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定滑轮时:_省力,_ 省距离,_ 改变动力的方向;(填“能或不能”)使用动滑轮时:_省力,_ 省距离,_ 改变动力的方向;(填“能或不能”)4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组成_、其作用是_。(三)合作、交流:阅读71-72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轮轴是指_。 特点是_。你周围还有那些器械是轮轴?2当把一个很重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去时,我们经常会看到工人师傅找来一块结实的木板,在地面和高处架一起一道斜坡充作“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就能把物体比较容易地搬运到高处去了,你能解释清楚这样做的道理吗?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你还知道那些地方用到了斜面?五、当堂训练:1滑轮组是有_和_组成的,使用滑轮组既可_又可_。用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当拉力F将绳子自由端拉下2米时,物体才上升0.5米,由此可知该滑轮组是一个_。2.用定滑轮匀速拉升重物所用的拉力方向如图所示,不计摩擦,比较拉力F1、F2、F3的大小( )A. F1F2F3 B. F1=F2=F3 C. F1F2F3F13. 如图所示,工人用扳手拧螺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扳手相当于一个费力杠杆B使用扳手时,手离螺母越近越省力C使用扳手可以省功D使用扳手用力拧螺母时,最好戴上手套,避免手受伤4. 用右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5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5如图所示,用滑轮分别将重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重小于物重G所用拉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 F乙(填”、“”或“”) 6.在图中,物体A的重力为G,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则人对绳子的拉力F的大小等于( )A. 0.5 G B. 2 G C. 0.5 f D. 2 f六、课堂小结: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 第十三章 力和机械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通过回顾重力、弹力、摩擦力、杠杆、滑轮、滑轮组等知识点,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体系。2.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实质特点加深理解及其应用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来找出规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和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灵活运用力和机械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问题难点:运用力、杠杆及平衡原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特点和实质、较熟练地分析解决与其相关的实际问题物。三、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形成网络 弹力 定义_ _,弹簧测力计的原理:_ _ 定义:由于地球_而受到的力 重力 大小:与_ _成正比关系式:_ _力 三要素 方向:_ 作用点(重心):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_ 定义:阻碍物体_ _运动的力。摩擦力 种类:滚动摩擦力、_ _摩擦力、_ _摩擦力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_ _力和机械 定义:能绕固定点转动的 。一点:支点五要素二力:动力、阻力,符号分别为_和_杠杆二臂:动力臂和阻力臂,符号分别为 和 平衡条件: 省力杠杆:L1 L2 F1 F2 如 分类 费力杠杆:L1 L2 F1 F2 如 简单机械等臂杠杆:L1 L2 F1 F2 如 定滑轮实质:_优点:_滑轮 动滑轮 实质:_ _优点:_ _优点:_ _滑轮组 不足:_ 力 。 省力规律: (二)典型例题,抽取规律1.重力【例1】如下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球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用力的示意图法在图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g10Nkg)。【提示】先求出小球的重力,然后再根据要求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即可。2.摩擦力【例2】如图所示,是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实验时的情景。(1)操作的错误是_。(2)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 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3)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当木块在水平上静止,不再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时,木块与水平面间_(填“有”或“无”)摩擦力。【提示】当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放入砝码后压力变大,即可判定出摩擦力的变化。当木块不受拉力且静止时,木块受平衡力,如果有拉力与摩擦力构成平衡力,所以摩擦力不存在,否则,摩擦力不存在。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升物体A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如果不计滑轮重和摩擦,物体A的重力为 N。 4.杠杆例3如图13-3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端下倾的是( )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A. B. C. D.【思路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O为支点,两侧的钩码重力分别为动力和阻力,格数为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哪边力与力臂的乘积大,杠杆就会向哪端倾斜。5滑轮、滑轮组【例4】用下图示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若拉力F将绳子的自由端移动15m时,重物升高0.5m,请你在图中画出绳子绕法。【思路分析】:若要使重物升高0.5m,绳子的自由端将移动1.5m,应使重物由3股绳子承担。本题考查了基本作图能力,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搞清用多大的力,有机股绳子与动滑轮相连接,体现了新课标中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13-4 四、当堂检测:1.关于自行车部件的设计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尾灯只是一种装饰B车轮的外胎上做有凹凸花纹是为了节省材料C把套上做有凹凸花纹只是为了美观D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减小摩擦2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之后,目前正在实施“嫦娥一号”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同一物体在月球和地球上所受的重力之比为1:6,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你可以做下列哪件事? A.直接跟月球上的同伴对话B.轻易地举起50kg的重物 C.做托里拆利实验 D.用指南针辨别方向3. 如图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5.对下列物体的重力,估计错误的是()A一个苹果的重力大约是1.5NB一只鸡的重力大约是15NC一本物理书受到的重力大约是30N D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大约是500N6.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的拉力是6000N,若起重机改用2m/s的速度吊起同一个重物匀速下降,则钢丝绳的拉力是() A等于1200N B等于6000NC等于3000N D小于3000N7.物体在木板小车上,随车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对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只受重力B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摩擦力C受重力和支持力D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左摩擦力8.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悬浮列车是靠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托起使摩擦减小 B滑冰时,因为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小,所以摩擦小 C气垫船就是在船和水之间有一层空气垫使航行时阻力减小 D如果一切物体间的摩擦都突然消失,则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很容易开动9. 某弹簧测力计一端受50N的拉力作用,另一端也受到50N的拉力作用,那么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A.50NB.100NC.0ND.无法确定10. 被踢出去的球在空中飞行时() A.不受重力作用 B.只受踢力作用C.受重力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11. 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 A.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瓶子受到的下滑力减小 D.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保持不变12.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为() A.一定等于8N B一定小于8NC.一定大于8N D.以上情况部有可能13.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下端挂300克物体时长15厘米,若改挂500克的物体,则弹 簧长() A.25厘米B.20厘米C.17厘米D.不能确定14.人走路时,地对鞋底的摩擦是 ,摩擦力的方向是向 的(以 人面对的方向为前,身后的方向为后)。路面对启动的汽车后轮的摩擦力作用方向是 的,对前轮的摩擦力作用的方向是 的(填“向前”或“向后”)。15. 质量是50kg的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_N,方向_;受到的重力是_N,方向_;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_N,方向_。16.一座限重为49000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_kg。五、复习小结:我的收获:我的疑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