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我的母亲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冀教版 .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6408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我的母亲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冀教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我的母亲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冀教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我的母亲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冀教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我的母亲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冀教版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是老舍先生最为优秀的一篇散文作品。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使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老舍笔下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他遇到的“真正的老师”,因为她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沿着这条线索,老舍塑造了一个感人的母亲形象。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地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文中这位母亲勤劳诚实而且做事总是那么仔细认真。母亲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手常浸泡在水里,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寥寥数笔,一位“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的勤勉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已是惟妙惟肖。“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母亲的勤劳于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乐于助人,总不怕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绞脸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斗气。”又给人淳朴善良印象。母亲有着软而硬的性格,善良而又坚强。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母亲又是那么的坚强,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挑起当家的重担,保护自己的儿女。“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难以想象一个无助的妇人是怎样承担得起那么大的生活压力的。母亲与儿女之间言语交流不多,但是从作者记叙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母亲与儿女之间内敛而又深厚的感情。文中几次写到了母亲落泪:为哥哥流泪,表现母亲的无奈和良苦用心。为我升学流泪,在家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没有责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让母亲“作了半个月难”才筹齐的巨款,不正是无私母爱的结晶吗?而最催人泪下的,则要数母亲在除夕之夜送“我”返校的情景。“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时,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孩子”。母亲的这一声“去吧,孩子”,听起来极平常,仔细品味,却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母亲是多么地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她却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平静的反应下,遮掩着多少的理解,遮掩着多少的深情啊!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让老舍泪眼朦胧,又怎能不让读者为之鼻酸呢!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连话语也说得不多,老舍的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爱着自己的子女,爱着自己的家庭,爱着自己的亲友,爱着自己的邻居总之,母亲有着大海一般无私、宽广的胸怀,无时不在为自己所爱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着。而她的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待人真诚忍让,善良坚韧等品质以及做人一定的宗旨和基本的法则都是通过她的身教,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因此作者说这是“生命的教育”。从文章中我们还深切地感受到老舍先生对母亲的赞美、感激和思念之情。我与母亲相依为命,因此“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再如“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却失了根”,这段话是作者在抗战时期被迫躲到四川却见不到滞留在北平的母亲,无比思念又担心年迈的老母遭遇不测所表达的忧惧、思念交织的复杂感情的一段话,作者以其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其隽永意味是颇具性启发的,足以引发很多人的共鸣。教学建议:一、导入设计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课前补充体现母爱的经典的故事,歌曲,名言,诗歌等内容,让母爱这一主题在学生心中氤氲。还可谈话导入,如:说到“母亲”这两个字,你们会想到什么词语来形容呢?是啊,我们会想到慈祥、勤劳、无私等等。正如歌曲中所唱的,母亲“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这怎么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来抒发自己对母亲的念!二、走近老舍。可以在学习本单元文化主题之前就给学生布置阅读老舍作品和搜集老舍资料的作业,在学习课文前给学生交流的时间,使学生对老舍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利用单元首页和本课文前的导语,明白阅读本课时的重点所在。三、初读课文。由于文章篇幅过长,在阅读时适宜用速读的方式,从整体上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和记叙顺序,并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四、品读课文,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问题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教师可用导语提示: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请从文中提取关键性词语来概括。学生可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再全班汇报,老师相机总结。教师利用课后第二题的阅读要求,引导学生品读文章,再请学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可能谈到的内容大致为三个方面:母亲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等美好品质;对子女伟大无私的爱及我对母亲无限思念和深深歉疚之情。1、母亲勤俭诚实、做事认真。感受母亲不分白昼,终年劳累的辛苦。从丧夫后,家境拮据,可还是要咬紧牙关将孩子抚养成人。以致临死吃的都还是粗粮,体会母亲的不易。2、对子女的爱。儿子升学,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才凑出保证金,含泪送儿子走;儿子仅一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母亲就欣慰地落泪;而过七十大寿,思念儿子却不说出来,但食不甘,寝不安。3、我对母亲的思念和歉疚之情,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老舍情感的逐步升华。在学生能够体会语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读出语句恰当的停顿,语速和感情,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母亲的形象。问题二:结合老舍作品谈谈为什么作者说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1、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的内涵。2、让学生找出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或语句。3、让学生用自己的词归纳总结母亲教我学会了那些有用的东西。4、结合作品本身体会作者其人,体悟母亲给作者带来的人生观的影响。(老舍其人:对普通人热心关注,对平凡人真诚赞赏,始终追求灵魂的至真至纯,追求人性的至善至美。追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五、联系生活。思考与交流:读着我的母亲,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我们自己的母亲或其他亲人,你的亲人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请学生拿起笔,将自己的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写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六、品味语言。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却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七、建议本课教学二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