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6334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1电视剧鸽子哨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唱到:“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歌词中的“大会”是()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九大 D中共十三届二中全会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时间提示“1978年”,可知应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影响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紧迫问题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 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9年中国经济最紧迫的问题应该是计划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已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所以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3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B“革命委员会”的成立C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 D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解析:选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是取消人民公社,改变原来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的现代化,符合材料的改革创新,破除旧体制弊端,故A项正确;“革命委员会”是“文革”期间成立的集党政军于一体的权力机构,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倒退,故B项错误;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不符合中国实际,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故D项错误。 4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允许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家庭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C我国土地所有制性质即将改变 D农民将失去土地承包权 解析:选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已经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国家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但是并不是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取消,而是摸索的开始。5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题为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并提出“温州模式”的概念。“温州模式”出现的原因是 ()A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B城市基本实现工业化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D人民公社体制的变革解析:选A。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使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8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大批国有企业员工离开企业,开始从事家庭手工业,故出现了题干材料中“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的报道”以及“温州模式”的概念。B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C、D两项与题干材料无直接联系,均排除。本题选A项。6从1980年起,国家逐步在国企中进行利改税的试点工作。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营企业共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在增长的利润中,企业共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改税初步取得成功。这主要得益于 ()A所有制改革的尝试 B分配关系的调整C企业经营权的独立 D农村改革的支撑解析:选B。利改税是指将国有企业财政缴款中的上缴利润改为缴纳所得税,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纯收入分配制度的一种改革,因此它调整了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故B项正确;由利改税的定义可知,A、C、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7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它们主要“特”在()A特殊的历史时期 B特殊的地理位置C特殊的社会制度 D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解析:选D。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它们在对外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特殊发展方式,故D项正确。 8经过了以深圳特区建设为代表的第一轮对外开放浪潮,1989年,邓小平说:“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这说明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A是中国产业更新换代的标志 B开发了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C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风向标 D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试点解析:选C。从题干可知1989年国际上担心中国会更改对外开放政策,邓小平表示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这使得浦东地区成为新时期政治经济的风向标,故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1950年起的58年历程中,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2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用了29年。从2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29年,其中,从200亿美元到5 000亿美元用了23年,从5 000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用了6年,20022007年6年间,进出口贸易总额合计已超过19792001年的总和。材料二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年份1978年1985年1986年2007年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材料三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材料四 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项目金额比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一般贸易5 3858442加工贸易6 1765507其他贸易617851 以上资料均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出口贸易总额后29年比前29年增速较快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0022007年间进出口贸易飞速增长的国内主要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三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这种趋势的主要国际因素。(3)据材料三、四,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如何应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中国的政治、经济政策,国际环境等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抓住20022007年间中国重大经济事件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的变化概述。第二小问根据1978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大环境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图表中薄弱产业的比重回答。第二小问,结合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政策回答。答案:(1)最主要因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经济重心转移;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国内主要原因: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或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2)发展趋势: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增多;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上升;其他产品下降(或初级产品下降,或非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下降)。主要国际因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3)问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仍然较低;以加工贸易为主。应对:坚持改革开放;调整产业结构(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一、学习思考(教材P53)1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原因:在旧有的经济体制之下,农民承受着巨大的基本生活压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一些地区的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已经开始了自发的改革尝试。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2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对农村的改革最直接的结果是使实行这一政策的地区基本上都取得了农业大丰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对城市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二、自我测评(教材P55)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哪些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提示:思想:打破“左”倾错误的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重心: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2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农民使用,从而做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拥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权、责、利做到了有机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冲破了“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它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3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和格局特点。提示:战略步骤:第一步开放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增强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第三步开辟经济开放区,同时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第四步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进一步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三、材料阅读与思考(教材P55)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说明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大政策”?它的落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这个政策,是结合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行带头通过改革而富裕起来的政策。它实际上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先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设立、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设立,都是这一政策的具体实践和发展。它对于中国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对于带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起到巨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