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五册《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6288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五册《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五册《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五册《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华师大版高三历史第五册红色政权的建立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土地革命、反“围剿”的胜利、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2、通过对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河红色政权建立等内容的联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历史知识、建立历史知识结构的方法。3、理解八七会议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是我党工作重心的转移。通过学习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培养学生对从我国国情出发,将马列主义的普通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通过教师对创建红军、建立根据地及土地革命三者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5、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通过本节内容教学,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革命先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 中国共产党将革命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探索从城市转入农村。难点:毛泽东向农村进军的原因;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解及其军阀割据的区别【教材分析】为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统治,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这些起义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八七会议在理论上纠正大革命时期的错误,标志党革命重心开始转移。毛泽东、朱德创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根据地,其意义在于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实践上实现革命重心的转移。根据地进行的土地革命,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政权,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革命战争。随着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了。【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提问导入新课有人用“血雨腥风”、“拨云见日”两个短语形容1927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请问,这一年,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疯狂屠杀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人民大革命惨遭失败。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起国民政府反动统治,新旧军并行南北呼应,全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大革命失败后,处于白色恐怖包围之下的中国共产党虽然遭受极大摧残,但很快痛定思痛,逆境奋起,决然以武装起义的枪声回答反动派的暴政,探索革命新的出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板书本节课题) 一、“南昌起义” :1补充材料由学生根据材料回答起义的历史背景:南京政府“斩尽杀绝” 的恐怖政策,革命处于低潮。补充材料:这一时期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中国共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共产党员及其领袖被杀害。一些党内的动摇分子公开退党甚至叛变自首,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也受到严重摧残,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多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 摘自中国共产党战略策略学生阅读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起义的原因并让学生认识大革命失败后的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必须用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挽救党、挽救革命的正确性教师总结: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旧军阀,建立了对全国反动统治,中国革命暂进转入了低潮。面临生死考验,中国共产党从血的教训中彻底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从1927年秋收到1928年底,先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为重大的是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2起义经过一学生自学掌握爆发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起义军原定计划是主动撤离南昌,向广东进发,准备夺取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行北伐。但在南下途中,遭敌人优势兵力围堵,损失严重。3起义意义是本目的重点。要讲明两层意思:第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反映了中国革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一特点,说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不畏残暴的敌人,敢于斗争,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第二,这是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队诞生的光荣节日。这一点,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小字课文,从中了解作为领导南昌起义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和作为起义领导人贺龙等,他们当时的行动完全是在党的正确意见指导下进行的。南昌起义阶段,主要是解决了一个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形式武装斗争问题。 4、引导学生分析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补充材料: “当时武装暴动的思想,不是马上就地深入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中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周恩来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南昌起义失败原因是什么?学生回分析教师总结 夺取城市和巩固中心城市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情况,因而不能成功。 革命武装力量必须同农民、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 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有很大贡献,但其不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决定,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部分决策,给革命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二、井冈山会师第一,关于“八七”会议,学生自学了解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教师指出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这些决策、决定,为全党指明了新的出路,极大地鼓舞了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标志我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乡村。第二,关于秋收起义,学生自学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经过。补充材料二: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税,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思想在文家市对起义军的讲话)摘自秋收起义根据材料和教材教材内容和地图分析毛泽东文家市决策,弃攻长沙,改向罗霄山脉中断井冈山进军,意义何在?教师:(评析学生回答并作简短小结)湘赣边秋收起义是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影响重大的武装起义。在毛泽东带领下,起义军经历了初期进攻城市失败、转而进军农村成功的转折过程,并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这样既可保存革命力量,又可以积蓄发展革命力量,以便形成用农村包围城市,达到最后夺取城市的目的。实践表明,毛泽东创造的革命武装与农民相结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正确道路。在实践上将中国革命的中心转向了农村。为了加深对秋收起义的作用的理解补充材料 3、井冈山会师的时间、领导人、内容、意义秋收起义暴动歌唱到:“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歌中“秋收起义成了功”你怎样理解?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了加深理解“工农武装割据”,教师补充相关内容并引导学生分析“工农武装割据”和军阀割据的不同:补充材料三:“红军会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朱德补充材料四:据上海申报1928年6月23日载:“毛朱等达万余,势甚凶猛,鼓吹农民,大肆猖獗,现反攻茶陵,抵卫无方,求生乏术。”转摘自星火燎原根据材料和教材分析井冈山会师的意义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回答加以小结)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大大加强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并产生了第一支主力红军,对巩固和扩大井冈山根据地起了重大作用。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井冈星火成了燎原之势。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革命道路:建立革命根据地,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政权。2、割据思想的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喝根据地的建设三者结合起来3、割据思想的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二、“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的区别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虽然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都是武装割据,却有很大的不同:形成背景不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各派和地方实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由此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方针,发动了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社会根源不同:军阀割据形成的社会根源,一是分散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二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的结果。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社会根源,一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落后分散的农业经济为红色政权的生存提供了可能;二是军阀割据和连年混战,给革命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三是革命力量异常弱小,敌人力量非常强大,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在农村的统治薄弱。出现范围不同:军阀割据遍及整个中国,主要以城市为统治中心。工农武装割据主要是在中国南部的广大山区,主要在农村发展。政权性质不同:军阀割据是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起来的反动武装集团,军阀既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军阀割据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专制、最黑暗的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代表了工农大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和前途不同: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工农武装割据使广大人民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得到翻身,使中国革命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三 苏维埃政权(红色政权)的建立1、对于“红色政权”概念的理解,广义讲泛指革命政权,这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各根据地人民政权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临时的中央政权。2、根据地的发展:学生自学完成3、军事斗争:反围剿的方针、方法、意义学生自学完成4、红色政权建立学生自学完成建立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名称。教师补充说明政权的性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和一切劳苦大众。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在华的势力,统一中国。这样,在国民政府反动统治下的中国,经过共产党人的艰苦斗争,出现了一个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中国今后发展方向的红色政权,她是中国革命的希望所在。 最后,教师可将全课内容做一小结:为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必须进行武装斗争。进行武装斗争,就要有人民自己的军队,人民军队要能站住脚跟,必须有革命根据地,而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人民军队的壮大,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支持。正是土地革命把广大农民从几千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下解放出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向反动派夺取全国政权斗争的胜利。这红色政权如同燎原的星火,最终将反动政权埋葬。 附:本课参考书目 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67年横排本)第一部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 1967年横排本) 2、田子渝、曾成贵的八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3、王桧林的中国现代史(上)、剑桥中华民国史、4、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5、胡绳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6、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