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练习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62713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练习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练习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21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练习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下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新中国初期城镇总人口的变化A.“一五”计划实施B.“大跃进”运动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D.工业化基本实现解析“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城镇人口迅速增加,故A项正确。“大跃进”运动开展是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之后,时间上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C两项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故D项错误。答案A2.改革开放后,我国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包括()促进了经济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束缚了人们思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A.B.C.D.解析电讯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故不符合史实。答案B3.1993年4月1日起,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解析“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些票证的“谢幕”,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开始,故选D项。答案D4.历史变迁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社会生活细节来反映。下列选项中能反映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活细节是()A.粮票股票B.集中管理分散管理C.父母官人民公仆D.自由放任国家干预解析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发行的购粮凭证,是计划经济的体现,股票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所有权,体现的是以市场配置为主、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体制,故A项正确。答案A5.目前已具规模的城市群有以沪宁杭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这表明()A.出现了城市区域化倾向B.小城镇迅速崛起C.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D.城市化进程出现曲折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城市群说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城市区域化倾向,故选A项。B、C两项表述与题干材料不符,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答案A6.顺口溜是民生诉求的重要反映,往往凸显出重要事件的影响、老百姓的期盼。顺口溜“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具有()A.传播信息的功能B.学习、办公的功能C.娱乐的功能D.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解析材料体现了互联网的购物功能,D项与之联系最密切。答案D7.“黄金周”假日出游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也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它透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A.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旅游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C.假日经济是一种新经济D.是几千年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解析“黄金周”假日出游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直接反映。故选A项。答案A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改革开放前材料二改革开放后(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2)通过两个时期漫画的对比,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下物资困乏、人民生活水平低的情景;材料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物资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景。(2)漫画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反映了改革开放后社会的沧桑巨变,歌颂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功绩。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从1987年到1995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够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推行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进入缓慢增长阶段C.亚太地区的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D.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抓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推行,使中国逐渐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答案A2.修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20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了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要原因是()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析大规模工程的修建是以国家财力为后盾的,而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力的发展有赖于改革开放。A项是直接原因,B项是主要原因。答案B3.观察下图,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城市化速度加快D.改革开放解析图中数据反映了我国人均GDP迅速增长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答案D4.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我国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解析EF段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可知是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答案D5.服装作为一种独特的物质文化载体,不仅折射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而且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从图1到图2的服饰变化本质上是()A.社会政治观念的变化B.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C.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D.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解析服饰的变化体现出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其本质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故B项正确。答案B6.泰安纺织女工刘翠菊从1969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一记就是45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B.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C.记录者是普通百姓,史料详实D.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可信度高解析这本长达45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账”,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其实记录的是百姓衣食住行的进步和变迁,它反映了我国现代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故B项正确。答案B7.阿里巴巴1998年正式注册,随后,卓越、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相继成立。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超过1.2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购市场。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已突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这说明()A.电子商务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流B.知识经济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C.信息技术推动了企业经营方式的革新D.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中国出现了众多的网络销售平台,且发展迅速。答案C8.最近一项关于“如果离开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35.8%的人认为自己将“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调查中有30.5%的人承认自己“沉迷网络,有严重的互联网依赖”。根据调查,目前聊天、看新闻、查询搜索资料、玩游戏、收邮件依然是网民主要的网络活动。离开网络的日子已不可想象了。上述材料反映了现代信息技术()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B.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D.没有任何影响解析题干中的项目涉猎范围较广,更侧重于生活,因此选C项。答案C9.“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有中山服、解放服或列宁装,以后又流行所谓的毛式短上衣。”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物资比较匮乏B.受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C.冷战与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D.受苏联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解析新中国成立时,在冷战形势下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采取与中国主动示好的政策,新中国在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政策,并波及经济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故C项正确。A、B、D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答案C10.新华字典是中国最为普及的一部工具书,自诞生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其中一次修订增加了如光盘、手机、木糖醇、克隆、基因、期货交易、盗版、绿卡、社区、超市等上百个新词。这次修订()A.体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B.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C.是各条战线拨乱反正的具体体现D.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新气象解析“光盘、手机、木糖醇、克隆、基因、期货交易、盗版、绿卡、社区、超市”属于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新事物,D项正确。答案D11.电视机以前体积大、质量重,大多都放在电视柜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机迅速实现瘦身,很多普通家庭都把它挂在墙上,电视机没了以往的“厚重”,以往的“厚重”机型几乎无人问津。这可以反映出()A.新时期国人逐渐倾向于高消费B.“厚重”机型已无其观看意义C.中国电视制造已走在世界前列D.“时尚”成为国人的一种追求答案D12.“时装”是近代社会才出现的概念,其最大特点是流动性和随意性。“时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人们可以不受某种人为的限制,随意选择。“时装”概念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了()A.近代社会的变迁B.思想观念的变化C.西方文化的影响D.制衣技术的进步解析“时装”属于服饰文化的内容,其变化的根源是社会的发展进步,故A项正确;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服饰的变化有关,但不是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但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制衣技术的变化对服饰有影响,但不是根本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81995年我国GDP平均年增长9.9%,其中19911995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1.8%,远远超过同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1990年我国经济总量排名第十,2001年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材料二1978年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全国城市化率只有17.9%。1978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城市化水平提高到36.1%。材料三传统的“四大件”从20世纪80年代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到20世纪80年代后变为彩电、洗衣机、电冰箱、录音机,如今再变为住房、手机、家用电脑、汽车等。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品位,追求时尚。(1)概括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并指出其主要原因。(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何联系?参考答案(1)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不断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党领导人民不懈的努力。(2)现象: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和观念也不断发生变化。联系:这是经济发展的最终体现和结果。14.工资变化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发展的重要反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工资条”是用手写的,工资条上只有工资总额一项。到了20世纪90年代,工资条上有了“绩效工资”、“菜篮子”、高原补贴、艰苦补贴、高温补贴、取暖补贴等项目。以前发工资最大面值是十元,1987年开始有了50元和100元。据新华网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整理材料二西北油漆厂工人强玲工资表(月工资,单位:元)1974年1977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4年1985年29.54661666872247据新华网工资条里的新中国六十年整理(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工工资的特点,并分析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改革开放后职工工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参考答案(1)特点:工资项目单一;工资低;涨幅小。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物资匮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2)变化:1985年后工资总额剧增;工资项目种类多(工资项目多样化);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出现了绩效工资。原因: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稳步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平均分配方式打破(企业自负盈亏,职工按劳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