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寓言二则》(五读感悟)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62560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寓言二则》(五读感悟)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寓言二则》(五读感悟)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寓言二则》(五读感悟)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寓言二则(五读感悟)教学设计 冀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层次。3、了解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或查阅工具书读懂故事大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清层次。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所蕴涵的道理,懂得要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写文章和说话的时候,所用的语言有没有区别啊?古人也一样。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古白话文作品还记得吗?(指名回答)那篇文章更多的是古人说话所用的语言。古人写文章所用的语言,叫做“文言文”。而古人留给我们的很多文言文寓言故事,不仅读起来韵味十足,还蕴涵着丰富的哲理,警醒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作为炎黄子孙,当我们大声地诵读着这样的文字时,就如同聆听古人的教诲,会倍感亲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则,(出课题寓言二则)看看从中,我们能明白怎样的道理。二、揭题。我们这节课先来学习揠苗助长。(板书课题)师:大家要注意这个“揠”字的写法,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生答。)你们知道禾苗的生长规律吗?用“拔”的方法能不能帮助它快长啊?咱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有趣的文言文故事。三、“五读”深化,理解感悟。1、“一读”交流释疑,指读正音。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准备,可以向同桌或者小组成员寻求帮助,看看谁能把课文正确、通顺地读下来。指名读,师正音。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注意“闵、揠、趋、槁、矣”等字的读音。2、 “二读”教师范读,标注停顿。师:“这样文章离我们现在比较远,读的时候只有注意停顿,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读懂其中的意思。老师读的时候,大家用“/”标出句子中的停顿,这是我们今天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大法宝。一会儿尝试着自己再读。“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予/助苗长/矣!3、“三读”学生练读,读懂故事。要求:读的响亮、抑扬顿挫、有韵味。师随即进行指导,按照画出的停顿来读。重点指导: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师:大家读的很好,那么关于这个故事你们读懂了哪些句子?哪些还没读懂?(指名回答)小组里讨论之后,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师随即问:“你是怎么读懂的?”生:“结合注释。”师:“这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又一大法宝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师进行指导的还有:“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句子,即使把注释放进去,也还和我们今天的语言不一样,就用换一换的方法,换一下顺序。这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第三大法宝换一换。”师:“之字的三次出现,分别选择哪种意思?”(结合上下文意思进行选择。)谁能把整个故事连起来说一说意思?4、“四读”咬文嚼字,了解梗概。你觉得文中的“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读到的?找出具体的文字说一说。再读一读。5、“五读”品出韵味,悟出哲理。带着理解细细品读,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四、深化理解。假如你是被“揠”助长的禾苗,在枯萎之前,有什么话对你们的主人说吗?这个故事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五、总结学法。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都运用了那些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1、读准停顿。2、结合注释理解意思。3、用换一换的方法疏通句意。4、五步阅读,理解层层深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文言文寓言故事,回忆一下,故事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掌握了吗?今天,你们就用上节学过的方法,小组同学合作学习这则刻舟求剑,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二、合作学习。师:“以小组为单位,用上节课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充分自学。一会进行五读竞赛。”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投影出示“五读”的要求。一读:交流释疑,指读正音二读:教师范读,标注停顿三读:学生练读,读懂故事四读:咬文嚼字,了解梗概五读:品出韵味,悟出哲理三、竞赛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情况,进行五轮比赛。每轮只取最优秀的同学为本组记十分,如有同学提出对方组的错误,则将对方所扣分数加给本组。第一轮:每组派代表读课文。本轮要求:正确、流利。其余同学认真听,只需注意发音是否准确、有无丢字多字的现象?相机指导“遽、坠、契、吾”等字的读音。第二轮:每组派代表再读课文,之后教师进行范读。本轮要求:在老师范读过程中,看刚才同学的停顿是否准确。指名进行点评,师相机进行指导。第三轮:每组派代表继续朗读。本轮要求:是否读出了抑扬顿挫、读出了韵味。师相机指导个别重读的音“坠、契、此、惑”等。第四轮:每组派代表逐句叙述故事,并回答以下问题:“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教师相机表扬运用学习文言文方法最好的小组。尤其注意“是吾剑之所从坠。”中“之所从坠”的意思。让学生真正领悟“换一换”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的运用。第五轮:每组派代表说一说学到的道理。回答:“文中的楚人为什么求不到他的剑?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师随即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找准词句,深入品析。抓住“惑、契”等词。四、综合总结。表扬胜出的小组,肯定其学习效果。学了这两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大家学到了哪些道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五、课外拓展。按照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课外搜集文言文寓言故事,尝试读通、读懂,并和同学进行交流。六、写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