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6250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 时期,许多学术流派或学者(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 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见解,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2“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1)经济上: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阶级关系上: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教育学术上:从“学在官府”到 ,私学兴起。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商鞅、韩非子墨家墨子4百家争鸣的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解放运动。(2)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3)推动了中国主流文化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4)推动了古代社会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 的变革。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2孔子的思想主张(1)思想核心是 。(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 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倒退)。(3)文化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整理古代典籍。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代表人物时间思想地位孔子春秋时期思想核心是仁;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战国时期主张实行仁政;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使儒家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战国时期主张仁义和王道;提出君舟民水思想、性本恶,制天命而用之三、道家和法家1老子的思想主张(1)万物的本原是 ,要顺应自然;(2)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法家学派集大成者韩非子(1)主张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2)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3墨家学派 的代表(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 。(2)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爱,提倡无差别的爱,要求把别人的身、家、国看成像自己的一样,视人如己,反对一切掠夺性的战争。K知识参考答案 孔子的重要思想类别内容政治思想仁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思想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等教学方法提出“因材施教”等学习方法提出“温故而知新”等(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材料表明A诸侯可以在本国多次实行分封B孔子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C“假人器名”会危及君主专制D孔子力图维护传统的等级秩序【答案】D 正确理解“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本意是不妄为,并不是不为,这一点值得注意。无为:自然;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从治国理政的角度研究无为而治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所谓无为而治,就是通过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什么是无为?从字面上看,无为似乎是无所作为、消极无为的意思,其实这是望文生义。老子所说的无为,决不是什么也不做。他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里的“必作” “治”都是有为的意思。“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而有为。(20172018学年辽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什么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作安排。该思想A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社会等级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答案】A 法家和墨家思想学派代表主要内容影响法家思想李悝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墨家思想墨子“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上有很大贡献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20172018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这一主张A要求君主熟悉法律B体现王在法下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D突出依法治国【答案】C 诸子百家中的治国理念及其阶级性和现实意义治国理念阶级性现实意义老庄(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治国要顺应时势和民心表现出没落、消极的情绪,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孔子(儒家)提出“仁”和“礼”,推崇“德治”,主张“克己复礼”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利益,要求缓和矛盾,维护统治秩序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孟子、荀子(儒家)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的愿望墨子(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要求博爱、注重(教育)人才、反对战争、节俭等都有现实意义韩非子(法家)主张变革,提倡“法治”、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现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加强封建集权的愿望对于当今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其变革精神值得提倡(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四位同学讨论腐败问题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老师:“你们四个人的说法刚好和先秦时期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相吻合。”你认为上述四人中,谁的说法与道家思想相吻合A甲B乙C丙D丁【答案】A 1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是社会正处于巨变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各国竞争与政治变革的需要ABCD2孔子认为教育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这反映了孔子教育方面的基本思想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3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A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C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的思想D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4“授官爵出利禄不以功,是无当也。国以功授官与爵,此谓以成智谋,以威勇战,其国无敌。”与材料主张出于同一学派的是A“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B“桀为天子,能制天下,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C“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D“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浸而居下也”5庄子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口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意在说明A“道”是万物本原B“道”没有形状C应当“无为而治”D“道”十分神秘6某位思想家认为“天下之人异义”造成人与人“交相非”“交相害”,并且这种祸乱局面在他生活的时代已愈演愈烈。为此,他主张A法治、集权B兼爱、尚同C无为、齐物D仁政、复礼 1儒学的核心体现是“仁”和“礼”。历史上,儒学常常被视为“周孔之道”,后者的实质内容即“仁”和“礼”;“周”即周公,其文化层面的历史活动主要与制礼作乐相涉;“孔”则是孔子,其思想与“仁”的观念无法分离。这表明“周孔之道”A是历史传统文化与春秋现实相结合的产物B开创者强调用礼维护周朝秩序C在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不为统治阶级所重视D就是对周公思想的完全的继承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摘编自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I)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2018年北京卷)“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3(2018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A民贵君轻的主张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克己复礼的思想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题目问的是形成“百家争鸣”的原因,而是其意义,故C项正确。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与主张。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教育应打破贵贱贫富的限制,人人均有受教育的机会,这体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思想,故选D。A、B、C项所体现的教育原则、方法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思想。材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反映了孔子儒学的以德、礼治国的思想;而荀子提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表明战国时期儒学发展出礼法结合的思想;上述材料体现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思想的转折,故选D。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发展了儒学思想,故A项错误;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材料强调以军功授爵,反映的是法家思想。A项是荀子的主张,与材料不符,故排除;B项强调君主集权,是韩非子的主张,符合题目要求;C项是道家老子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故排除。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材料“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大意是道自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未出现天地的远古时代“道”就已经存在,庄子意在说明“道”是万物本原,故A项正确;“道”没有形状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无为而治,故C项错误;“道”十分神秘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6【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材料中的思想家认为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意见对而别人的意见错,因而相互攻击,相互怨恨,造成天下大乱。所以他反对战争,主张选贤能之人作为行政长官以统一思想,这符合墨子的主张,故B项正确;法治、集权是法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无为、齐物是道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仁政、复礼是儒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1【答案】A 2【答案】示例一 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示例二 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东周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观点(可以是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如根据材料信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百家争鸣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等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一是同意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与评价;二是认为“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或者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其他观点。其次结合相关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评析。 1【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2【答案】C 【名师点睛】儒家代表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是都强调加强道德修养进行教化,正如本题中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考生只要理解儒家的主要观点,紧扣孟子所说的“德”“仁”,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3【答案】B【解析】“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体现的是进入一个国家去辅佐国君,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这个国家的建议,故选B;题干没有提到君与民的关系,故排除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