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6040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民版历史选修4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word教案【课程标准】(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专题知识结构】时代: BC6世纪和BC5世纪特征: 1.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 中国:奴隶社会瓦解与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的沃土2.理性和真理的意识觉醒年代。3.代表人物:孔子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前551前479 前427前347 前384前322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又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教学重点】 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难点】 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 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追求礼乐,希望恢复周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尊卑有序的等级秩序.他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一、孔子其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享年73岁。他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惨淡。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但仕途失意。55岁之后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晚年开始专心从事文教活动,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还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整理,是为“六经”。“ 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早年生涯: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2)尽管早年生活贫穷艰苦,但他一直为学不倦,30岁时,他已精通六艺3)孔子博学,收徒授课,首创私学。 2、治理鲁国(管理内政 外交胜利 改革碰壁)1)35岁时,离开鲁国来到齐国,由于反对,孔子只好返回鲁国,仍继续收徒授课, 2)孔子51岁时,被任命为中都宰,上任一年颇有政绩。3)52岁时,被任命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出席夹谷之会,为鲁国羸得了外交胜利。 4)夹谷之会使孔子名望大增,出任宰相职务。-政治生涯的顶峰,5)孔子利用三卿与家臣的矛盾,打击三卿的计划最终没有完全实现。 3、周游列国 孔子55岁时,怀着郁闷的心情,又一次离开鲁国,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活。他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但终未被采纳。 4、退修诗书 1)68岁回到鲁国后,孔子放弃为官,专心致志人事教育,整理古典文献。二、孔子的思想主张(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1、儒学创立的时代背景1)春秋时代,社会的长期动荡,中国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礼崩乐坏”)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经济:井田制瓦解,出现私田。 阶级关系:传统礼仪秩序受冲击,“臣弑君、子杀父、少凌长、庶废嫡”等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家关系紧张。 文化:贵族对学术文化的垄断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的风气开始有所发展(2)孔子熟谙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他想吸收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来治理处于动荡变革中的社会2孔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1)“礼”的思想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恢复周礼的权威,是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等级规范制度)地位: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礼”的主要内容:首先是尊尊,就是卑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其中最重要的是尊君。君的地位是不能动摇的,臣的义务就是服从。其次是亲亲,就是对亲人的爱。强调子对父母的孝顺,弟对兄长的恭敬。礼的实践方法:“克己复礼”,“正名”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目的:匡正社会秩序(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实质:力图维护奴隶制度评价:a、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维护奴隶社会的规范制度,违背历史潮流,体现了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b、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2)“仁”地位:孔子思想的核心,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含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爱人”三层内容: 1、爱自己的亲人; 2、爱他人; 3、统治实行仁政方法:行“忠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表现:a. 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即民本思想b. 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即“爱人” ,并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仁”,应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子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五者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评价:体现了人道主义,具有积极意义(3)仁和礼的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互为表里)“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 方法:中庸之道a、“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将仁和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b、“和而不同”: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如何达到恰当,要“和而不同”,不要取消矛盾的对立面,使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的因素统一与和谐,才能形成完美的事物,才是“和而不同”。即追求完美、和谐。中庸与仁礼的关系:a、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b、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二)、教育:创办私学,影响后世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他主张“有教无类”,学生中不仅有贵族,也有平民,从而促使文化教育下移。私学可以不按官方规定的教学科目,而以本不派的政治及学术主张教授弟子。孔子有浓厚的参政意识。他强调“学而优则仕”。 (三)、政治:造就“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人才 含义: 提出一个理想贤人的标准,就是“内圣外王”。“内圣”,首先要恪守他的政治伦理与理想,刚利思义,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次,应遵循以教梯为核心的道德观念。 意义: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三、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1、国内: 1)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深入渗透到中国的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渐成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改变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2、世界:1)汉唐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建立孔庙,实行以儒学为主体的开科取士,对其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对欧洲许多思想家(如法德)进行社会改革起到了启发、借鉴和鼓舞作用。(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局限性:维护等级,不平等;【课堂小结】纵观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礼乐,希望通过儒家思想来达到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完美,主张仁爱,以德治国,这对于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仍然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作业布置】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课后反思】【资料】孔子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孔子周游列国路线 鲁定公13年,孔子55岁。孔子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鲁定公13年十月,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鲁哀公2年,孔子59岁,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住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带弟子离开。鲁哀公3年,孔子60岁,去郑国,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鲁哀公六年,孔子63岁,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鲁哀公七年,孔子64岁,又回到卫国。鲁哀公十一年,孔子68岁,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其历史原因1、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 “独尊”。3、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5、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 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6、袁世凯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二 古希腊的先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希腊古典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繁荣的原因。 2、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感受他们在认识世界、探索真理方面的求真与创新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搜集文献资料,结合西方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初步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并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活动,感受其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精神。 2、通过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张,使学生认识社会意识与时代发展的关系,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等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教学重点 1、柏拉图理想国的设想 2、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的思想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教学难点 1、理解并评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观点与政治主张 2、归纳并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俄贡献 教学过程一、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历史背景1古希腊文化,特别是古典时期的文化,是整个欧洲文化的一个重要起源。2古希腊发展到古典时期,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转移到希腊本土雅典。希波战争后,使雅典赢得了盟主地位,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物质基础。 黄金时代正值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民主制度的顶峰-政治环境。 雅典的学术与文化繁荣,使雅典成为全希腊人的学校-思想基础3、希腊哲学的顶峰: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三大思想家二、柏拉图与理想国(一)柏拉图的生平 1)、青年时代:父母都是雅典名门贵族的后代,柏拉图幼年进便受到良好的教育,20岁时,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 2)、游历生活:麦加拉-埃及与南意大利-西西里。说服狄奥尼修一世建立哲学家管理的理想王国失败3)、教学生活:40岁时他返回雅典。在雅典,柏拉图创办自己的学园,收徒授课。(二)、思想产生的背景 A、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 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同盟战败实质是:奴隶制寡头政治的斯巴达打败了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雅典。 苏格拉底被处死刑以上两者暴露民主政体弊端。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不满。 B、受苏格拉底的影响,游历四方,考察各地,产生新思想(三)柏拉图的“理想国” 1)、“正义”的“理想国”等级阶层美德职能第一等级少数的统治者美德是智慧治理国家的知识,因而应拥有国家权力第二等级武士美德是勇敢对外御敌,对内保民第三等级劳动者美德是自制为整个社会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2)、“哲学家王”的主张:哲学家最具有智慧-出任为王;谁想成为政治家、立法者,最好先去学习哲学。3)、实现理想国的办法:一是对统治者从小就开始提供严格的完善的教育,直到他们掌握哲学的知识。二是废除统治者的私有财产与家庭,这一种集体生活,使权力和财产、家庭分离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被人们称作是最早的乌托邦。a.国家由护国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要勇敢;生产者从事各种生产要有节制组成,各自恪守职责。b.统治者由真正懂哲学人做国王;c.国家的目的是和谐与效率,正义与幸福;4)评价:人类历史是第一个乌托邦的幻想,其中有关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提倡社会分工,正义和幸福,和谐与效率等主张具有合理性,但超出当时社会政治需要(四).哲学思想: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事物的概念或实质真实、永恒感性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物质或现象虚假、变幻A、观点: 世界: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对立 理性世界感性世界 知识先天固有,学习即是回忆。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反映;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知识是人天生固有的,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B、评价: 唯心论:理念为先,知识先天;(推动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 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第一次阐述了人的理性对于事物有触动作用,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积极作用。(五).教育思想:创立柏拉图学园,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培养学者和治国人才,注重自然科学知识,采用对话式教学。教育宗旨: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人才学生来源:具有初级数理知识;上层社会;男女平等开设课程:算、几、天教学方法:对话形式,自由讨论教学历年:全面、和谐、发展影响:生命中的转折点,传播政治理想,培养众多人才;欧洲文化史上大事件,为后来欧洲文教、科技、哲学等发展奠定基础。(六).评价柏拉图受到人们尊敬,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是奠基者,世界影响巨大。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知识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对后世的影响: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他的哲学著作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柏拉图是无法回避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值得人类永久珍惜的宝贵遗产。【思考探究】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相同: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源的地位。 个人活动:从政;游历;从教 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和“”仁政,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教育: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势,在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恢复周礼旧制 三、亚里士多德(一)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1)、御医之后:公元前384年,出生于希腊北方色雷斯的斯塔吉拉,父亲是马其顿王腓力二世之父的御医。 2)、学园精英:公元前367年,在柏拉图学园学习,勤奋好学,才华横溢,被提升为学园老师(柏拉图曾说,他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亚里士多德是学园的灵魂,其他学生构成学园的身体。) 3)公元前347年,离开雅典,从事科研,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4)、王子之师:任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5)、逍遥学派:回到雅典,在吕克昂建立自己的讲坛,他经常与学生边散步边讲学,因此又被称为“逍遥学派”或者“散步的哲学家”6)、落寞辞世:亚历山大病逝,成了反马其顿打击的对象,公元前323年离开了雅典,逃往外地。一年后,亚里士多德客死他乡,享年62岁。(二)主要成就 1)、学科的分类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他对学科门类所作的某些划分及其所提出的许多概念,一直被沿用至今。他的研究既注重实践经验 2)、探求真理:求知是人的本性;“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尊师而不盲从)亚里士多德非常热爱自己的老师,柏拉图去世之后,他写了一首情真意切的挽歌,赞颂其师是一个“坏人甚至无权称颂的人”。然而,亚里士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后者的许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的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点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他为“小驹”,这个称呼的来源是因为小驹吃足了奶就会乱踢它的母亲。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亚里士多德在学术研究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柏拉图曾暗示亚里士多德,如果他能修正其“错误”,可以成为阿卡德米学园的接班人,但亚里士多德明确表示,不能为了暂时的利益就背弃自己的主张。 这种关于师生关系的观念对于我们今天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仍具有借鉴意义。作为学生来说,既要把老师当作良师益友,又要敢于独立思考,突破老师观念的局限,勇于创新。 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不放弃现实幸福 指出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 肯定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唯物论并不彻底 3)、探求人的本质:亚里士多德从分析自然入手去探求人的本质。最低等的是无生物;略高一级的是植物再高一点的动物;更高的是人正是理性使人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理性成了人的本质。由此,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4)、政治思想:“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这正符合他的中道原则。5)、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是一种明智的态度和方法,是一种人生境界)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级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三)影响后世: 他的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在政治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比较领 域亚里士多德孔 子思想哲学思想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敬鬼神而远之政治思想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人治伦理思想中庸理论中庸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社会环境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影响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亚里士多德的的逻辑学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是他的逻辑学。直到现在,人们公认他是逻辑学这门专门研究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科的创始人。德国思想家康德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定名为“形式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著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把论证分为“从个别到普遍”和“从普遍到个别”两种过程,前者是归纳法,后者是演绎法。 他对归纳法的作用是肯定的,但他着重研究和总结了演绎推理的一般原则三段论法。他把推理步骤表示为包含字母符号在内的一些三段论图式,下面就是一种基本的图式: 如果所有的B是A(大前提) 并且所有的C是B(小前提) 则所有的C是A(结论) 这种三段论式的推理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构成,其中包含A、B、C 三个概念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也是要死的。工具论大前提:猫科动物包括老虎小前提:非猫科动物不是老虎结 论:与猫科动物无关的任何东西与老虎无关伟人的评价 “亚里士多德出生,思考,而后死去。”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一生的评价“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恩格斯“人类的导师”。 黑格尔“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 罗素亚里士多德名言1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2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3政治学并不制造人类,然而它使人类脱离了自然,并驾驭他们。 4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5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6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7、求知是人类的本性。8、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9、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会谬之千里。10、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11、真正的美德不可以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以没有美德。12、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痛苦。13、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14、嫉妒者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折磨他的不仅是自己本身的失败和挫折,还有别人和成功!15、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要么只是禽兽,要么是个神。16、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如果彼此交换,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另一种思想,而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就各有两种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