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6000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颐和园教学设计 鲁教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多读几遍,借助课后思考题想想课文内容,对颐和园有一个初步了解。教师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形成课件及教学资源储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了解颐和园的历史背景: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游记,作者游览的地点是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2板书课题,指导“颐”字的写法,强调里面是个口。学生在桌面书空。“颐”3朗读课题,课件出示:同学们,颐和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怎么读?同学们,颐和园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怎么读?同学们,颐和园原名叫“清漪园”,曾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焚毁,怎么读?慈禧太后却挪用海军军费重新修建,改名“颐和园”,“颐”字在字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保养”、另一个是“面颊、面腮”。该选哪一种?颐就是“悠然自得”、“心静气和”、颐养天年的意思。4小结:颐和园真的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感受,我们在学习中要试着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二、自读课文,了解主要景点和游记结构。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而且看了图片,那么你对颐和园有什么感受?2学生交流,读读相关的词语,完成正音。3进入作者写作方法,思考游记按什么结构写作?(交流总分总)4在分述部分第25自然段中用“”划出游记介绍的主要景点。5学生交流景点,教师进行景区图进行梳理,指导学生长廊将颐和园分成了山景和水景。(完成殿、廊、阁的书写指导)板书呈现: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大殿 长 廊 颐和园 昆明湖 十七孔桥三、句子入手,掌握游记写作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这么多的景点作者是用哪些话把它们联系起来的。找句子,用“”线划出。2学生自交流,教师小结这就是“过渡句”。3现在,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游记的吗?交流游览顺序。4给表示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加上文章的首尾段,再次强调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根据段落提纲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尽收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5并根据段落提纲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6“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站在、从下来”这几个词语在表达游览顺序的时候,起着连接的作用。你们看这几个词语有什么好?(出示课件)交流“这几个词语把几个景点联系起来了;用词不重复;非常有条理。”7你能用这些词填空吗?北京的颐和园是个( )。( )颐和园的大门,( )大殿,( )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 )。( )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尽收眼底。( ),就是昆明湖。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8你能用过渡句写一段表示游览的话吗?出示图片,这是一处景点“九峰山”。你瞧,按照森林公园大门、竹林、梅花园、九峰山脚、九峰之巅、这个游览顺序,你能把游览的地点用过渡句有条理地联系起来吗?9评价学生说话时的连接词不重复等优点,按总分总的结构把这段话写完整。四、品读长廊,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1这些句子很有条理,可是他们写得不够具体。现在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看看作者是这样把长廊写具体的。2个别读,说说你读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1)品读长廊的“长”。A师生交流什么词语写出了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728米)、273间。(早在1990年就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B出示图片,理解“间”的意思。C指导朗读。比赛读出长廊的长。(2)品读长廊的“美”师生交流哪些词句写出了美?A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颜色美”的图片,指导朗读。B交流“绘画美”。第一步:哪些词语?第二步:出示补充资料。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下江南,意犹未尽,留恋江南景致。就让画工在横槛上画了许多江南美景,后来又加上许多花鸟山水画。人物画是最后才出现的,有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共有一万四千多幅呢!第三步:启发联想,有哪些人物画,展示画作。指导朗读。C交流“花草美” 词语展示,指导朗读。D交流“心情美” 词句交流,指导朗读。出示句子,展开联想,即兴练笔: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在273间长廊里,一间一景,一景一画,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走。同学们,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想像颐和园的美景。你就站在长廊上,没有风时,昆明湖-;微风吹来,昆明湖-;阳光照在波浪上,昆明湖-,雨天,湖面-。E加入资料体会长廊的“建筑美”。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用一颗钉子。长廊造型不但奇特,还包含着深刻的寓意。整体造型从地面上看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3在原文中加入表示观察角度的短语,请学生读一读思考这些短语对我们“游”长廊有什么帮助?(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4学生整体感受整个自然段,试着从不同观察角度去欣赏长廊,发现长廊的特点并试着用自己的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指导背诵。5小结:想不到小小的长廊也可以用移步换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长廊不同的特点。让我们再次随着文字去感受。五、课后学习建议。1建议大家课后收集一些颐和园的资料,丰富自己对颐和园的认识;2把长廊句段记一记。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复习生字词语2第二自然段写出了长廊什么样的特点?二、讲读、学习第三自然段1过渡:走完了长廊,我们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出示“万寿山脚”的图片)。2让咱们女士优先,请我们女同学先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遍。女生读“万寿山脚”段落。3请大家找出在万寿山脚下所看到的景物。4学生汇报(上面佛香阁,下面排云殿。)课件出示佛香阁、排云殿的图片5提问:佛香阁有什么特点?排云殿有什么特点?教师板书(佛香阁高大,排云殿金碧辉煌)6齐读第三自然段。三、讲读、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范读课文。练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指名读。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图片。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指点名读。出示昆明湖的图片。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5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齐读句子。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出示练习:1用“-”划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词。2昆明湖上主要有什么景物,用圆圈圈出来。3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自由朗读,同桌讨论共同完成练习。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齐读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图片。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五、学习第五自然段1 齐读2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颐和园的美景远远不止这几处景色,正如作者所感叹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览。”六、总结今天,老师带大家游览了颐和园,了解了游览的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这说明写作要有一定的顺序。以后,我们不管是去游览,还是写作,都要按照一定顺序。有机会,再带大家去其他景点游览。北京在欢迎你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北京欢迎你这首歌中结束我们的课文吧!板书设计:颐和园长 廊:长、美、奇、佛香阁、排云殿万寿山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