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5848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教案新人教版一、中国古代史3二、世界古代史25三、世界近代史30四、中国近代史43五、世界现代史60六、中国现代史76七、单元课时训练题(活页)附录:1、全球(整体)史观下的世界通史纲目872、中外重要历史阶段比较953、历史小论文典型试题示例1044、湖南省xx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与考生答题评析115学思归纳你知道中国古代史可分为哪些阶段?你认为历史分期应遵循哪些原则?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宏观概要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两大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即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第二阶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汉朝地方推行“推恩令”、中央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两条基本线索。2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古代农业由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发展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并长期精耕细作,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小农经济长期成为我国经济的基本模式。(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中国古代手工业包括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发展水平高,并长期领先于世界,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商业自产生以来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城市,但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4)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长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成为显学,与其它学派形成了“百家争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得以确立。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受到佛教、道教思想冲击。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心学新阶段,成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传统儒学焕发生机。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 母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约公元前2070年前):原始人群氏族社会 春秋 父系氏族公社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070前475年):夏商西周东周 战国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西汉(公元前2029年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汉 东汉(25220年) 魏(220266年) 西晋(266316年) 北朝(439581年)三国 蜀(221263年) 晋 吴(222280年 东晋(317420年) 南朝(420589年) 辽(9171125年)金(11151234年) 西夏(10381227年)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五代十国(907960年)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6年) 元(12711368年) 明(13681644年)清(16361840年)学思归纳你知道人类社会“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有哪些?从课本中的“西周分封示意图”,你了解到哪些知识信息?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一、政治:(1)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2)夏、商时期初步建立地方管理制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3)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二、经济:(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氏族公社公有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三、思想文化:“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知识整合】一、远古时代1人类社会经过了原始人群、氏族社会两个时期。2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已经学会养蚕缫丝。3神说传说的历史时期;传说是重要的考古探掘的信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二、夏商西周时期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2)分封制地方行政“封建时代”的开始背景:A、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B、内外服制度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加之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期的社会动荡,周公执政后,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大举实行分封。分封目的: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A、分封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B、分封核心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学思归纳作为政治文明,你如何理解“分封制”在当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楚等。D、权利和义务: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王政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定期朝贡、朝觐述职等义务;受封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E、等级序列:天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瓦解:A、事件: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射中王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B、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影响:A、积极影响:前期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疆域;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政治秩序稳定。B、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很大的独立性,造成了周朝后期的分裂割据局面。(3)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来分配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等政治权力)目的:A、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巩固王权。特点: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兄弟为小宗);B、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国结合),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作用:A、巩固了分封制,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战、强化王权。B、家、国结合,使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影响后世。维护工具: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其实质是:维护西周等级差别的工具。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与神权结合、血缘纽带、最高执政集团权力尚未高度集中)。2夏商西周的经济(1)农业: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有“五谷”、“六畜”之称,生肖纪年即是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2)手工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商朝已有丝机,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商代出现原始瓷器。早期的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3)商业: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将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工商食官)。3夏商周时期的思想文化(1)夏朝:我国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干支纪日法)(2)商朝:出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3)西周:文字:金文 文学 最早诗歌总集诗经(时间、艺术风格)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社会政治:(1)西周灭亡,东周开始的标志:周幽王被杀;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2)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各国变法,郡县制出现。(3)秦国实行商鞅变法,灭六国一统天下。2社会经济:(1)生产力进步:开始使用并推广铁农具和牛耕。学思归纳请你具体表述“百家争鸣”时期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2)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封建国家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3)小农经济形成:出现条件: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牛耕、铁农具逐渐普及。特点:个体农耕、男耕女织、耕织结合、铁犁牛耕、自给自足。地位及影响:a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c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d局限: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抵抗灾害能力弱;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阻碍近代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4)农业生产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私田的出现;鲁国初税亩;秦国商鞅变法。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和水利。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产生。(5)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产生,三种形式并存。(6)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城市繁荣;商鞅变法时,重农抑商政策出现。3文化与科技(1)百家争鸣概念:众多学派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发表不同的看法,见解,形成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特征:A、思想自由,思想家富有创新精神 B、流派纷呈,学术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原因A、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B、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C、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D、人才: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统治者重用。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思归纳先秦战国时期,儒,墨两家为当时显学,“非儒即墨”。为什么只有法家思想成为秦朝的统治思想?(2)老子的思想主张:a、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b、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朴素辩证法思想。(3)孔子和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体系:仁;礼。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礼、乐、射、御、书、数)孔子整理文化典籍与儒家经典。(诗经书经礼乐易和春秋+弟子编纂论语)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4)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孟子的思想主张。荀子的思想主张。墨家学派:墨子的思想主张。法家学派: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学派:庄子的思想主张。(5)科学技术: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春秋时,我国历法开始采用19年7闰方法;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算筹计算法。医学:黄帝内经(6)文学和艺术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志,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楚辞:离骚充满了浪漫色彩。帛画:人物龙凤图等。戏曲: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重点、难点破解】(1)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周王对诸侯国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属于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关系,周王对诸侯国没有绝对的支配权):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2)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形态(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体系下):是君臣关系、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3)宗法制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它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商代前期主要实行兄终弟及制,此为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但商代晚期,已有不严格的嫡庶之制,宗法制初成,而西周宗法制进一步严格化、完整化、形成周密有序的宗法制,包括立嫡制、庙数之制、同姓不婚之制。其核心是内容是在维护父权的基础上,确立嫡长子的世袭特权,使权力早有归属,以免争夺残杀。在宗法制下,小宗围绕在大宗的周围,同姓之家围绕在小宗宗子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按照这个亲疏有序的方式组成的国家,我们称之为宗法国家,它可以说是家的放大与延伸。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借助材料考查,最早提出者(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背景、目的、影响)、历代“抑商”的典型事例;注意评价其作用(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百家争鸣:对于“百家”主要掌握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及核心观点。(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如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仁”和”礼”。“仁”强调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的途径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学思归纳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纪年法?对于缓解今天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关系,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很有借鉴意义。孔子强调的“礼”指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如果说,“礼”是外在的规范,“仁”便是思想内核,只有礼的外形,而无仁的实质,则毫无意义,“人而不仁,如礼何”。从思想深处强化宗法血缘纽带,是“仁”的精义所在,也是儒家区别于其他诸子的显著特征。注意孟子的“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性本善”的思想。注意命题围绕“民本”思想展开,要引起注意。荀子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礼”方面。荀子(性本恶)倡导“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是先秦思想、学术的综汇者,其礼治思想(礼法并用)成为秦代法治的直接源头,其对儒经的传授成为两汉经学的直接源头。注意诗经对后世影响深远(“五经”之一),复习时要注意其艺术特色(现实主义);精华“国风”,注意与时令,节气及传统习俗的联系。围绕甲骨文和诗经注意命题的“题眼”和素材,如甲骨文里象形字的田字,反映当时普遍盛行的井田制的早期形式;甲骨文里常见的的“王往获”“年获”“黍获”的记载,反映当时农业丰收的情况:甲骨文的“丽”字表示两人共同耕作。“协”字表示许多人在田里协作,这些反映了当时农业的耕作方式;甲骨文的蚕桑都直接描绘了蚕和桑的形状,说明商朝人重视养蚕和种桑。此外甲骨文中反映商代官职、刑罚的文字都可以用于命题等。关于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大家常看到用“甲午” “戊戌”“丁卯”这样的纪年法。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因为地支和生肖都是有十二个,所以每一个地支都对应一个生肖。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1求天干的方法。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45678901232求地支的方法。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45678910110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