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九 第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练习.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58068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九 第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九 第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九 第1讲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与外交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新中国早期的外交中英外交关系3日内瓦会议4中苏外交关系的调整5综合6一、选择题1.下表为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委员中国共产党1329126非中国共产党0327029上表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团结合作的开始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制民主形成C.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成立前民主构想的实践D.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政治体制的照搬解析:C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合作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项错误;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并非“多党制民主”,B项错误;根据“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名录”可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中所占比例基本是五五开,实践了新中国成立之前民主联合政府的构想,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创新,并非照搬苏联政治体制,D项错误。2.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建设。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可知该制度是针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国情而设,结合所学可知与少数民族相关的政治制度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为A。3.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解析:A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符合两国国家利益,是双方在两极格局下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故A项正确;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只是当时东西方关系的特殊现象,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是对抗,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推断此外交活动对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影响,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国建交,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故D项错误。4.1954年,中、苏、美、英、法等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讨论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在会议上积极活动,推动会议成功,提高了国际声誉。以下关于日内瓦会议说法正确的是()A.会议成功推动美国侵略者退出印度支那地区B.会议达成和平公约,推动朝鲜战争双方停战C.中国提出合理建议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D.会议直接促成中国与亚非国家掀起新的建交高潮解析:C日内瓦会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故A项错误;朝鲜战争结束是在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当日内瓦会议陷于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推动了会议的进展,故C项正确;中国与亚非国家掀起新的建交高潮是在亚非万隆会议后,故D项错误。5.(2017湖南长沙二模)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护照不论在护照种类上,还是在内容格式上,都经历了多次变革,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解析:D据材料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可知与当时中国实行的“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有关,而“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源自于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中国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结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只是改善,还没有完全实现与西方外交的正常化,故A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中苏结盟有利于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B项错误;推行全方位外交的政策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6.(2017辽宁大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1832年改革法案,年值10英镑房产的选举资格使中产阶级成为选民的主体。1867年改革法案规定:在英格兰城镇选区,凡年缴纳直接税20克令并付了济贫税的房产所有人具有选举权。1884年选举权法宣布,凡持有年值10万英镑以上的房产、土地或财产的人都具有选举权。妇女在大选中没有投票权,很多工人因住所经常变化被排除在选民之外。1918年改革法规定:所有21岁以上以及在战争中服过兵役的年满19岁的男子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妇女有选举权。刘成民主的悖论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材料二根据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具有选举权的选民占18岁以上公民总数的97.18%”,但当时中国国民文化水平还比较低,选举投票、举手等多种表决形式还只能是“形式主义”的,长时期内没有实现城乡同比例选举。1979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在投票方法上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制;1995年对人大选举法进行修改,规定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和城市所代表的人口比例数由过去的81修改为41;2010年3月,人大选举法正式确定了城乡同比例选举。陈晓丹代议制视角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选举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社会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选举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一信息,从对选民的财产限制及对妇女选举权的限制逐步取消等角度说明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从英国选举制度在财产限制、妇女限制的变化,可知有利于缓和、调整不同利益集团内部的矛盾,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从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关系,可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英国民主政治在世界上的地位,可知在推进世界民主化进程中作出贡献。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逐句分析,注意材料中四个时间段阐述的内容。第二小问从新中国社会性质、公民民主意识变化、经济建设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第三小问,结合材料一、二政治制度变化的表现和原因,从制度的创新、制度创新符合国情、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法制建设与民主政治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差别等方面归纳。答案:(1)变化:对选民的财产限制逐步取消;对妇女的选举权的限制逐步取消。影响:有利于缓和、调整不同利益集团内部的矛盾;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推进世界民主化进程中作出贡献。(2)特点:实行普选制;由形式主义到真正实施;直接选举范围扩大;城乡代表的人口比例不断缩小,直至同比例选举;立法保障、民主政治完善。原因: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国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认识:制度的创新具有渐进性;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互相促进;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本质区别;法制建设是民主的保障;民主政治建设应该符合本国国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