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出塞》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5794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出塞》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出塞》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出塞》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出塞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故诗大意。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歌,读诗 学生自由读。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读诗题 师: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 生:关塞、边塞 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生:反映边塞生活或战事诗。 2、简单介绍边塞诗 课件出示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师: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生1: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生2: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生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生4: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 生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三、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歌 2、师: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生:万里长征 3 师: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生:边塞远;时间长。 4、师: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生:人未还 5、师: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生: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资料:(课件出示)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战死沙场。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师: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师: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 生: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师: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 生:凝重 师: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同情征人。 师:该怎样读呢? 生:同情。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 师: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师: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生1:对征人:生2:对战争:9、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生2: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 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生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生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师: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生5: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 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师:对朝庭的失望 生6: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庭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10、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师: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师: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故诗大意。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出示诗歌,读诗 学生自由读。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 1、读诗题 师: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生:关塞、边塞 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生:反映边塞生活或战事诗。 2、简单介绍边塞诗 课件出示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师: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生1: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生2: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生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生4: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 生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三、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歌 2、师: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生:万里长征 3 师: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生:边塞远;时间长。 4、师: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生:人未还 5、师: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生: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资料:(课件出示)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战死沙场。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师: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师: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生: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师: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生:凝重 师: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生:同情征人。师:该怎样读呢?生:同情。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 师: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师: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生1:对征人:生2:对战争:9、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生2: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 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生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生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师: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生5: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 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师:对朝庭的失望 生6: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庭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10、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师: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师: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这样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利用创设情景,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2、检查读书情况。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3、汇报交流: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4、指导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指导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并提高朗读水平】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1、师创设情景: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教师启发学生体会边关展示生活的艰辛困苦、想念家乡和情人、渴望和平的情感。】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的一首诗呢?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欲望。】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1、出塞曲这首诗,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的战场,我们齐读课文,表达对边关战士的敬畏之情吧!板书设计: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