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跟踪训练22.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57925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跟踪训练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跟踪训练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跟踪训练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九日水阁韩琦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注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这一天既有登高怀远的习俗,也有以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七律开篇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池馆”“古榭”照应“水阁”,“重阳”照应“九日”。B诗歌第一句写出了池馆园林的荒凉,反衬了嘉客在重阳节赏菊品酒的雅兴之浓。C作此诗时诗人年事已高,他从心底里服老。尾联两句“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正是这样的心理写照。D诗中“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首联和颔联进行分析。答:_解析(1)C项,“从心底里服老”错,“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出的是一种豪情,可以看出诗人虽然此时年事已高,但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答案(1) C(2)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的诗人形象。首联两句写虽然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倾颓破败,但诗人并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并自勉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的。读懂诗歌池畔的堂馆已经坍塌,古老的台阁亭榭一片荒凉,我在此地殷勤地接待嘉客,共同度过这美好的重阳节。虽然惭愧古旧的园圃秋色疏淡,就像我老去的面容一样,但请看一看晚年的气节,正如盛开的黄菊散发清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而又芬芳。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近年来豪饮的兴致衰减难以勉强,只有高吟诗歌的才力还十分狂放。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注鼙(p):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候命令而不主动出击。(2)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答:_解析D项,“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答案(1)D(2)诗歌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这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第三句的绝好衬垫。读懂诗歌广阔的沙漠平展浩远,一片荒芜的景象,夕阳已在西方缓缓下落。日落而星出,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值守烽火台,警报传来,连营军士临危而不乱,只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迴,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2)“乱山深处水萦迴,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1)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无动静相衬。答案(1)B(2)“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读懂诗歌天上碧桃有和露滋养,不同于俗卉与凡花。盛开在乱山之中,盘绕在溪水之畔,可惜这一枝盈盈如画的花为谁开?轻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4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1)(2)题。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寂悲苦。C“鲛绡掩泪”句,用“鲛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D这首鹊踏枝深美闳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含寂寞的悲凉。(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_解析(1)B项,“楼上”是词人凭栏之所,未必是宴会之所;“楼上”本就有高寒之意,说“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不妥;“过尽征鸿”暗示词人凝望之久、怅惘之深,非喻人之离散。答案(1)B(2)景象:词的前三句写千万片梅花凋谢时流连、“多情”、随风飘飞的景象。用意:作者移情于梅,赋予梅花多情缱绻的性格;描绘了缤纷而悲凉的意象,营造了凄美深情的氛围;为后文抒发怨情张本(做铺垫)。(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读懂诗歌梅花已从繁茂的枝头落下,花瓣千片万片,它还自作多情,学着雪花随风飘转。昨夜响起的笙歌容易散去,酒醒过后增添了无限愁思。登上楼台只觉得春天的山岭四面皆是寒气,远处的大雁尽数飞过,黄昏时候的烟霞深浅不一。我久久地独自凭栏远眺,却不见思念的游子,用鲛纱掩去泪痕,暗自思量了一遍又一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