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56660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物理第一轮复习: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一、复习要点(一)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参照物定义:为了描述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而选作标准的那个物体叫做参照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先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来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否运动。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则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公式: =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交通运输中速度单位常用km/h ,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每秒步行的路程是1.1m 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运动定义: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三)、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m),纳米(nm)。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km=103m 1mm=10-3m1dm=0.1m 1m =10-6m1cm=10-2m 1nm=10-9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根据需要选取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会选)B、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如果零刻线磨损,可选中间任一刻度线做起点(会放)。C、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读)。D、记录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的数字外,还要注明单位(会记)。注意: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2、时间的测量:单位:秒(S) 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3、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3)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 避免 ,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四)、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5、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6、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五)、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2、惯性: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3、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六)、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一、等、反、一”。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物体运动状态说明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变静止匀速运动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我国公安部门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伤害( ) A、车速太快 B、车速大慢 C、突然启动 D、紧急刹车 解析:本题可直接用内涵分析法来解答。安全带是系在汽车的座椅两旁的,在汽车行驶时,它能将人体与固定的座椅“捆”在一起,我们知道,汽车在速度不做大的改变时,人与汽车几乎保持相对静止,安全带在此不起作用;汽车在突然启动时,由于惯性,人要向后倾,但有椅子的靠背挡住,比较安全,只有汽车在紧急刹车时,人才向前倾,若无安全带,坐在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就会撞到相距极近的汽车前面的硬物上,造成伤害.故本题选D例2、甲、乙、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飞机都匀速上升你能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飞机相对地面都是怎样运动的吗?请说明理由。解析: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丙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这样就可以判定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匀速下降的。甲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但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正匀速下降,说明甲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以比丙更快的速度下降,乙以自己为参照物,无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还是以小于甲的速度匀速下降,或是匀速上升,都可能看到甲在匀速下降,丙都能看见乙乘坐的飞机在匀速上升。所以,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不能判定。例3、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关系,小明做了如图12-1的实验,使一薄钢片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下列A、B、C、D各图所示的形变,并使F1=F3=F4F2,那么:图12-1 图12-2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应选用_两图的实验。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应选用_两图的实验。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应选用_两图的实验。解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为了探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控制另两个因素不变。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应让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相同,再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来观察力的作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依题意结合图得图12-2中A、B满足此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的结论。解答: A、B A、C A、D例 4、如图12-2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 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该物体的长度为 cm。解析:使用刻度尺侧长度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或与所测长度平行),且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由图可知,A刻度尺放置是正确的,B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放置是错误的。A刻度尺分度值是1mm,该物体的长度为2.20cm。例5、用100N的力与水平地面成30角斜向上拉小车,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F=100N解析:画力的示意图的要诀是:一画点(即力的作用点,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力的作用点要画成实心的黑点),二画线(既画力的作用线,通常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化一条线段,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要画的越长),三画箭头标大小(既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旁标上力的符号和大小) 图12-3 解答:拉力的示意图如图12-3所示。例6、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表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往上海方向(里程:237km)车次到达时间(镇江)开车时间(镇江)终点站(上海)T13109:4309:4512:31D41310:0410:0611:53(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解析:两车开车时间(镇江)和到站(上海)时间已知,就可以求出两车运行的时间,从而求出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从镇江上海的运行的路程知道,根据速度公式,就可以求出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解:(1)特快T131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的时间:t1=12h31min-9h45min=2h46min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运行的时间:t2=11h53min-10h6min=1h47min=6420s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的时间:t= t1- t2=2h46min-1h47min=59min(2) 镇江到上海的里程:s=237km=2.37105m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 = 36.9m/s = 132.8km/h 答:(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59min。(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36.9m/s ,合132.8km/h。三、综合练习1、小明乘坐游艇在海上航行。以海岸为参照物,小明是_的;以_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2、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15 m/s,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_。3、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全程24 m,前一半路程需4 s,后一半路程需6 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ms,后一半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ms,全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ms4、一个滑块受到5 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水平桌面与滑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当滑块的速度达到1 m/s时,撤去外力,则此后滑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是_,经过3 s滑块运动了_m.5、21.6 km/h=_ m/s ,5 m/s=_ km/h6、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1.65_,课桌的长度是60.0 _,课本的长度是255.0_,地球的半径是6.4103_7、双休日自驾车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小唐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124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 ;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124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 h图12-4 图12-5 图12-68、如图125是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合理信息很多,请再写出两条。信息一:骑车者的速度为5ms;信息二: ;信息三: 。9、如图12-6,当电风扇工作时,空气会由静止流动起来,这说明力能_ _;同时小车将向_运动,原因是_ _ ;类似的装置可应用在某些交通工具上,试举一例_ 。这类交通工具在月球上是无法工作的,这是因为:_。10、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11、小明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如图12-7所示,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_ ,物体的长度是_ 。 图12-7 图12-812、图12-8所示为A、B两个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闪频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运动 B、小球A、B都做匀速运动C、小球A做匀速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D、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13、(09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在xx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12-9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B. 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D. 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14、下面几个关于力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 图12-9 A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发生力的作用时,两物体都要受到力的作用 C单独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没有施力物体,物体也能受到力的作用15、有一气球以25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到某一高度后,从气球上脱落一物体,这个物体离开气球后,将 ( ) A立即下落 B以原来的速度继续上升 C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 D静止一段时间后下落16、(09年茂名市)一辆电动玩具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12-10甲所示,请在图12-10乙上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象。图12-10 图12-1117、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甲用6 N的力水平向右推车;乙用9 N的力向右上方与水平面成30角拉车,在图12-11中作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18、(09年贵阳市)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12-12所示 反应距离s1制动距离s2图12-12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图12-13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原行驶速度/kmh-1反应距离s1/m制动距离s2/m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两位小数)(2)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 请在图12-13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t 图像。(不需准确描点)19、请你根据图12-14所示两车及车速表的指示,完成下列过程。(1)补充条件:_,(2)提出问题:_,(3)结果(写出简要计算过程) 图12-14 运动和力 参考答案1、运动;游艇 2、列车在1 s内通过的路程是15 m 3、 3 2 244、匀速直线运动 3 5、6 18 6、m cm mm km 7、80km/h 0.5h8骑车者比跑步者后运动10s 骑车者和跑步者都作匀速运动(其它说法合理同样给分)9、改变运动状态; 右;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飞机(气垫船、轮船等); 月球上是真空(没有施力物)10、910 11、 1mm 3.50 12 A 13、B 14 B 15 CF甲=6NF乙=9N16 17 18 、 0.660.68 车速 如上面右图所示19、 (1)补充条件:如果他们都行驶1小时 (2)提出问题:那辆车行的路程大? (3)解:骑车行驶的路程St50km1h50km 摩托车行驶的路程St100km1h100km 答:摩托车行驶的路程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