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 专题01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高频考点专练.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54712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化学 专题01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高频考点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化学 专题01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高频考点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化学 专题01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高频考点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1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一、高考真题再现1.(2018年北京卷第6题)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2.(2018年天津卷化学部分第1题)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3.(2017年全国卷I-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 B升华C干馏 D萃取二、专项练习1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ACuSO45H2OBFeSO47H2OCKAl(SO4)212H2ODFe2 (SO4)39H2O2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一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对此段话的说明中肯定错误的是()A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B绿矾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C“色赤”物质可能是Fe2O3D流出的液体中可能含有硫酸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4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ACaOBCa(OH)2CSiO2 DAl2O35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中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A萃取 B渗析C蒸馏 D干馏6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7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A氯化物 B合金C硫化物 D氧化物8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A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唐)诗中包含了丁达尔现象B高奴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宋)文中提到的“脂水”是指油脂C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明)这段记载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清)制玻璃的某成分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9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黄、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B李白有诗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C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利用了“焰色反应”D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10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关于“鼻冲水”的记载明确指出:“鼻冲水,出西洋,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惟以此水瓶口对鼻吸其气,即遍身麻颤出汗而愈。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稀硫酸、氢氟酸溶液、氨水、醋酸溶液中的一种。下列有关“鼻冲水”的推断正确的是()A“鼻冲水”滴入酚酞溶液中,溶液不变色B“鼻冲水”中含有5种粒子C“鼻冲水”是弱电解质D“鼻冲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参考答案与解析一、高考真题再现1. 【解析】选B。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属于化学变化。详解: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与N2O4反应生成CO2、N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属于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CH4燃烧生成CO2和H2O,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属于化学变化;答案选B。3.【解析】选B。根据题中所述操作及现象可知,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升华。二、专项练习1【解析】选B。青矾呈绿色,经煅烧后,分解成粒度非常细而活性又很强的Fe2O3超细粉末为红色;A为蓝色晶体,B为绿色晶体,C为无色晶体,D为黄色晶体,故判断“青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2【解析】选B。由信息可知生成红色的氧化铁,Fe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有电子转移,故B错误。3【解析】选C。A项,雾属于胶体,胶体的性质之一是具有丁达尔效应,故说法正确;B项,铁比铜活泼,发生FeCu2=Fe2Cu,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正确;C项,此方法属于萃取,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D项,钢是铁和其他单质组成的合金,故说法正确。4【解析】选A。氧化钙溶于水即与水反应生成强碱氢氧化钙,故选A。5【解析】选C。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分离,则该法为蒸馏,故选C。6【解析】选D。C项,草木灰中的碱性成分是K2CO3,正确;D项所说的“石灰”指的是CaCO3,错误。7【解析】选D。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8【解析】选B。A项,雾属于胶体,可见光通过时会出现丁达尔现象,正确;B项,根据描述可知“脂水”指的是石油,错误;C项,丹砂的主要成分是HgS,由丹砂煅烧制水银(Hg),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制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正确。10【解析】选D。“鼻冲水”易挥发、不可服用、可贮存在玻璃瓶中,故“鼻冲水”为氨水,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 NH3H2ONHOH,H2OHOH,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A项错误;氨水中存在粒子:NH3、H2O、NH3H2O、H、NH、OH,B项错误;氨水是混合物,NH3H2O是弱电解质,C项错误;氨水不能使二氧化硅溶解,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