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52426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9“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8广东湛江四校联考孟子曰:“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君者而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说明()A孟子反对孔子研究历史 B社会动荡引起了史学研究C孔子倡导君君臣臣秩序 D史学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性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大意是:世道不像样了,歪理邪说暴力犯罪都存在。有大臣杀皇帝的,儿子手刃父亲的。孔子很忧虑,于是写了春秋。这就说明孔子撰春秋有着自觉的社会目的,这一目的就是史学为现实服务,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体现不出来。22017长春期中孔子曾说:“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学习六艺等知识。”孔子强调的是()A治国的策略 B对生活的热忱C个人的修养 D为人处世原则答案C解析材料中孔子认为人应该以道为志向,强调人应该具备德、仁和六艺等,体现的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故C项正确。3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家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学家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答案A解析根据题中关键信息“期月三年有成”和“平治天下”可知,先秦儒学家有面对现实,勇于探索和担当的精神,故A项正确;儒学在当时只是并未受统治者重视,并非社会地位低下,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学家当时改变社会的愿望,并非要重构伦理道德,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社会转型的信息,故D项错误。42018广西三市调研荀子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C执法者的素质是实现法治的关键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荀子认为,正直的君子是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的根源;没有一个良吏治理的国家,法律虽然完备,但不会使国家安定。这说明荀子强调执法者的素质,把其看做实现法治的关键,故选C项。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废除苛法;B项曲解了材料的意思,排除;材料是在强调执法者的素质,而非区别对待君子和小人,排除D项。52017四川绵阳一模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答案A解析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的道家治国之策“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根据“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可知,其并不是真的就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C项错误;材料与小国寡民的社会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62017南京摸底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答案B解析该思想反对“大国之攻小国”,主张非攻;反对“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主张兼爱。材料观点符合墨家主张,故B项正确。儒家的仁爱是有差别的爱,不同于无差别的兼爱,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有为思想,故C项错误;法家支持“大国之攻小国”的兼并战争,故D项错误。72018湖北八校联考“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材料对“刑、德”的解读说明了()A儒家主张“为政以德” 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材料中“二柄者,刑、德也”表明法家主张刑德并用,故B项正确。“儒家主张为政以德”“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反对君主专制”均与题意不符,故A、C、D三项排除。8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礼乐与法制并举C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D融合诸子百家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吕不韦认识到诸子百家的思想各有其合理性部分,主张以包容的态度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并非强调思想专制、君主专制、礼乐与法制并举。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材料二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主要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兼容并包”;为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结合儒家在君民关系方面的思想主张进行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围绕财富与道德的关系概括孔子的主要观点。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第二小问结合百家争鸣的影响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