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章制度》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6152254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典章制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典章制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典章制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國典章制度 皇帝中央制度地方制度選士制度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皇帝 先秦時期沒有皇帝三皇五帝時期稱為共主夏朝稱為后 商 周稱為王秦統一六國後 公元前220年 認為自己德過三皇 功高五帝 定君主尊號為皇帝公元前206年 贏子嬰廢皇帝號 改稱秦王 然後投降給劉邦在楚漢相爭 公元前206 202年 時期 沒有皇帝 國家最高領導人為西楚霸王 直至劉成項敗 劉邦即帝位 才恢復皇帝名號漢武帝發展 皇權至上 觀念 建立年號直至1911年 清帝退位 孫文建國民政府 皇帝名號才被撤消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 中央制度 秦漢 三公制隋 五省六部制唐 三省制宋元 二府三司制明清 至雍正八年 內閣制度清 雍正八年後 軍機處 地方制度 秦 郡縣制漢 郡國制魏晉南北朝 州郡縣三級制隋 至大業三年 州縣二級制隋 大業三年後 郡縣二級制唐 至天寶元年 肅宗以後 州縣二級制唐 天寶元年後至肅宗時期 郡縣二級制宋 路州縣三級制元 行中書省制明 布政使司制清 行省制 選士制度 漢 察舉制魏晉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明清 科舉制 秦漢三公九卿制 丞相 源於西周的 宰 主要是在諸侯朝聘時指導禮儀 由於相的職掌重要 須預聞國政 漸由相禮之官變為掌理政務的官員 戰國時 貴族沒落 國君更信任近臣 相的地位更高 成為一國的行政長官 秦置丞相於武王二年 309BC 分左右二人 秦以左為上 漢以右為尊 武王死後 秦相僅置一人 稱 相國 秦二世二年 208BC 右丞相李斯被殺後 趙高拜為中丞相 宦官稱中人 乃宦官為相的首次 其時 秦僅設一相 秦至漢初 丞相為 金印紫綬 綬是束著官印的絲帶 秩祿萬石 具選用百官 執行賞罰與政事的最高決策權 丞相 學者嚴耕望認為 秦與漢初雖有三公之名 但三公非並列 以丞相權力最大 故秦及漢初的最高權力結構 應稱 丞相集權制 而非 三公制 除司直外 丞相以下尚有司直一人 長史二人 徵事 數目不定 丞相史15至20人及少史18人 又設15曹 分掌全國事務 御史大夫 御史 原為君主近臣 專司記事 戰國始受君主信任 成為國君監察百官的耳目 漸變為糾彈官邪風憲之官 亦助君主掌理圖冊典籍 御史大夫乃 御史 的領袖 大夫 則有 副丞相 之意 銀印青綬 地位次於丞相 秦統一前 已有御史大夫 後變成中央的高級官員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下設有御史丞及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的副手 各一 侍御史15人 皇室一切事務歸御史中丞管理 御史大夫則隸於宰相 漢代御史大夫權力甚大 皇帝的詔書先經御史大夫再下傳丞相 丞相上奏君主也由其轉達 故對丞相有一定監察作用 漢初御史 多以君主親信充任 如景帝時的晁錯 武帝時的張湯及趙禹等 漢代太尉及丞相的官秩皆為萬石 但御史中丞僅為中二千石 官秩與職掌稍有差距 太尉 源於戰國的 尉 乃封建制崩潰後 繼貴族掌兵權之官 原為君主的侍衛 後變為國家的軍官 地位最高者稱 國尉 太尉之名 大抵始於秦王政統一後 主要職責是考核武官功過 執行賞罰 秦朝太尉與丞相雖同是 金印紫綬 秩祿萬石 但地位及權力均在丞相之下 秦代太尉掌全國軍事 但漢太尉並無軍事全權太尉 只是考核武官的 殿最 考課 而發兵權掌於君主及丞相 武帝建元二年 139BC 廢太尉 元狩四年 119BC 改置大司馬 東漢時復置太尉 但職權已不同前 漢代的武官 以 將軍 為主 武帝後 將軍多加 大 字 如霍光 或加 驃騎 封號 如霍去病 將軍是真正握有軍權者 九卿 三公下設九卿 總理庶務 是中央的次級官員 雖名九卿 但 九 是虛數 二千石以上的官皆稱 卿 故九卿實際不只九人 秦漢的卿 大部分由君主的家臣演變而來 每卿下設有大批屬員 直接受差遣辦事 行政效率甚高 為中央政府行政主體 故後世每將 九卿 與 三公 並稱 除三公外 又有位尊無權的 三上公 太傅 太師 太保 皆為皇帝顧問 另有太子太傅 太子少保及太子少傅 專以輔導太子 此等官職主要用以優禮元老大臣 九卿以外 設前 後 左 右將軍 掌領兵征伐 博士官70人 倣孔子72學生 管理圖書和備顧問 九卿 丞相權力演變 漢初多以功臣為相 且多被封為 列侯 地位甚高 加以漢初諸帝行無為而治 令相權甚重 武帝英明有為 多管政事 有意培植力量 任用大批侍從取代原有丞相的權力 後來權重一時的丞相 變為執行命令的官員 皇帝則為內朝首領 內朝的尚書亦因出納皇命而掌握實權 武帝以後 尚書權力日增 東漢時 三公已無實權 權力中心移至 尚書台 尚書令之權 不久又為外戚 宦官所奪 東漢中葉後 由宦官掌握 中常侍 一職 頗受親任 尚書反成為執行機關 直至建安12年 208AD 曹操廢三公 自封丞相 才使相權再重 但過了不久 漢朝被篡奪 三公制影響 秦漢制度對後世影響極大 除官銜為後世沿襲外 整個官僚架構亦奠定中國以後的規模 隨著尚書省獨領大權 尚書省漸漸取代三公制 形成了唐代三省制之雛型 有助致治貞觀開元之盛世 促進了華夏統一 思想統一 更開二千年君主集權之先例 隋唐三省制 五省六部制 中書省 中書省 尚書的另一稱呼西漢時凡由宦官掌尚書之職者 稱為 中書謁者令 中書令 曹魏時以中書令為秘書 設中書省東晉時中書令為真宰相南朝以後 全國政務盡歸中書省起草文書 詔令 相權最高 掌立法及用人為提案機關 為皇帝議官處 門下省 門下省 門下省長官侍中 秦時屬丞相府 東漢轉屬少府 地位卑微 曹魏時勢力漸大 至西晉地位已如同宰相 後來發展成獨立機關 號稱門下省 南北朝時更成為掌實權的真宰相 審查中書省之決議 同意則 副署 駁回詔書給中書省稱為 封還 為審核機關 其與立法院不同之點 即門下省管人兼管法 而立法院僅管法不管人 尚書省 尚書省淵源 秦時為九卿少府之屬官 職權為掌管文書和傳達詔令東漢時權大 全國政務盡歸尚書曹魏時脫離少府成為獨立機構西晉時吞併九卿權力南朝時已發展至六部 而稱為尚書台 後改稱尚書省 尚書省 上承制命 再制為政令 頒下六部 吏 戶 禮 兵 刑 工 九寺 諸監及地方推行 類似今日之行政院 吏部掌管官吏的選用 考核與獎懲 戶部掌戶籍和賦稅 禮部掌禮儀和科舉 兵部掌軍事 刑部掌刑獄 工部掌土木工程 政事堂 太宗時設政事堂 為中書門下聯席議政機關 凡加 平章政事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同中書門下三品 等銜之長官 皆可出席政事堂議政 程序 先由中書省擬定詔書 呈皇帝畫敕 方成正式詔書 經門下省審核 通過者加以副署 封駁者發還再擬 最後由尚書省執行政令 三省名稱變更 三省制影響 三權分立 互相牽制 避免濫用權力 使後世再無丞相篡位事件發生 更使皇帝在中央更集權 三省制成為後世建立中央政制籃本 三省制雖在安史之亂時被破壞 但直至明朝洪武十三年因胡惟庸案而廢掉中書省 三省制才全被廢 而六部一直沿用 至1908年 清光緒帝改六部為十一部 三省六部制之影響才完結 前後影響超過一千年 6S學生區偉強1盧國炫19張家豪6趙家聰9麥偉汶22日期 2003年2月1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