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5050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I)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本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B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再忆萧珊 巴 金(1)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紧。”她哭起来。我心里难过,就醒了。(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原来是我的耳鸣。(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耳朵倒叫得更响了。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蕴珍”。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5)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望着我说:“我不愿离开你。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8)我用铺盖蒙住脸。我真想大叫两声。我快要给憋死了。“我到哪里去找她?!”我连声追问自己。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10)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这样长的等待!十二年了!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后来,“文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11)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12)闹钟响了。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六点半起身。儿子帮忙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注:1972年,萧珊去世。六年后巴金写了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记录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又经过六年,写下了此作。4. 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 文章第(1)段“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指的是巴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后的狼狈。B. 文中“耳鸣”暗指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仿佛妻子的轻声细语一直萦绕在耳畔。C. 第(4)(8)两段每句话都出现“我”,强烈表达了巴金夜不成寐思念萧珊时内心的郁积。D. 第(9)段萧珊离家时“急躁”“伤感”和“希望”都与巴金有关。E. 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仍然伴着他度过无数的长夜,可见巴金对萧珊的爱是非常深切、彻底、执着的。F. 第(11)段说“悲伤没有用。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说明对萧珊的怀念事实上已经成为巴金精神的枷锁。5. 分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6分)6. 本文标题看似平实,其实颇有深意,请对此加以分析。(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白鹿原上寻找陈忠实王晶晶1992年,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逝世。追悼会上,时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的著名作家陈忠实致悼词:“一颗璀璨的星从中国文学的天宇陨落了!” 二十四年后,陈忠实也告别了人世。“世间已无陈忠实,天地白鹿魂永存。”白鹿原不仅是陈忠实代表作白鹿原的名字,也是确有其实的地名。1942年,陈忠实就出生在这里。在陈忠实去世后的一周,环球人物记者辗转于陕西各个追悼陈忠实的地点,最终来到西安东郊的白鹿原上,听白鹿书院副院长邢小利追忆这位文坛之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坛上兴起“文化寻根”的热潮。内陆中心的陕西,尤其关中又处于中心的中心,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近代的兴衰起落,触发了陈忠实的思索与探究。他在西安周边的几个县查阅县志、文史资料,与乡人聊天,查访民间奇闻野史。 1987年8月,与长安报编辑、记者李东济闲聊时,他第一次向外人透露了创作白鹿原的消息:“东济,你知道啥叫老哥一直丢心不下?就是那垫头的东西!” 关中民俗,亡者入殓,头下要有垫头物。 陈忠实最担心的就是他写不出一部作品来当“枕头”。李东济后来用“豪狠”来概括陈忠实的气性,“因为他写白鹿原,使的就是一股豪狠劲”。那些年,陈忠实一直待在白鹿原上的老家。妻子在西安照顾一家老小,他一人在村里,吃饭只能靠从城里背馍。西安陈忠实文学馆的工作人员权伦告诉环球人物记者:“陈忠实这一生,年少时是为读书,把馍馍从乡下往城里背;中年时,为写作,又把馍馍从城里往乡下背。” 1988年4月1日,陈忠实在草稿本上写下白鹿原的第一行字。他的整个心理感觉已进入“我的父辈爷爷辈老爷爷辈生活过的这座古原的沉重的历史烟云之中了”。写作的那四年,陈忠实身在老家的白鹿原,心在笔下的白鹿原,穿行于清末、革命、抗日、内战。1992年1月29日,写到1949年,书中的白鹿原解放了,陈忠实自己也解放了。 白鹿原快写完时,妻子来给他送蒸馍和擀好的面条,送妻子出小院时,他告诉妻子这些面和馍吃完,就写完了。妻子突然停住脚问:“要是发不了咋办?”他毫不迟疑地说:“我就去养鸡。” 手稿交给出版社的同时,陈忠实也复印了一份送给陕西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10多天都没消息,陈忠实内心忐忑地进城。李星正买菜回来,见了陈忠实啥也不说,就说到屋里谈,陈忠实被吓着了,从一楼到五楼,一进书房,李星猛然回身,像吼秦腔般说道:“咋叫咱把事弄成了!”当时李星还有三个预言:你不用找评论家,评论家会来找你;十年之内,没有人能超过你;白鹿原能得茅盾文学奖。一一应验。 在邢小利看来,白鹿原自问世以来能历经二十四年不衰,缘于故事里的“仁”“义”二字。千古文人侠客梦,“他所描写的这个陕西关中平原上的白鹿村,就有仁义村之称。那些仁义古风,是陈忠实这类耕读之家走出来的人的理想,也是这方水土里千百年来最深厚积淀的美德。这才是白鹿原的灵魂。”邢小利说。 1996年,陈忠实在清明时写了一首故乡诗:“忆昔悄然归故园,无意出世图清闲。骊山北眺熄烽火,古原南倚灼血幡。魂系绿野跃白鹿,身浸滋水濯汗斑。从来浮尘难化铁,十年无言还无言。”当时的他,已经功成名就,住在省城,但很快厌倦了城市里的喧嚣和龌龊,复归田园,乐于为乡党写对联、当执事先生。他来自乡野,魂也在乡野。白鹿书院是陈忠实晚年的一个心愿。xx年,他和几位学者讨论问题时,有人提议可以在白鹿原上创建一个书院。xx年,白鹿书院成立,用创办当天陈忠实的话说:“白鹿最终回到了白鹿原上。”如今的白鹿原上,空有房门紧锁的陈忠实故居和清幽空荡的白鹿书院。对陈忠实,邢小利曾有这样一句极为妥帖的评价:“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士大夫,也不是现代的知识分子。”是啊,八百里秦川上,有一种代代相传的老腔,既不是传统秦腔戏,也不同于现代摇滚,古朴悲壮,粗犷豪放,白鹿原上的陈忠实,就是那一笔老腔。 (摘自 环球人物 xx第13期,有删节)相关链接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平原上素有“仁义村”之称的白鹿村为背景,细腻地描写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作品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具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被誉为一部“民族秘史”。陈忠实语录:“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个世纪80年代“文化寻根”热潮的大背景、关中历史文化积淀和近代兴衰起落, 触发了陈忠实思索探究并催生白鹿原的创作。B陈忠实创作白鹿原,从下笔前的素材准备、小说构思到圆满落笔,历时四年,过 程艰辛,作品几经退稿才得以问世。C.白鹿原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书中的仁义古风彰显了一方水土最深厚积淀 的美德,也是作者这类人的理想追求。D白鹿原中的白鹿原是确有其实的地名,它既是陈忠实出生之地,也是他笔下的神 奇世界,更是他晚年的牵挂。8下列对陈忠实创作和性格特点的分析和评价,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陈忠实与人闲聊时担心自己写不出一部当“枕头”的作品,但凭“豪狠”劲完成了垫 棺作枕的白鹿原,有着文人的独特气性。B从陈忠实在草稿本上写下白鹿原第一行字开始,李东济就断定这部长篇小说会成 为当代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C文艺评论家李星有关白鹿原的一系列言行和三个预言的应验,从侧面衬托出该书 的非凡价值和陈忠实的拔萃才华。D在白鹿原上成功地创建白鹿书院,了却了陈忠实晚年的心愿,他当天的讲话反映出一 个文人对白鹿原的特殊挚爱。E文章结尾一句:“白鹿原上的陈忠实,就是那一笔老腔。” 这是陈忠实一生心系白鹿、 恪守传统、淡泊名利的真实写照。9白鹿原能够成功问世且获得大奖,除了作者的深厚功底、文学才华,还有哪些重要因素?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永平中,理虖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成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曰:“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无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外来降。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 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曰:“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拜训谒者 拜:授予官职 B.更用驴辇 更:改换 C.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 原:原来 D.悉驱群胡妻子内之 内:通“纳”,接纳11对文中加粗部分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为之立祠。 B.邓训必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入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进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但他不喜欢文学,父亲并不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5分)(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3.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14.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寻梦?撑一支长篙,_。(徐志摩再别康桥)(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4)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用“_,_”写出了众宾客的愤怒和同仇敌忾。第II卷 表达题(7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课堂讨论问题,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 但要认真思考,不能随便信口开河。B将我摹写的兰亭集序挂在你家里,既彰显了主人的文化品味,又增加了居室的艺术气息,定会令你蓬壁生辉。C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D这些战士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繁华,每天过着艰苦单调的生活,但是他们一个个甘之若饴,毫无怨言。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B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C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D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共同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19对下面六个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怎样才能达到这种“仁”呢?因此,孔子进一步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仁”绝不只是个人的修养问题,它也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此基础上,孔子又将“仁”的思想提升到理想社会的高度。ABCD20.“言外之意”是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5分)(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尓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21依照下面的示例,以“师恩”为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 有人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让人畅想。 四作文(60分)22.有人说生活太平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即是。只要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态采撷生活,你就能收获许多幸福的印记。同学们,用心捡拾生活中的幸福吧,把它装入行囊,伴你快乐成长! 请以“捡拾幸福”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3)字数不少于800字。xx秋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一年级第三学月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B 2.C 3.D4. AF(A项“这个样子”应指巴金现在思念妻子的样子;F项说明巴金要摆脱悲伤、勇敢生活的决心)5. 运用排比(2分),突出了萧珊面对丈夫遭遇苦难时的悲痛、哀愁和关爱(1分);“总是”一词强调萧珊这些形象在作者心中的深刻印记(1分),既写出了两人生时相濡以沫(1分),也突出了巴金对萧珊的念念不忘和深切的愧疚(1分)。6.(5分)标题“再忆萧珊”以动宾结构出现,明确了本文的主要内容(1分),“再”是“又一次”、“一再”的意思(1分),是怀念萧珊后的又一次抒情,表明对萧珊的念念不忘,奠定了本文的情感基调(1分)。“忆萧珊”也是全文的线索(1分),通过回忆亡妻在世时的几个片段,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要摆脱悲伤、勇敢生活的决心(1分)。7. B 8(5分)B、E(E3分,B2分)9(4分)准备充分,水到渠成。从文史资料到奇闻野史,陈忠实广泛搜集,长期积累,素材丰富,数 年构思写稿,偶然得之。远离尘世,潜心写作。陈忠实远离西安,拒绝喧嚣,一人在村,不畏煎熬, 凭“熬过去挣过 去”的豪狠劲,致力创作。题材独特,内涵深沉。白鹿原聚焦“关中平原”, 描绘“历史烟云”画卷,展现历史变化,题材别致,意蕴丰厚。立意高远,风格厚重。白鹿原生 动地褒扬了 “仁义古风”、千年美德,形象地诠释了“民族秘史“,古朴、悲壮。(、侧重从创 作 过程探析, 、侧重从作品特色探析,每点各1分。如有其他探析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 分。)10.C(动词,推究)11. B12. D(“父亲并不责怪”错,原文说“禹常非之”)13.(1)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因”“怀”“庶”各1分,句意2分。)(2)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厚”“离”“为所”各1分,句意2分。)14.C(东风“浩荡”“强劲”错。“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15.(1)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1分)。“世路如今已惯”,表明作者经历世事,对世事俗务、功名富贵等看得很淡薄了,心境就有了淡漠和超然(2分)。(2)欣赏美好的春光而带来的愉悦怡然(1分)。上片写重访三塔湖,观赏优美的自然景象,下片流露出对世事尘俗的厌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进一步描写自然美景,这种“悠然”代表着返归大自然的舒适和愉快。(2分)16.(1)挥斥方遒 (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17D (A项,与前文“随便”重复;B项,不得体;C项,与“初春”语义矛盾D)18C (A两面对一面B缺主语D“一个群山”,搭配不当) 19B20.(1)示例一: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示例二:时间应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2)示例一:您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示例二:我为您演奏,您应该倾听。21 略22作文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