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的教育任务.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149903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思品课的教育任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小学思品课的教育任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小学思品课的教育任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本2 太阳当空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 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 老师不知道你拉线我就跑 轰 的一声 学校不见了 版本1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儿歌 上学歌 我们的教育信念应当是 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苏霍姆林斯基以人为核心 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 第三章品德与生活 社会 的教育任务与目标 学习提示 20C90年代以来 我国小学相关的课程教育目标有一个发展过程 即从 三项任务 到 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提出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 知识是基础 能力是关键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核心和灵魂 在教育教学中 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注重的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健康发展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问题 一 德育目的 一 含义 指教育者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对受教育者预期的德育结果 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从而培养出的受教育者在思想 政治 道德方面所达到的质量和规格 二 德育目的的类型1 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社会本位 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 德育的目的的制定只能依据于社会的需要个人本位 德育是使人性得到完善的手段 德育目的应该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和道德需要出发 2 外在的德育目的与内在的德育目的内在的 强调德行修养本身外在的 强调道德教育的外在功利的结果3 理想的德育目的和现实的德育目的理想的 往往具有人格上提升的重要作用现实的 较为接近生活现实 二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包括认知领域 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 加涅提出的学习结果分类 类似于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 p84 具体实行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 三个领域的知识分类 是从纯理论立场出发 但由于各学科性质的不同 三类知识的比率分配存在差异 2 实际教学中 三大领域的知识不可能截然分开 3 教学目标的层次和详细条目 有利于教师逐条对照 便于操作 其负面影响在于容易导致实施中的形式化 受布卢姆等人对教学目标分类的影响 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的教育任务 与传统学科语文数学一样 总的来说包括三方面的要求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与培养2 能力培养 包括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3 人文社会科学 尤其是历史 地理 综合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第二节品德与生活 社会 课的教育目标 一 从我国课程的改革与发展看品德与社会 生活 课教育任务 品德与社会 思想品德 社会 政治 思想品德 历史 地理 21C初 20C90年代 20C80年代 新中国小学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变革图 品德与生活 思想品德 自然 活动 21C初 20C80 90年代 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 是通过以 五爱 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 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识 浅显的政治常识以及同小学生生活有关的法律常识 从小培育学生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有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是 一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 二 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三 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 四 对学生进行努力学习 热爱科学的教育 七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意志 品格的教育 八 逐步培养学生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 善恶 美丑的初步能力 小学社会课的教育任务 在知识方面 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 了解一些家乡的 祖国的 世界的社会常识 在能力方面 初步培养小学生正确观察 认识社会 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在思想教育方面 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培养小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以及全球观念和为人类做贡献的意识 活动 阅读教材P87 89关于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总目标和分目标 结合 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 和小学社会课的教育任务 思考 1 如何理解课程的 三维目标 2 课程目标体现出的特点 3 为什么要看重过程与方法目标 4 如何理解课程充分体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思想 关于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统一指向人的发展1 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2 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3 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从 三项任务 到 三维目标 从目标的具体表述来看 教学大纲中的叙述是站在执教者的角度 课程标准中的叙述是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学习做人 学习做一个具有丰富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独立的人 一个能够适应社会 参与社会生活 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 一个具有现代文明素养和全球意识的人核心是学生的发展 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充分考虑认知 动机 情绪 情感 态度 意识和价值观以及审美要求等 标准与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课程标准 与 教学大纲 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位不同 大纲强调学科逻辑体系 规定知识点 标准划定基本标准 规定范围 面向所有学生和开放学习空间 2 目标不同 标准强调对能力和看得见的东西的表述 改变学习方式 用什么办法改变 改变大一统的局面 学习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3 对象不同 标准以心理学为依据 把儿童发展的具体过程表述出来 4 实践性 标准不只提供文本内容 更重要的是提示实验理念 意义在于完成一个 建模 动力要从内部产生 激发学校和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 把理念变成现实 5 评价的导向性不同 大纲对于评价具有指令性 选拔性 课标强调评价的基础性 发展性 课程目标体现出什么样的新特点 目标趋向平凡趋小 寻求 大义 与 小节 的统一趋实 寻求知与行的统一趋情 寻求理性与情感的统一2 简明 平实采用总目标和分目标两级分述 3 突出基础性目标规定的是 下线 是学生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 是绝大多数儿童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在各个分目标中 用得最多的词就是 初步了解 简单了解 初步具有 初步掌握 初步形成 初步了解 等4 重视过程与方法过程 学习过程 思维过程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 学习方法 思维方法 探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什么要看重过程与方法呢 第一 基于对学生发展的考虑第二 创新融于过程与方法之中第三 具有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价值 过程与方法 目标含两个目标因子 其一 是体验性因子 即 体验提出问题 探索问题的过程 其二 是方法性因子 即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5 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情感指学习兴趣 学习热情 学习动机 还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 态度指学习态度 学习责任 还指乐观的生活态度 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从而从内心确立起对真 善 美的价值追求 6 增加生命教育内容 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的目标要求生命教育 人有喜怒哀乐等感受 共性与个性 友谊 尊重 责任 体谅等 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国情 社会主义道路和法治教育审美教育国际意识和多元文化教育 一 生命教育 1 内涵 生命教育 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 它主要是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 尊重他人的生命 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 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 提升生命的质量 从一定意义上说 生命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 就是要提高人们关爱生命的道德水平生命教育可分生命意识 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升华教育三个层次 包括生命安全 生活态度 环境适应 心理调适 生命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世界观 审美观等 2 为什么要重视生命教育 1 对现代道德教育的反思德育内容与生命的割裂德育方法对生命的压抑德育传统对生命的偏颇 2 扬弃中国传统生命观的需要 3 强化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的要求 生命教育承担着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 敬畏生命 欣赏生命 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任务生命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系 生命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 与自然的关系对生命的理解 珍爱 关怀 敬畏与欣赏是在生命与自我 生命与社会 生命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中得以体现 二 爱国主义教育 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学科课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永恒主题19世纪的日耳曼人在历史之中找到了 民族精神 意大利人也在 罗马的光辉 之下充分肯定自我 最终都形成一个统一国家 中国古代孕育 发展形成的传统民族精神有 仁爱精神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商业精神 童叟无欺 诚实守信 反对为富不仁大丈夫精神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进取精神 天行使 君子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开放精神 竞争精神 兼容精神 科学精神 理性精神等民族精神 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 为社会 为民族 为国家 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优 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样认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提出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林则徐主张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 认识周围社会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 邻里乡亲之间要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和怎样待人接物 是进行家庭伦理与社会公德教育的素材在历史领域的教学内容中 从文明古国 四大发明到仁人志士的救国救民道路等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素材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 本单元目的在于侧重激发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愿望 让学生不但从个人立身处世的角度看待诚信 更从社会遵纪守法的视角看待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诚信既是个人的德性修养问题 又是社会公德和法律准则本单元共安排了三个主题 请你相信我 诚信是金 社会呼唤诚信 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和水 本单元围绕 祖国江山 展开 大好江山 祖国疆域 风光 江山的统一 台湾问题 江山的保卫 解放军 国防 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概况与现实的统一问题 形成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国防意识四个主题 我的祖国多辽阔 江山多娇 祖国的宝岛台湾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 三 国情教育 法治教育与社会主义道路教育 1 国情教育与法治教育国情 一般说来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 人口 资源 环境 民族 宗教 习俗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现实状况 是一个国家现状的综合反映 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要让小学生初步知道我国人口 资源 环境方面的基本国情国策 知道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不足 初步懂得要控制人口 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道理 知道计划生育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知道我国有境保护法 森林保护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知道要保护家乡环境和合理利用家乡资源 2 社会主义道路教育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四 多元文化教育 世界上较早提出多元文化观念进而从事多元文化教育的是加拿大和美国等加拿大境内约有140多个民族 和美国一样加拿大人来自全世界各个地区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在学校中碰撞 种族问题随即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 在传播平等 消除种族歧视上 学校教育责无旁贷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一种课程理念 而不是具体学科 人文社会学科课程是展现多元文化观 贯彻多元文化教育思想的理想阵地 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 包括幼儿园 十二年级 十分强调多元文化教育 学习历史的意义 指出 历史让学生有机会发展一个对世界 许多文化及不同的生活方式之整体理解加拿大的小学社会科课本 探索我们的世界 一册的引言部分中 有一标题 谁是加拿大人 配上一幅照片 上有6位不同肤色的小孩 该照片的说明写道 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 因为加拿大的移民们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 你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吗 课文还提到400多年前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是一群印第安人和另一群上著居民因纽特人 从现行的教科书中 我们可以充分发掘多元文化教育的素材如在 认识祖国 知道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各民族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少数民族地区要知道自己的民族史 知道我国有光辉灿烂的文化 认识世界 中 知道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我国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上所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道世界上的几大古老文明区 课程标准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 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五 美育 学校的美育任务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感受美 鉴赏美和创造美的知识 能力和情感美育的特点 其一是形象性 可感性其二是以美感人 以情动人其三是让学生在自觉自愿享受美的愉悦中 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 美育的任务 一 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 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三 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 创造美的能力 四 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思品课的美育素材有三方面第一 自然美 自然界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客观具有的美第二 社会美 社会事物和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美育因素第三 艺术美 包括绘画 雕刻 文学 音乐 综合艺术 电影 电视 等 世界著名的人类工程 二 能力 问题 什么是能力 什么是智力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 即观察力 记忆力 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的综合 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一 关于能力培养的基本认识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 他主要解决 知不知 和 如何知 的问题 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畴 他主要解决 能不能 的问题 核心是实践能力 观察力 智力的 门户 记忆力 智力的 仓库 想象力 智力的 翅膀 思维力 智力的 核心 注意力 智力的 警卫 二 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观察社会 认识社会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 学习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一些学习的基本技能 如利用地图进行学习等 初步学会整理一些有关知识等 四 创造性能力 三 知识 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教学任务1 知识教学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在四个领域 社会领域 包括社区的社会常识 家乡 祖国的社会风貌 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社会风貌等 经济领域 包括科技 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历史领域 包括家乡 祖国的历史传统 世界重大历史事件 我国与世界的关系等 地理领域 包括家乡 祖国的地理环境 世界主要的地理事物等 2 知识教学任务的特点 第一 主要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 政治常识 经济常识 历史常识和地理常识等第二 所涉及的知识面极其广泛 内涵极为丰富第三 知识的排列原则 由近到远 由浅到深 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四 品德与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教育目标的作用 制约课程的教育内容指导教学方式方法是评价学生学业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