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49221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七)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这从侧面反映出()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考点题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说明19181920年苏俄卢布持续贬值,从侧面反映出政府缺乏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故B正确。2(2018成都高一检测)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据此推知当时苏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及其内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正确。3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 “创造性的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材料中的“实践”是指()A自由放任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斯大林模式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B项正确。4“农民被准许在市场上公开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列宁的这一政策()A在战争状态下推行 B全面恢复了资本主义C在苏联被长期贯彻 D利用了商品市场手段考点新经济政策题点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和内容答案D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苏联经济并修复和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正确。5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中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义务交售制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33年”“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可知,苏联实施五年计划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6(2017宜宾期末)据统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反映了()A新经济政策实际上并未停止实行B斯大林模式下苏联机械工业落后C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D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考点“斯大林模式”题点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内容答案D解析材料不能说明新经济政策并未停止,且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尚未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经济危机促使美苏从对立到和解,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比的变化”和“择优、低价购买”可知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工业,故D项正确。7观察图片,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中国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B改变分配的方式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D改变所有制性质考点“斯大林模式”题点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内容答案D解析加入集体农庄和加入农业合作社,都是将农民的个体经营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大萧条”给美国等西方国家造成了重创,而同一时期的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累”。这一现象反映了()A苏联经济模式的先进性 B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没落C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D两种制度合作时机成熟【考点】【题点】答案C解析苏联取得经济发展的成就是由于计划经济对经济的控制,避开了市场经济的弊端,体现出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9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在斯大林当政时期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苏联实力迅速增强,故D项正确。101926年苏联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其进程是集中全部力量生产枪支、弹药等军工产品;之后,这种着眼于备战和打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以更强的势头继续发展。由此可知斯大林模式()A为其他各国工业化提供了新模式B是国内环境影响的结果C国家工业化并不等于国家现代化D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实力考点“斯大林模式”题点斯大林模式的功过答案C解析苏联工业化着眼于备战和打仗,说明国家工业化不等于国家现代化,故C项正确。11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年)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那个时代”的苏联()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C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D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考点】赫鲁晓夫改革【题点】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答案D解析1957年的苏联处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错误;此时美苏争霸处在第一阶段,苏联处于守势,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才允许工业企业租借、租让,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发动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故D项正确。12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这里所说的“相似”应是()A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B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C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挽救国家危机的尝试考点罗斯福新政;戈尔巴乔夫改革题点罗斯福新政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比较答案D解析两次改革都是在国家出现严重危机的背景下出现的,罗斯福新政在经济大危机后,戈尔巴乔夫改革在苏联社会动荡、经济滑坡的情况下出现。二、非选择题(13题20分,14题20分,共40分)13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摘编自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1928年425.13 55118.217 3301940年1 831.716 592.327.159 564增幅(%)330.08367.2549.0930.48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材料四(1945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4分)(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6分)(3)据材料四,归纳1945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10分)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题点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时综合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3)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面发展重工业);忽略市场需求。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业协调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积极作用”从促进经济发展和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等方面回答;第(3)问,“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认识”在回答时言之成理即可。14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材料二19世纪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人都为追求本身利益而生产商品。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所生产的商品满足了人们彼此的需求。他认为,这种自然秩序比人为秩序优越得多。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三罗斯福一上任便雷厉风行地实施新政。首先是解决银行危机,此举速战速决,极大地恢复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此后的百日内,罗斯福接连出台了15个重要法案,国会积极支持。其中包括紧急银行法、联邦紧急救济法、农业调整法、工业复兴法等。钱满素美国文明(1)据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将19211927年称之为“退却年代”,当时苏联(俄)是如何退却的?(6分)(2)据材料一,罗曼罗兰所说苏联当时“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的?(6分)(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机制作出了怎样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作出的历史贡献。(8分)考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题点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课时综合答案(1)退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是暂时“退却”一步。(本题要答出“新经济政策”和对待中小企业的措施)(2)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认识: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为支持工业化,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3)调整: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干预。贡献:使美国缓解了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解析第(1)题注意时间“1921192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考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新经济政策在工农业等方面的措施回答。第(2)题根据时间“1934年”可知是“斯大林模式”,结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回答。第(3)题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作出的调整是由材料二中的“自由主义”到材料三中的“国家干预”。分析罗斯福新政在调整中做出的历史贡献,实际上就是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