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数字化校园”.ppt

上传人:xian****812 文档编号:6143668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工商大学“数字化校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重庆工商大学“数字化校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重庆工商大学“数字化校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烈欢迎南昌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晨曙教授一行莅临我校 重庆工商大学 数字化校园 建设情况介绍 介绍提纲 数字化校园 的建设思路 数字化校园 结构总体建设目标总体技术方案硬件系统结构图数字校园平台 数字化校园 分阶段实施步骤一期建设内容合作方式一期工程准备的工作前期工作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数字化校园 建设思路 传输 网络化资源 数字化用户端 智能化 对 数字化校园 系统进行全盘设计 统筹规划 以 重庆工商大学数据中心 的建设为重点 按照一期工程建设 数字化环境 和 数字化管理系统 的思路 建设以数据中心为支持环境的 学校 学院分层管理的 具有信息共享功能和综合分析功能的 能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挖掘的 具有新思路 新突破的 相互关联的综合校务管理系统 将信息化技术的成果溶入到教学 科研 管理和校园文化之中 合理整合教育和教学资源 提升整体的办学水平 数字化校园 建设思路 数字化校园结构 网络基础层 网络是数字流动的基础设施 网络基本服务层 是数字流动的软件基础 应用支撑层 处理业务逻辑 是数字校园的核心支持系统 信息服务层 处理用户逻辑 是校内用户的主要使用界面 个性化门户 虚拟大学 数字校园的总入口 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信息与服务 数字化校园 分阶段实施步骤 网络硬件为主的建设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校园网络硬件基础建设 提供部分网络基本服务 同时进行部分信息应用内容建设 信息系统为主的建设 主要指各类应用支撑系统建设 应用的需求推动了网络基础设施的继续完善 并提供更多的网络基本服务 同时 建立统一的应用服务系统 虚拟大学建设 在校内信息化普及后 建设一个新型的数字化大学 重点建设现代远程教育 虚拟实验室 个性化服务等是其 也将是数字校园展现魅力的时候 数字化校园 总体建设目标 重庆工商大学 数字化大学 要建成一个先进的门户中心 建成一个统一的 开放的 可提供信息发布与共享的以及提供多种应用服务的 具有高可靠性 高可用性 性能高运行性 高安全性和高可管理性的门户中心 以门户的方式提供服务 应用中心和数据中心 通过一个高度集成的 高性能的应用中心和高度集中的 高可靠性的数据中心 既能有效地提供相应的服务 又能有效地共享教育资源 降低教育运行成本 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 提高教学质量 还能有效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全方位的安全体系 通过一个全方位的 整体性的 多层次的 纵深的 智能性的 模块独立性的 有高扩展能力的 易维护易管理的安全体系 有效地保护网络资源和服务 可扩展应用平台 通过一个高性能的 容错的 关键业务负载均衡的 安全的 易维护易管理的 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 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 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 可持续地发展 总体技术方案 重庆工商大学 数字化校园 一期建设项目技术架构设计以先进 成熟的J2EE标准 EJB XML WebServices EAI等技术为基础 以开放性 标准化为准则 采用组件式 分层次 服务提供者 使用者间定义接口 ServiceProviderInterface 容错等设计思想 保证整个应用系统的稳定性 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同时在数据交换格式上支持XML标准 使系统功能最优化 同时将整体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减至最低 技术架构 1 技术架构 2 基础技术层 是系统的基础设施 公共组件层 建立在基础技术平台之上 为应用组件及业务的开发提供服务 应用组件层 支持系统的功能重构与功能扩展 应用层 基于组件技术的业务系统的构建 门户层 为用户提供一个单点登录 个性化的应用入口 安全体系模型 硬件系统结构图 防火墙 2台V4800应用服务器 数据库 备份服务器ClusterHAJES数据库软件备份软件 V880OA服务器 10 100Mb网卡 L25磁带库2TB容量 F280Web服务器 F280DNS服务器 2台8口FC交换机 T3ES655GB容量 100MB SFC AL 10 100 1000Mb s以太网 V480邮件服务器 SCSI 2台V480LDAP服务器ClusterHA 2台880服务器门户 身份认证及授权体系ClusterHA 10 100Mb网卡 F280MailRelay服务器 10 100Mb网卡 2台SE3510每个为876GB容量 负载均衡交换机Alteon184 1000网卡 1000网卡 1000Mb网 入侵检测 1000Mb网 100Mb网 设备来源 西部校园网工程日元贷款学校自购 数字化校园平台 数字化校园平台包括以下几部分 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系统信息发布平台资料信息同步应用系统集成公共数据库 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体系 1包括 身份认证 授权 单点登录和安全审计 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体系 2 系统功能描述 用户身份数据维护组织机构及角色的维护服务权限数据管理身份认证 通过统一身份认证的授权体系 实现各应用系统的 集中认证 单点登录 通过一次认证 可获得相应权限 并使用相关服务 信息发布平台 Portal系统架构 实现单一入口 个性化 此功能由应用集成 统一身份认证 单点登录 授权系统提供 网上调查在线服务服务信箱论坛信息交换 资料信息同步共享 主要解决上下各个资料信息同步问题 使用标准的消息系统中间件 确保资料信息同步的实时性和安全性 缩减该部分的人工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应用系统集成 学校各子系统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他们之间需要有部分的数据信息交互 可以很好的配置各个部门的工作 所以需要一个中间系统来支持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 该系统和门户系统相对独立 在整体解决方案中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来开发 公共数据库 数字化校园 建设规划 由于 西部校园网 和 日元贷款 等项目基本完成 网络基本设施基本完善 根据学校现状 制定了数字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建设策略 第一步 一期工程 公共数据库项目建设 总体应用框架 主要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 教务 人事 科研 学工 宿管 收费 招生 就业 校友 团委等10个 计划2004年9月 2005年10月 第二步 二期工程 各信息系统的完善 并与校园一卡通接轨 计划2005年10月 2006年9月 第三步 三期工程 网络教学系统的建设 进而实现全面数字化建设 计划从2006年10月开始 一期工程建设内容 形成一整套信息交换标准和重庆工商大学标准化管理规范 建设数据中心 共享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 建成全校统一身份认证及授权体系 开发教务 人事 科研 学工 宿管 收费 招生 就业 校友 团委等10个系统 构建系统二次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 完成系统测试 完善 培训 推广工作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以公司牵头 学校参与的方式进行 学校指派8名左右的技术骨干与公司研发人员共同组建成一个完整的开发团队 全程参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公司应按照投标时指定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参与该项目 合作双方应成立各自的项目小组 各指定1 2名项目负责人 并成立联合项目领导小组 项目领导小组或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是 负责制订项目的总体规划 各种资源安排和进度计划负责对本项目的实施进行管理和监督控制负责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事项负责安排阶段性的联合会议 对阶段性的工作进行总结和鉴定所有的计划安排及变更必须经过双方的项目负责人批准 一期工程准备工作 1 建立了组织与管理机构 2 召开了30次 数字化大学 工作会 3 组织了 次大型的 数字化校园 技术交流会 4 邀请了清华大学 东软 新中新 南华中天等公司的技术人员到校协助完成需求分析和调研并提供了参考方案 5 外出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交大和华东师大进行调研 并提交了调研报告 6 重庆工商大学 数字化校园 总体规划建议书 7 西部校园网工程 和 日元贷款工程 基本完成 8 邀请了清华大学 东软 北京希尔 南华中天 亚德科技 北大青鸟等6家软件公司参与技术方案的招标工作 9 整合了技术方案形成了一期工程开发的设计方案 10 形成了一期工程的商务标书文件 前期工作 2004年6月 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实施 数字化校园 项目建设 2004年6月23日 到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调研 完善了招标方案 2004年7月 到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和珠海校区进行了调研 完善了招标方案 发出招标书 2004年8月1日 组织校内 外专家组评标 定标 2004年8月 数据中心 机房设计与环境改造 2004年9月17日 与哈尔滨新中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约 确定合作方式 2004年9月下旬 公司进入学校 系统需求分析及研发工作正式启动 建设现状 制定了信息标准搭建了基本框架一期各应用子系统进入部门级验收4月份准备全面验收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公司方公司方在项目开发中 对于我校的需求认识存在差异 有的问题经过产品经理到程序员设计后已经不是学校业务部门的真实想法 需要重新沟通和修改 但公司修改程序和时限较长 影响了学校业务部门的进一步测试 公司软件功能的细节上重视不够 恰好是细节成了影响软件使用的致命要害 公司慢于其他业务 对我校系统未必倾注足够的精力 造成系统修改进度太慢 从而影响修改和推广进度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二 学校方一定要有专职的技术人员 成立了数字校园管理科学校在需求调研阶段时 各部门都希望做出来的系统能够含所有的业务 而有些业务灵活性太大 业务不明确 也没有制度化 也没流程标准化 并不适合计算机系统管理 所以做出来的系统总觉得灵活性不高 学校的业务人员对于测试问题没有准确描述 不能持续正确地反馈给公司 造成系统修改不及时 一定要派技术人员真正参与到开发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