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例报告》PPT课件.ppt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6143596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病例报告》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艾滋病病例报告》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病例报告 甘肃省疾控中心杨常敏 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 http 1 202 129 170 81 测试网http 1 202 129 170 89 依据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2011版 1 符合HIV抗体确认试验阳性判断标准 或 2 符合HIV感染VCT替代检测策略阳性判断标准 HIV高流行地区高危人群的VCT检测 18个月以内婴幼儿只登记 随访 暂不做疫情报告 只有确切判断为HIV感染者才能报告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HIV 报告标准 依据 HIV AIDS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6000 1995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WPS293 2008 HIV抗体确认阳性和CD4 200 mm3或HIV抗体确认阳性和至少一种艾滋病指征性疾病 成人 C组临床表现 小儿 F组临床表现 艾滋病病人 AIDS 报告标准 1 相关信息收集表 和门诊日志填写2 传染病报告卡 及 附卡 报告3 个案随访表 4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及阳性人数统计报表 疫情报告内容 首诊医生开具HIV抗体检测化验单前 需了解患者的个人联系信息和相关危险因素 在门诊日志中详细记录其电话号码 现住址和接触史 不得漏项 在初筛试验阳性时 应填写 相关信息收集表 不得漏项 对于符合报告标准的感染者或病人按要求进行网络直报 相关信息收集表 和门诊日志填写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于24小时内收集 传染病报告卡 及 附卡 并网络报告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在24小时内将上述两卡上报至辖区的疾控中心 并登记备案 县级疾控中心收到上述两卡后 应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传染病报告卡 及 附卡 报告 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 如果确认报告单上姓名为假名 经核查应予以订正 网络报告应报告真实姓名 在备注说明确认报告单上姓名 必须填写身份证号 详细现住址等确切的联系方式 以便于随访管理 病例报告姓名的填报 对于感染者 HIV 的报告 要求在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上选择艾滋病 在旁边备注HIV 以避免HIV误报为艾滋病 因目前传染病报告卡无HIV选项 CD4 200 mm3应订正为艾滋病 AIDS 疾病名称的选择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HIV 病例 实验室确诊病例 艾滋病病人 AIDS 在HIV抗体阳性前提下 根据CD4细胞检测数诊断的病例选择 实验室确诊病例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的病例选择 临床诊断病例 无论感染者或病人都不能选择 疑似病例 病原携带者 采供血机构在ELISA结果阳性时 只能选择 阳性检测 病例分类的填报 发病日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HIV 填写首次发现抗体阳性的初筛检测日期 艾滋病病人 AIDS 填写本次就诊日期 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献血员献血日期 诊断日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HIV 填写确认试验检测日期 艾滋病病人 AIDS 填写本次确诊日期 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HIV第二次初筛阳性结果的检出日期 发病日期和诊断日期的填报 已报告过的感染者发展为病人时临床人员应通过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再次报告 在备注中予以注明 疾控人员在审核时发现该类报告 先不要审核 应先通过 高级查询 查找该病例既往报告记录 将疾病名称 HIV 改为 艾滋病 AIDS 填写 艾滋病确诊日期 予以订正 但不要修订原记录中的 诊断日期 随后删除医疗机构本次报告的病例 若不能找到该病例 则在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审核并确认该病例 病情变化的报告1 随访人员在随访时发现已报告的感染者发展为病人时 可以按照目前疾病状态上报随访表 或者按上述方法予以订正 病情变化的报告1 已报告的感染者或病人死亡时 可以参照上述方法找到该病例 只填写死亡日期和主要死因等信息 新确认的感染者或病人在确证实验前死亡 确认日期或筛查日期可以用本次采血日期代替 只有疾病名称订正为 艾滋病 后 死亡原因才可填为 艾滋病死亡 病情变化的报告2 2013年起新报告病例传播途径填写 采血浆 或 输血 者 需核查并向上级机构提供佐证资料 职业暴露途径 母婴传播途径 尽量不要填写 其他和不详 途径 传播途径的核查 艾滋病进展的自然进程 8 10年 平均9年 1 2年HIVAIDS死亡 既往采血浆 途径感染的病例报告标准 在排除其他传播途径后 应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1980年及以前出生 CD4检测结果在350个 l及以下 至少一项参考条件参考条件 1998年及以前的采血浆证或在当地相关机构的采血浆记录中能够查到其相关记录 既往献血员大筛查时HIV检测结果为阳性 包括初筛阳性 替代策略阳性 后因各种原因未进行HIV确证实验而未报告的病例 输血 途径感染的病例报告标准 一 在排除其他传播途径后 分以下两种情况 1998年及以前输血感染 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应有医疗文件证明其受血地点和受血记录 所在医院曾经有过输血感染HIV案例 CD4检测结果在350个 l及以下 如果能追溯到供血者 其HIV检测结果若为阴性 则应排除输血感染 输血 途径感染的病例报告标准 二 1999年及以后输血感染 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应有医疗文件证明其受血地点和受血记录 要进行血源 或供血者 追溯 血源HIV核酸检测 或供血者HIV抗体检测 结果为阳性 既往输血制品 途径感染的病例报告标准 在排除其他传播途径后 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报告病例有明确的医疗文件或医疗记录证明1998年之前曾经输注过 因子 若是自购 因子 应提供当时购买发票或其他票据 CD4检测结果在350个 l及以下 审核内容为确认符合报告标准 剔除误报 重报信息 信息的逻辑性核对 还应注意审核 最可能的感染途径 判断是否正确 在审核艾滋病病人的报卡前 应先查重 尤其是发现直报用户标明的由已报告过的感染者发展为病人时 审核前必须查重 报告卡审核 在对报告的感染者 病人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时 发现 传染病报告卡 信息有误 诊断状态发生变更 包括死亡 或病例已排除时 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 并进行网络直报 订正 每个工作日对辖区内的 传染病报告卡 进行查重删除的原则是 先报保留 补全资料 删除后报 报告地和现住址所在县CDC及其上级单位可以删除 查重及删除重卡 查重及删除重卡 查重及删除重卡 填写删除原因分3类 1允许删除 重卡 不应报告 非确认阳性 阴性 初筛阳性 疑似病例 婴儿 不应删除 失访 死亡 信息不全等 网络病例删除原因分析 每月将收集到的艾滋病阳性确认报告单和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及阳性人数统计报表 进行数据对比 并在艾滋病网络系统对所辖区内全部的病例记录进行浏览和查漏 发现有漏报病例 应及时补报 查漏 个案流调 首次随访 县级疾控机构对本辖区内报告的艾滋病病例网络直报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随访 补充或核准 传染病报告卡 和 附卡 中信息 填写 个案随访表 并做网络直报 对于异地或流动病例要加强其现住址及居住动向信息的收集工作 以便于疫情的协同管理 在变更现住址前应获得其确切的住址 否则不得变更 流动病例的管理 随访表1 随访表2 随访表3 随访表4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