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41544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II)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按考试科目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纸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至答题纸指定位置。第II卷直接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纸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A. 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 选官路径推崇荐举C. 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 选官对象普及百姓【答案】C【解析】材料中三人的主张是关于按能选官都没有涉及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选官的途径,故B项错误;从“举贤才” “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可知都是按才能选官,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按才能选官没有涉及选官对象已经向百姓普及,故D项错误。【名师点睛】做题关键要紧紧结合材料,注意:选项表述正确,并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抓住“举贤才”“因能授官”“有能则举之”是关键信息即可。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 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 都主张“礼”、“法”并用【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道家老子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没有主张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儒家、法家、墨家、杂家重视协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B项排除;据材料“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可得出,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故C项正确;由材料可得出儒家主张礼,法家主张法,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共同之处,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杂家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即可。3.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该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故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属于思想方面,不可能奠定中国奴隶主经济基础,故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故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正确。故组合错误,故A排除。组合错误,故B排除。组合正确,故C正确。组合错误,故D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A. 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B. 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 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D. 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即是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A项正确。专制主义体制在秦朝时已经确立,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发生在汉景帝时期,与题干汉武帝时期不符,排除。佛教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产生于东汉时期,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点睛】汉代儒学:(1)思想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2)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学说:君权神授;(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4)思想核心:大一统(“新”所在)。5.三国时期,官学一撅不振,家庭教育模式兴盛。王昶要求子孙“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家庭教育观,可以反映出当时A. 儒家思想日益衰落B. “贵儒”又“尊道”C. 传统文化走向断裂D.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遵儒者之教”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两人都“贵儒”,根据“履道家之言”和“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两人都“尊道”,故答案选B。三国时期,儒家思想虽遭到一定的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传统文化没有断裂,排除C;题干没有体现佛教,排除D。6.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A. 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B. 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C. 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D. 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可知此时佛道在民间也广为传播,故选B。而材料现象与政府无关,故D错误。因为北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创立,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故C错误。而A错在渗透到各方面。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背景【名师点睛】儒学正统地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动摇。在此,学生要了解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对儒家所构建的社会伦理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道教和佛教盛行,巨大冲击和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进一步发展,世家大族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政治,“九品中正法”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已成为世胄高门子弟不问学业,仅靠门第“坐致公卿”的工具。结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对普通士子来说,儒学作为仕途的敲门砖已经不灵了。魏晋时期,士子们或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或是为避免直接卷入频繁的政治仇杀中,开始钻研“玄虚淡泊”的玄学。而统治者认为这种“玄虚”之说可补儒学之不足,有利于维护其统治,便有意无意地加以默许或提倡。7.“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句话评价的应是A. 荀子思想B. 董仲舒新儒学C. 两宋理学D. 道家学说【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相关知识。【详解】A.荀子主张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性恶论等,并未探讨世界本原问题,与材料信息“世界本原”“思辨色彩”等不符,故A错误;B.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主要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春秋大一统”等,并未探讨世界本原问题,与材料信息“世界本原”“思辨色彩”等不符,故B错误;C.两宋理学主张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理,先有理而后有万物,并认为“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就是天理,主张“存理去欲”,从而使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与材料信息“世界本原”“思辨色彩”等相符,故C正确;D.道家学说虽然主张道是世界的本原,但是主张清心寡欲,超然出世,与材料信息“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不符,故D错误。【点睛】宋明理学主要内容:(1)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2)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8.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A. 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C. 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D. 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小处也有理,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答案为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究,排除A项;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排除C项;重视经验总结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但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经验的总结,排除D项。点睛:程朱理学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掌握天下之理,从而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9.“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丁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下列思想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A.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B. 朱熹的格物致知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王夫之的唯物主义【答案】C【解析】“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属于反对空谈,讲求实际的学风,符合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C正确;其他人的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0.王夫之在明亡后一直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决不与清朝合作。清朝末年的革命者将王夫之视为反清排满的象征而大加宣传。与此同时,清政府也将王夫之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下诏予以追褒,并从祀文庙,加以供奉。这表明A. 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 历史评价受现实政治的影响C. 历史人物具有多面性D. 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公正客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被清末的革命者描绘为反清排满的象征,同时又被清政府视为“忠君守礼”的典型。这并不矛盾,也不是他的多面性,只是各方为了满足自身的政治需要而为之的。因此体现出对人物的历史评价受到现实政治的影响。因此B项正确。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在这里不符合,因为传统思想不可能有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所以A项错误。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历史评价必须把人物放回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因此D项错误。11.儒家思想长期以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汉武帝时起,儒家思想逐渐成为xx多年来中国文化的主流。这得益于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官办教育的大力传播以及儒家思想在各个时代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所以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过去曾经受到过佛教和道教等思想的冲击,所以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排除ACD三项。12.“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对于这一谜语谜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B. 始于战国行于后世而精于宋C. 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D. 传入欧洲后消除了对宗教的迷信【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相关知识。【详解】材料“生得轻巧白净”“传播文化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谜语的谜底是汉朝发明的“纸”,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纸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水平,故A项正确;B项是指指南针;造纸术不是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的,故C项错误;D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故错误。【点睛】材料“生得轻巧白净”“传播文化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可以得出这是纸。从四个选项中找出相关答案即可。13.下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这一铜版佐证了A. 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B. 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C. 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D.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相关知识。【详解】A.题干所给材料中“南宋会子铜版印刷术”反映了宋代的印刷技术。B.结合所学知识,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时期,这与题干中“南宋”不符。C.“南宋的朝贡贸易”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D.结合所学知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纸币“交子”,这与题干中“南宋”不符。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宋”,并把握题干中“南宋会子铜版拓片”的主旨。1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答案】B【解析】由材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可知,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15.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了三种字体,图片中也按照顺序表现出三种字体的演变,因此本题选B项。材料给出的时间是三国曹魏时期,当时的文字已经基本统一,故A错误。汉代时,隶书已经成为主要字体,C说法错误。自秦朝将文字统一为小篆之后,汉字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项说法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字的发展16.古罗马3世纪法学家莫德斯丁给婚姻下的定义是:“婚姻是男女间的结合,是神法和人法的结合。”而民法大全则规定“如果没有当事人的同意,婚姻不能成立”,“任何人既不能被强迫缔结婚姻,也不能被强迫重新恢复一个业已离异的婚姻。”这表明民法大全A. 提倡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平等B. 只重视维护罗马贵族的婚姻自由C. 在婚姻中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D. 恪守罗马早期法学家的婚姻定义【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民法大全在婚姻问题上更多的强调婚姻的自由,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男女地位问题,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条文的只适用于贵族的信息,B不正确;民法大全对婚姻的定义与传统婚姻观念的含义不同,D不正确。17.“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正直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天赋人权B. 美德即知识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城邦利益至上【答案】C【解析】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源自于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是近代民主思想体现,与精神实质不符,故A项错误;美德即知识是代表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苏格拉底在民主政治,主张精英治国论,与材料不符,断章取义的看到美德两字,是错误的,故B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是雅典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影响下的产物,肯定所有人的价值和尊严,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人的价值,城邦利益至上,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8.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 三权分立B. 君主立宪C. 人民主权D. 法律至上【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又是平民大众”可知国民公会是由平民大众组成,代表人民,而它同时又是权威机关,又是法庭可知,人民享有极大主权,C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是美国最早实行,建立起联邦制政府;由题干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可知,没有君主,所以不是君主立宪;题干没有体现法律至上的观点。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9.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A. 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B. 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C. 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D. 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答案】D【解析】根据“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可知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D正确;A不符合史实,错误;“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并不能说明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B错误;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思想,基督教不能助力文艺复兴,C错误。【点睛】抓住解体的关键信息“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分析解答。20.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A. 维护教皇权威B. 主张圣像崇拜C. 倡导信仰自由D. 支持宗教改革【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可知,他反对教皇单独解释圣经,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圣像崇拜,不选B项;题中只是谈到能自由阅读圣经,是对信仰的强化,故C项错误;由“自由阅读圣经”,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内容【名师点睛】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为名,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旗帜,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追求自由和幸福。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提出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理论。启蒙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的思想。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21.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据此可以判断,启蒙思想A. 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B. 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C. 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D. 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故B排除。材料主旨也不在于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故C错误。开启理性主义之旅,在启蒙运动之前已经发生,故D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作用【名师点睛】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哲学基础。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22. 在讲解某个思想概念时,有位教师引用了这几句话:“国家的意志是全社会的意志,每个公民在投票时,是一项神圣的举动,投票就是奉献自己全体公民精神相通,死生与共。”据此,推测这个思想概念有可能是A. 社会契约论B. 自然权利学说C. 君权民授论D. 三权分立学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家的意志是全社会的意志”“全体公民精神相通,死生与共”等信息可判断反映了社会契约论思想,而据所学可知社会契约论指人们按照共同意志,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来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故A项正确;自然权利学说强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与推移无关,故B项排除;君权民授论主张君主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与题意不合,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权力分立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互相独立互相监督,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欧洲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23.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相比,正确的是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理想蓝图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前者实质是主张复兴古典文化,后者实质是宣扬资产阶级文化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组合选择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及比较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史实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矛头指向是天主教会,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文艺复兴运动表面上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兴,实际上是新的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属于文明新生,因此的表述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24.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 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 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 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解答本题时应准确掌握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并结合所处时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综合分析理解。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冲击了神学世界观,但太阳中心说并非是完全科学的,对技术发展影响甚微;牛顿学说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认识、科技发展产生深远意义;爱因斯坦相对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领域,为人们提供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B项正确。题干三个人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错误。C只符合爱因斯坦的理论,D只符合牛顿的理论。25.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丁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A. 缓解了人口压力B. 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C.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 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机器人的价值。三代机器人综合了多重的现代科技,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通信、自动化等领域的最新成果,是一种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其余诸项属于过度推导,机器人并不等同于现代科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考点: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以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比较容易,试题的命制契合了“科技创新”的热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复习备考时,要把控热点问题,进行适度的深化挖掘,把握住了高考的方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6.这种艺术风格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它是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中国高考艺术专业的色彩考试,也以这种色彩规律作为标准。这种艺术风格是A. 印象主义B. 浪漫主义C. 古典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A【解析】印象主义绘画注重光与色的结合,“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说明是印象主义,A正确;B注重的是情感;C注重的是理性;D是反传统。27.18世纪晚期19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美术流行。美术家们将大量的历史人物纳入他们的创作题材,如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拿破仑加冕。他们的这些创作题材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A. 革命失败,封建统治加强B. 新制度确立,经济发展快C. 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D. 社会急剧变化,英雄辈出【答案】D【解析】大卫的马拉之死(马拉,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重要领导人)、拿破仑加冕等都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而新古典主义爱歌颂英雄人物,据此可知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8.“人们由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上述认识的产生是由于A.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提出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C. 普朗克量子力学理论的问世D.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该科学适用于“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且根据“按某种法则运转”可知该科学成就表明自然界运动存在某种客观规律;“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可知其作用是否定了上帝的作用,人们从此认识到自然界的规律,而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认识自然及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的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B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与题意不符。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牛顿力学体系的贡献29. 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下列作品符合这一创作理念的是A. 巴黎圣母院 B. 安娜卡列尼娜C. 老人与海 D. 等待戈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可以分析出这种文学风格是超越现实,革命的理想主义,属于浪漫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是浪漫主义;B是现实主义;CD是现代主义。所以答案选A。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浪漫主义文学30.20世纪30年代被称为“电影的黄金时代”,在好莱坞每年制作的约500部电影中,有大量黑帮片、牛仔片和马克斯兄弟的搞笑片,还有大量的历史冒险剧和荒诞戏剧。这些电影在美国广泛流行是因为电影中的A. 欢娱和幻想给恐慌中的人们以消遣B. 诙谐和幽默给战争中的人们以抚慰C. 夸张和想象给富足中的人们以鼓舞D. 历史和冒险给革命中的人们以引领【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20世纪30年代是当时经济危机影响时期,社会一片萧条,人们生活在困苦的边缘,而电影事业能够对人们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所以会获得巨大发展,故A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前期没有战争,不存在抚慰战争中人们的心灵这种说法,故B项错误;电影广泛流行,与电影艺术本身的发展固然有关系,但主要是受到社会现实的影响,夸张和想象,是电影艺术自身的发展表现,它不可能决定电影艺术是否还流行,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没有出现革命浪潮,电影不可能起到引领作用,故D项错误。31.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 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 固守传统的天下观C. 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 被迫接受自由贸易【答案】B【解析】材料中,不能得出清政府极度反感英国侵略行径的结论,故A项错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初,清政府不同意与英直接正式平等交往,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外国公使驻京的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故B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不同做法不是出于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而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天朝上国的尊严,故C项错误;材料“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没有体现被迫接受自由贸易,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的关键是从“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切入,结合鸦片战争进行思考。32. 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A. 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 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C. 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D. 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体西用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洋务运动创办学堂。这主要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B项是错误的;洋务运动在办学堂之前就揭开了序幕。C D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A。33.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A. 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 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C. 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D. 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结束,随着民族危机深重,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开启了制度学习的尝试,故B项正确;A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民主制度不是提出主张,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虽然提出改革军事措施,并没有改变落后的军事观念,故D项错误。34.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 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C. “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了解。根据所学,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孙中山是主要是借鉴美国的经验搞民主共和;“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要思想,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新文化运动全面批判了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局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答案为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35.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A. 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 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C. 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D. 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故D项正确;A项是开始向西方学习;B项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C项包含在D项之中。所以答案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36.下列是近代中国人的著述或创办的报刊,其主张不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前进方向的是A. 海国图志B. 资政新篇C. 民报D. 新青年【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思想的萌发”的相关知识。【详解】题目中“当时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前进方向”应该指近代民主政治。A项海国图志是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的著作,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虽主张学习西方,但仅限于“器物”层面,而不是“制度”层面。B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仁玕提出的,主张制度上学习西方;C项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的,主张在制度上学习西方;D项新青年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在制度上学习西方,故BCD正确,选择A项。【点睛】中国近现代思想内容丰富、知识点密集,在考试形式上主客观性试题相结合,突出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意识,考试突出对维新思想的内容及对于民主革命的影响、三民主义的内涵与意义、新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与评价,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指针,考试形式主要结合了不同时期中国的革命与建设的实际,从理论上与实践上结合。37.“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语,渐成报纸文章的常用词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词语命名。原名胡嗣糜的胡适,也是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表字和笔名。这反映了A. “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C. 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D. 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开始萌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维新变法时期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故D项正确;“开眼看世界 指的是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故A项排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主张,故B项排除;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是新文化运动的消极影响,故C项排除。点睛:“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熟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是解题的关键;并结合严复的阶级属性;从而得出答案。3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 思想观念B. 军事技术C. 经济组织D. 教育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可见作者“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39. 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 井冈山的斗争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 论持久战 D. 论联合政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这就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选A。B提出在大革命时期,CD提出在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革命道路的探索 。40. 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平均地权反对民族压迫节制资本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平均地权、反对民族压迫都是新旧三民主义的相同点,排除。故选B项。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旧三民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41.自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年1704年)的宇宙,不用以支持君臣、父子、夫妇永恒不变的秩序,其人生目的是保持“人身财产”,包括生命、自由和赀产。洛克反对霍布斯(1588-1679),但也引用其著作巨灵里的“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两个观念。但是他的自然状态不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即在初民时期,人类已经遵照自然法则,各人事有绝对的自由,彼此平等,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组织政府的目的,无非要保持这样的状态。洛克也用社会契约的名义引入他自己的设计。例如政府必有人民之认可。民主体制,总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一个公民不满意公众的决议,他有权脱离这国家,另寻出处。政府则三权分立,立法、行政之外,另有“中央政府权力”专管外交。内中立法权及立法机构最为重要。经过洛克,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已告成熟。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1)根据材料一提炼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理学思想与洛克思想的不同点,并分析两者差异产生的根源。【答案】(1)内容:好学、诚信、爱国、求知、尊老爱幼。(2)吸收佛、道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3)不同:理学关系人伦关系,洛克则关注人身财产;理学通过格物实现伦理认知,洛克主张通过民主的运作达到人权保护;理学维护封建统治,洛克维护资本主义发展。根源:理学根植于中国封建小农经济,而洛克的思想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概括材料和解读材料的能力。【详解】(1)对材料一进行阅读分析后可归纳出答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爱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2)从材料可以看出,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仍然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使得儒学进一步完成了思辨化的过程,儒学最终走向成熟。(3)材料中提出洛克的思想主张不用以支持君臣、父子、夫妇永恒不变的秩序,其人生目的是保持“人身财产”,可知理学关注的是伦理关系,而洛克更加关注的是人身财产;材料中提出洛克的思想中有“自然状态”,可知洛克的思想体现的更加民主;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理学和洛克的思想都是维护当时的社会状况。产生这种现象不同的根本原因和经济有最直接的关系。42.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中国人在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不断进行着思想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孔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材料二 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孙中山国民党一大宣言材料三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济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并简析其思想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答案】(1)观点: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倡以民主科学。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变化: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影响因素:资产阶级就民主主义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探寻新的救国救民之路,与时俱进。(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相关知识点。【详解】第(1)问中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中“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可知陈独秀的观点为: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倡以民主科学代替传统道德。第二小问影响,通过分析第一问陈独秀的观点和材料一中“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其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科学的传播;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第(2)问第一小问重大变化,由材料二“此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国民党之主张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和材料出处孙中山国民党一大宣言可知,此项内容为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变化为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第二问影响因素结合课本知识可知主要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影响,归纳为以下几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旧三民主义革命以失败而告终;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探寻新的救国救民之路,与时俱进。(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时间段,在这一阶段里,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放弃城市道路,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并在根据地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