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季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学案鲁教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40323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秋季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学案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秋季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学案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秋季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学案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秋季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学案鲁教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学习重点】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自主预习案】安排学生预习,快速默读文章,用圈点勾画和记录摘要获取要点信息、概括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利用课堂实践活动,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探索月球的奥秘。【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过了孩提时代,美丽的月亮一直吸引着我们,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板书文题、作者)作者简介朱长超,当代科普作家。最近出版的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多科学、多方面的介绍和评述了刚结束的一个世纪内的重大科学发现和做出这些发现的有关工作者,共分“科学开拓着世界”“科学智慧的光芒”“科学精神的丰碑”等六章共54篇。背景资料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即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阿波罗”计划是一项宏伟庞大的工程,在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大约有40万人和2万多家公司参加,耗资240亿美元。“阿波罗”计划从1961年开始实施至1972年结束,先后完成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它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前苏联的政治目的,同时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特别是推进制导、结构、材料、电子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本文记叙了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阅读中,勾画出重点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1.想象训练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炫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2.当堂训练(见下面)【拓展检测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1)ng( )首挺立 (2)轨道( ) (3)椭圆形 ( )(4)小心yy( ) (5)铁锹( ) (6)狭zhi( )2、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空。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 (优美、幽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想起、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苏州的美是 (内在、含蓄)的。要是不下番寻索的功夫,你就别想 (领会、领略)它。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4、 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问题探究】5、联系全文看课文标题“月亮上的足迹”有什么深刻意义?6、作者是如何将登月这一复杂过程叙述清楚的?7、“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阿姆斯特朗的这段话,有何深刻意义?【主题阅读】(一)、阅读后回答问题。人类为何对月球情有独钟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也是地球惟一的天然卫星。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每当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把酒赏月,其乐融融之时,苏东坡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正道出了人们对这一良辰美景的美好祝愿。人们只看到了那朗朗夜空中美丽动人的月光,但可能并不知道,月亮原来与人类的生命还息息相关呢。美国谢鲁皮尔逊博士的研究指出,在太阳系最初形成时,月球即受到地球的牵引,成为它的卫星。在月球靠近地球的过程中,地球表面的海洋出现强烈的潮汐起伏,这种剧烈起伏所引起的巨大摩擦力,令地球气温剧增,导致地心熔化。地球岩浆在高温及高牵引力作用下,出现旋转式滚动,其结果产生了磁场。正是这一“超巨”磁场,对地球形成了一个“保护盾”,减少了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的侵袭,因而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滋长。如果没有这个“保护盾”,外来的射线会将最初出现在地球上生命幼体全部杀死,使生物根本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生长、繁殖。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讲,月球成了地球上众多生命的“保护神”。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人的心理变化也和月亮的盈亏周期有关。这是因为人体约有80的液体,月亮引力也像引起海洋潮汐那样对人体中的液体发生作用,从而造成人体的“生物高潮”和“生物低潮”。一般在满月时为生物高潮,这时人的头部和胸部的电位差比较大,容易激动,导致人的情绪极不稳定,因此最易出事。如精神不正常者多在月夜发作。人们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连人类的谋杀、毒害、抑郁和心脏病的发作也都与月亮的盈亏有关,并认为月亮产生的阳离子能诱发人的反常行为。人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必将更多地揭示出人类与月亮的深层次的奥妙。月球也是解决日益困扰着人类的能源问题的理想基地。因月球表面近于真空状态,太阳辐射可以毫无阻挡地到达月球表面,因此,在月球表面建立全球性、并联式的太阳能发电厂,能长期获得稳定的电能。由于月球既无磁场,又无大气,太阳风离子可以毫无阻挡地抵达月球表面。加上小天体的撞击,致使月球表面覆盖的510米厚的月壤层都富含太阳风成分,如氢、氦、氖、氩、氮等,其中作为核电燃料之一的氦-3,在地球上蕴藏量极少,容易取用的估计只有500千克左右,而在月球表层510米的土壤内就含有氦-3总量达到100500万吨,可成为人类万年以上长期使用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8、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其乐融融:(2)息息相关:9、“早在遥远的古代,人类就有了奔向月球的美好愿望”,你能举出实际的例子吗?10、根据第自然段回答: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磁场”是怎样形成的?11、月球对地球的“保护盾”的作用体现在哪里?12、“精神不正常者”为什么多在月夜发作?13、从第自然段看,月球能从哪两个方面为人类提供能源?14、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留传久远的咏月的句子。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咏月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请举两个例子,并指出作者是谁。如:从小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月迹贾平凹我们这些孩子 什么都觉得新鲜 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 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 便坐回中堂里 放了竹窗帘儿闷着 缠奶奶说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 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 那竹窗帘儿里 果然有了月亮 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 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 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 又都屏气儿不出 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 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 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 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 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 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 是玉玉的 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 桂花还没有开 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 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 星儿似乎就地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 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15、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出小孩子怎样的特点?16、文中对月的描写甚是生动细致,试用直线画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试着写出一首或一两句你最喜欢的写月的诗(句)。17、“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从奶奶的话中,你受到什么启发?18、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的理解。【创新应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请按下面要求作答。19、请说说说端午节的来历。20、过“端午节”,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21、从xx年起,我国已将“端午节”明文规定为法定节日,有何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