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40234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试题一、基础知识(33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恁地(nn) 玷辱(zhn) 迤逦(l) 下乘(chn)B剜心(wn) 髭须(z) 岑(cn)寂 不省得(xn)C提防(d) 彤云(tn) 庇祐(p) 仓廒(o)D赍发(j) 供桌(n) 央浼(mi) 坍(tn)缩2下列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天理昭然礼尚往来 溯流而上 鸦鹊无声B贪脏枉法 鬼鬼祟祟 碎琼乱玉 余音绕梁C果品酒撰 锱珠必较 毕恭毕敬 纷至沓来D素不相识 付梓杀青 人才汇萃 尺牍书疏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申诉)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 (冒犯、触怒)B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 (从来)当时管待林冲酒食 (款待,招待)C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 (消息)所赖君子见机 (看形势、看机会)D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一代代生命)你可和差拨便去那里交割 (办交接手续)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旬有五日而后反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5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选出全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四美具,二难并 襟三江而带五湖乐琴书以消忧 眄庭柯以怡颜 或棹孤舟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历职郎署 臣具以表闻A B C D6下列句式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组( )复驾言兮焉求 刘夙婴疾病 农人告余以春及 刘备,枭雄也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寓形宇内复几时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问征夫以前路 南冥者,天池也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A B C D 7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古代“国”常用来指都城,同时也指诸侯被分封的领地。古代“朔”指阴历初一,“望”指阴历十五,“晦”指阴历三十。古人认为中国的四周都是海,所以也用“海内”指中国。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在古代,“仆”可作为成年男子的谦称,“妾” 可作为成年女子的谦称。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上午6点前后,“午时”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A B. C. D.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假如没有这场金融危机,家具网络营销的春天也许不会来得这么快。但一切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应该是顺应历史的浪潮,寻找汹涌波涛中的商机。也许,下一个机遇也是被逼上梁山的。B几百元甚至不名一文的石头,一旦经过了你的发现、因了你的品位,就有可能成为价值成千上万的奇石。C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D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追求成功是一种态度,让这种态度趋于理性平和而不是虚浮躁动,与驾驭心态的能力紧密相关。 。因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奢求完美,方可轻松;不迷失自我,才能幸福。一个人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少参透得失的明心。A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B人生需要正确的幸福观,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C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成功时保持本真,在追求中懂得取舍D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成功时保持本真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于是在郊游踏青时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B CD11.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顺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是()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千门万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AB二、古诗文阅读(41分)(一)根据要求默写填空(12分)1.很多同学一直自责于过去没有好好努力,认为现在就是追赶,未来也不一定有回报。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陶渊明曾说过“ , ”,他告诉我们,过去就过去了,但未来是可以积极有为的。2.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两句是“ , ”。3.逍遥游 “ , ”两句写出了大鹏徙于南冥时气势磅礴,高飞而起的壮观图景。4.陈情表作者用“ ,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子嗣不兴旺,缺少幸福。5.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一句,动静结合、色彩绚丽,描绘了一幅“暮江秋景图。6.逍遥游中认为“ , ”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崩,潞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注: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末帝:明宗李嗣源养子,后唐末代皇帝,又称废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B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C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D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比如文中的“拜而出之”中的“拜”。B“幸”指封建帝王亲临某地或宠爱妃嫔,“明宗行幸汴州”中的“幸”即前一个意思。C“用事”指统治者执掌政权,“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两词中的“事”均指政事。D“崩”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表示天子的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延光具有谋略。朱守殷谋反,范延光建议趁敌人不备猛攻,带先头部队五百人飞驰至城下,以神速震慑对方,取得效果。B范延光勇气可嘉。明宗攻打郓州为了将敌将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庄宗,范延光主动请缨,前去送信,返回途中被捕入狱。C范延光遇事冷静。明宗患病,京师议论纷纷,有人劝延光严厉制裁,延光以静制动,不久,明宗病情好转,京师也安定下来。D范延光颇有远见。当时秦王握有兵权,非常骄纵,延光害怕祸患波及自己,力请辞官,后来果然唐室大乱,延光免受祸患。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2)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三)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4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6分)三、小说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车站的老人【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烟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没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子里。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年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通红的,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年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当一个年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年轻人的嘴。“彼契!”老人轻轻地叫它道,“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嘛去打扰人家?”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耷拉了下来。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但是那些年轻人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且时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彼契!”老人又叫,“喂,彼契!过来!”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像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妤像在说:“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一块这样的面包。”“唉,彼契,彼契!”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像请求他别再叫它,别再责备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年轻人终于看见了这条狗。“要吃的吗,狗崽子?”他问道,“你的主人在哪儿呐?”彼契欢喜地摇摇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您是怎么回事,先生!”年轻人说,“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法律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年轻人哄堂大笑起来。“净是胡说八道,瓦尔卡!”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彼契,不许吃! ”老人喊道。他的脖子涨得通红。小狗略缩起身子,耷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看都没看一眼香肠。“一点渣儿不许动他们的!”老人说。他开始痉挛地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他的手指不住地颠抖着。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文零钱故到潮湿的台子上。“来一块香肠面包!”老人哑着嗓予说。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递给了老人。“只要一块!”老人说。“您拿去吧!女售货员低声说,“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谢谢!”老人说,“谢谢啦!”他拿起面包到月台上去了。月台上一个人也没有,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在到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对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小狗痉挛地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哎,彼契呀,彼契呀!真糊涂啊!”小狗没听他说话。它在吃东西。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晴风吹下了眼泪。(选自康帕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食堂里的年轻人以养狗不喂食违法来嘲弄老人,还将香肠丢给小狗,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冷漠和缺乏同情心。B.小说细致地描写了老人掏钱买面包的动作,流露出他对小狗的失望和愤怒,以及对花费的几文零钱的不舍。C.女售货员低声解释多给一块面包的原因,她帮助老人的同时顾全了他的面子,这种真诚使老人愿意接受她的帮助。D.老人责备小狗彼契糊涂,小狗只顾吃东西,这间接表现了老人内心的孤独与悲戚,增添了小说的悲剧意味。E.本文撷取一个生活片段,通过穷苦人饱受歧视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并善用细节描 写增强感染力。2.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6分)答:3.有人认为“饥饿的彼契”更适合作为小说的标题,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答: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从前有一个农夫种了五亩地,这一年恰逢干旱,农夫只得一担一担地从河里挑水来灌溉。一个工匠看见农夫这样辛苦,便告诉他,愿意帮他做一个水车,比用桶挑要轻松多了,而且灌溉农田很有效。农夫说:“我不觉得水车比我的桶更好用,再说,等你做好水车,我的禾苗也许早就干死了。”工匠说:“你挑的那点儿水,怎么能满足禾苗的需要呢?你的地恐怕很快就要光秃秃了吧。”农夫不再言语,继续一担一担地挑着水;工匠摇摇头,走开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考室座位号:_ (只能写2位) 准考证号_ 原班级+座号_ 姓名_ 考室号_(只能写2位) 密 封 线 福州四中xx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检测高二语文答题卷 成绩_一、语言基础知识选择题(各3分,共33分)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二、古诗文阅读(共41分) (一) 1、_ _2、_ _3、_ _4、_ _5、_ _6、_ _(二)1、_(3分) 2、_(3分) 3、_(3分)4、(1)_(5分)(2)_(5分)(三)1、_(4分)2、_(6分)三、小说阅读(16分)1、_ _(5分)2、_(6分)3、_(5分)五、作文(60分)福州四中xxxx第一学段模块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1、B(A项“玷”读din,;C项“庇”读b;D项“供”读n)2、C(A项鹊雀;B项脏赃;C项撰馔,珠铢;D项汇荟。)3、D(生生:维持生活)4 D(知智 B闵悯 C反返)5 A 屈:使受屈窜逃美难:形容词作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襟以为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怡:使愉快名词作(用桨划)名词作状语(象雾一样,象星星一样)名词作动词(担任官职)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上闻) 6 B(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判断句 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7C 8B( “不名一文”形容穷到极点。A项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C项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D项崇论宏议:指与众不同,超出一般的见解。)9.D(解答该题,可以结合前后语境考虑,由于空前提到“心态”,可以确定应填写“人生需要一颗平常心”,即可排除AB两项,然后通过逻辑关系分析可知,应先表述“追求”,然后再说“成功”,因此排除C项。) 10. A 11. D二、(一)1.悟以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 3.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6.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二)1C(间行求兵,“间行”是出行方式,作状语,“求兵”是目的,这个短语不可以拆开;“下狱”是固定搭配,“搒掠数百”是相对较轻的惩罚,“胁以白刃”是更为严酷的威逼手段。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3分)2A (“拜而出之”中的“拜”是叩拜之意。)(3分)3B(范延光是明宗派其偷偷外出去请救兵时被捕。)(3分)4(1)朱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见,缓,若,为计各1分,大意1分,共5分。)(2)明宗拍着大腿说:“使(让)战马肥而使士兵瘦弱,这是我惭愧的地方!”(髀、肥、瘠各1分,判断句1分,大意1分,共5分。)参考译文: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唐明宗做节度使时,将他安排为自己的部下,并不觉得他有奇异之处。明宗攻占郓州,梁的军队正扼守着杨刘,梁军的先锋将康延孝偷偷将降书送给明宗,明宗寻求可以将延孝降书送给庄宗的人,延光就自告奋勇请求前去,于是将延孝的信封成蜡丸揣在怀里,向西去拜见庄宗,把信交给庄宗,并且说:“现在延孝虽然有投降的意思,但梁军把守杨刘的士兵很多,尚不能谋取,不如在马家口构筑堡垒来与汶阳连通。”庄宗认为他说得对。营垒筑成后,梁派王彦章猛攻新筑的营垒。明宗派延光偷偷外出去搬请救兵,夜晚来到黄河边,被梁兵抓获,送到京师,被打了几百板子,被用刀威胁,延光始终不说出实情。庄宗进入汴州时,狱吏卸去他身上的枷锁,向他叩拜送他出狱。庄宗见到延光,很高兴,授予他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明宗在位时,他任宣徽南院使。明宗到汴州巡视,走到荥阳,朱守殷反叛,延光说:“守殷反叛的迹象刚刚显现,如果延缓对他的进攻就会使他做好安排(实施计谋),那么就会城防坚固难以接近。因此,趁着敌人没有防备,不如急速攻城,我请陛下拨骑兵五百名,疾驰到城下,用神速之兵使他害怕。”于是他率骑兵五百人,从傍晚驱马飞奔到半夜,跑了二百里路,与守殷的军队在城下作战。天快亮时,明宗也疾驰而来,汴城内军队看到皇帝乘坐的车子,就打开城门,于是延光的军队首先进城,仍与敌人展开巷战,杀死打伤的人很多,守殷被杀,汴州平定。第二年,延光升任枢密使。明宗问延光战马有多少匹,他回答说:“骑兵三万五千人。”明宗说:“我在军队中四十年,在太原时,马匹的数量不超过七千。现在有战马三万五千匹,却不能统一天下,我老了,马匹再多又怎么样呢?”延光乘机说:“我曾经计算过,一匹马的耗费,可以养活步兵五人。三万五千匹马的消耗,相当于十五万步兵的消耗。”明宗拍着大腿感叹说:“使战马肥而让士兵瘦,这是我感到惭愧的!”这时,王淑妃执掌朝政,遂凝兄弟和淑妃有旧交,正倚仗着淑妃受到恩宠,凡有奏请没有不听从的,而大臣们由于淑妃的缘故,多数不敢与其抗争,只有延光沉着镇静地阻止他们。明宗有病,不能上朝处理政事,京城的百姓,议论纷纷,有关部门无法禁止。有人劝延光用严厉的刑法制裁他们,延光说:“制止动荡要依靠冷静,应当稍微等待一下。”不久,明宗的病好了一点,京师也就安定下来。这时,秦王掌握兵权,非常傲慢,延光担心祸及自身,就请免除职务离去。明宗再三挽留他,延光流下眼泪,明宗没有办法,就把他罢免了。不久,秦王起兵反叛被杀,明宗死去,潞王反叛,后唐皇室一片混乱,弘昭、赟都被牵扯到灾祸中而死掉。末帝再次下诏命延光为枢密使,授以宣武军节度使之职。(三)1.用“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的意象(2分),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2分)。2.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立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3分)。“穿”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1分)。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1分)。“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1分)。附林景熙溪亭鉴赏材料:溪 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 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 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 孤灯隔远汀。在诗歌中,如果能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诗人的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从思想上受到感染,艺术上得到享受,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造诣两个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诗正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佳作。首联破题。“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读起来,似有恬静闲适的印象,细细品味,又觉不然。诗人徙倚溪亭,观览景色,思绪纷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诗人在南宋灭亡之后,时时所怀有的旧君故国之思,同那种多愁善感的“悲秋”有着本质的区别。不了解首句所要表达的意图,就会把全篇看成单纯写景之作。只有真正领悟到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心理状态,才能透过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诗人的悠悠孤愤和高洁品格。这种破题法,既无“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诗家法数律诗要法)的气派,也没有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而是语淡辞婉,直叙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韵。颔联紧承一二句。“高树月初白”,是说高高树巅挂着一弯洁白的初月,切上联“日暮”。“微风酒初醒”,在微风吹拂之下,诗人酒意初醒,与上联“馀思”呼应。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从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不正说明他感慨至深吗!颈联写诗人举止。“独行穿落叶”,踽踽独行之状如见,“穿”字尤妙。“闲坐数流萤”,独坐无聊,只得藉数流萤以遣闷,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见,用一“数”字,更见生动。这两句诗把其复杂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鲜明的画面,不难看出,其中隐现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乱离的影子。注家评曰:“此联本平,然用穿、数二字,便觉精神振竦,所谓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是也。”足见诗人用字之工。末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通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 三、小说阅读(16分)1B E(B项没有表现“对小狗的失望和愤怒”,而是受到蔑视之后的愤懑;E项“饱受歧视”与情节不符,本文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并不明显)(5分,一点三分,两点5分)2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推动情节发展,恶劣天气迫使老人进食堂取暖,这才产生了与年轻人的矛盾;烘托老人孤独的形象,暗示了他悲惨的命运;与后文景物描写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紧凑。(6分,各2分,答对三点给6分)3答案示例:观点一:“饥饿的彼契”不适合。小说截取了老人的生活片段,他是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他在贫困现实中展现出的自尊是作者着重表达的中心思想;小狗彼契只是陪衬,写它只是为了衬托老人的形象。因此,原标题更合适。观点二:“饥饿的彼契”更合适。小狗彼契是小说的线索,引发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矛盾;小狗的“饥饿”体现现实的残酷,从侧面表现老人悲苦的命运;小狗因饥饿向年轻人献媚讨好,与老人在困境中保持生命尊严相对照,更突出作品主题。(观点1分。理由5分: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言之成理即可)四、作文(60分)作文审题指导:1、由“我不觉得水车比我的桶更好用”“ 农夫不再言语,继续一担一担地挑着水”可以立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对待新的观念、新事物,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尝试。用新的办法解决问题,也许更好。一些人对待新的观念,新的事物,犹如遇洪水猛兽,避之惟恐不及。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他们措手不及,故步自封,必将为时代所淘汰。2、根据“愿意帮他做一个水车,比用桶挑要轻松多了,而且灌溉农田很有效”可以立意为:用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你挑的那点儿水,怎么能满足禾苗的需要呢?你的地恐怕很快就要光秃秃了吧”可以立意为: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能固执己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