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39697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如图所示,甲物质表示某种胞外物质,丙物质表示乙细胞接受甲物质影响后分泌或释放的某种物质。下列依次对甲物质、乙细胞的例举,合理的是( )A淀粉酶、甲状腺细胞B兴奋性递质、中间神经元C胰高血糖素、肌肉细胞D抗原、效应B细胞2xx全球粮食危机使很多国家人民生活陷入困境,从生态原理出发,改变国民的饮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食物问题。假如某国家的国民食物中三分之一来自植物,三分之二来自植食动物,改为三分之一来自植食动物,三分之二来自植物,那么现在最多还可以多养活多少人口(按能量的最高传递率计算)()A82%B57%C47%D35%3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拍摄的人口腔上皮细胞显微照片是构建了细胞的物理模型B模型只能对生物问题进行定性描述,而不能进行定量描述C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共同点都认为蛋白质在脂质两侧均匀分布D“J”型曲线和“S”型曲线是对种群数量增长构建的一种数学模型4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D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5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种群出生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数不同6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取样计数前要静置一段时间后再取样B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后,从盖玻片边缘滴加酵母菌培养液C若取样的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可选择邻近的一个小方格计数D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只计数上下两条界线上的酵母菌7如图表示黄化燕麦幼苗体内生长素的分布情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长素在燕麦幼苗体内分布很广,但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B图中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燕麦幼苗的不同部位对同样浓度的生长素可能有不一样的反应D在图示的芽鞘和根中,生长素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8地球上的三个碳库为大气圈库、水圈库和生物库,碳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B表示CO2经甲、乙、丙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进入大气C过程表示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D碳元素以无机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动9人体内的杀伤T细胞(Te)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的识别,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人体内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e和Th均是在免疫器官中发生、生长和成熟BTe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与清除功能CTe和Th中编码CD8的基因均正常表达,发挥免疫功能D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10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11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B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C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D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12二氧化碳是调节人体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下面列举了因动脉血中CO2含量升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其中不正确的是()A形成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B呼吸中枢的活动加强C呼吸运动(肺换气)加深加快D血液中的CO2被迅速排净13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效应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甲中的a、b、c、d点所对应的图乙中的生长状况,正确的是 Aa Bb Cc Dd14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所有的神经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C神经递质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15下图所示甲、乙、丙中的曲线分别表示一种生命现象,坐标a、b、c表示生命活动中的一种变量。生命现象:生长素的浓度对根和茎生长速度的影响;恒温动物、变温动物体温变化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二次抗原免疫与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变量:I时间;II温度;III生长速率。下列关于甲、乙、丙所表示的生命现象及对应的a、b、c正确的一组为( )A甲为,a为III;乙为,b为II;丙为,c为IB甲为,a为II;乙为,b为III;丙为,c为IC甲为,a为I;乙为,b为III;丙为,c为IID甲为,a为III;乙为,b为I;丙为,c为II16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B若图所示为在1mL的培养液中培养大草履虫,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一定是产生了变异C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D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池塘捕捞,捕捞后应在K/2生产者草食动物杂食动物肉食动物AUYXWVBUVWXYCVUZXYDVUYWX17下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8下列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记忆可以经脊髓而形成B获得的经验一经记忆便不再遗忘C记忆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D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19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状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的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发生改变20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有c,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aC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降低D当受到外界的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21人们通过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下列诗词和谚语蕴含的生物原理中叙述错误的是( )A“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诗句中红杏出墙与杏枝背光侧生长素分布更多有关B“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是描述自然界存在的生物变异C“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D“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物要从环境中不断地摄取物质和能量,因而受到环境的限制22下图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所发生的三种可能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因环境阻力的存在,该种群数量不能呈“J”型增长B曲线说明该种群栖息地可能受到轻度破坏C形成曲线后,若建立保护区可以提高该种群数量D形成曲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群的天敌数量增多23对照实验是生物科学探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也多种多样。下列关于对照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作为对照的常温组也要用卡诺氏液处理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C“探究血浆维持pH相对稳定”的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都作为对照组D沃泰默探究狗胰液分泌调节的实验中,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能起对照作用24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任氏液是一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以保持标本活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将任氏液中钾离子浓度降低,则可以测得坐骨神经中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少B适宜的刺激会引起坐骨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导致腓肠肌收缩C任氏液中的比值大于细胞内液中的比值D在a处给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剌激引起腓肠肌收缩,该活动不属于反射25关于下列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茎背光侧生长素为甲图D点浓度,则C点浓度不可能为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B若乙图表示某细菌的生长曲线,则用连续培养法可延长CD段C丙图中刺激b点和c点,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次数是相同的D丁图中b、d过程中染色体数加倍都是因为着丝点的分裂第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26(10分)野生岩鸽羽毛的颜色多种多样,现用灰色条纹岩鸽与全白色岩鸽做亲本进行交配,其子代性状为灰色无纹白色无纹=11;让F1中的全灰色岩鸽彼此交配,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灰色无纹白色无纹灰色条纹白色条纹=6321。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岩鸽羽色的相对性状中属显性性状的是_。(2)若该岩鸽控制羽色的灰色与白色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有纹与无纹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基因型为:_。(3)若F2中灰色条纹岩鸽彼此交配,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4)F1中的白色无纹个体测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5)F2中致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 。27(10分)如图l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括号中数值表示一年内同化的能量转化值(单位:百万千焦平方米)。图2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正确表示图1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1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 。(2)该湖泊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 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3)写出图2中可能存在的食物网(写出一个即可)。(4)图2中A和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 。28(10分)稻田中除水稻外,还有杂草、田螺等生物。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田螺数量(只)151815191514(1)调查稻田中田螺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根据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稻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为 只/m2。(2)稻田中经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与所需的防治成本有关,并影响作物的价值。图中曲线_ (填“”或“”)表示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时的防治成本。若将有害生物密度分别控制在图中A、B、C三点,则控制在_点时收益最大。(3)如在适当时间将鸭引入稻田,鸭能以稻田中的杂草、田螺等有害生物为食,从而可以减少 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29(10分)I下图所示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1)突触是由图中的_(填写图中序号)构成的,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的特点,其意义是_,有利于递质的作用。(2)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慢的原因是:_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约0.51毫秒)。II下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3)若b点受刺激,则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中传导的方向是 。Aabc Babc Ccba Dbca(4)兴奋在上的传导的形式是 。(5)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 的,理由是 。30(10分)洋葱根尖是有丝分裂实验的良好材料,但传统洋葱根尖培养方法生根率较低,为探究提高洋葱生根率的条件,某实验小组以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6-BA)为材料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及结果如下:选取饱满光亮、鳞茎盘大的洋葱18个,随机均等分为6组(每组3个洋葱),编号。用所给试剂对洋葱底部进行处理。在适宜温度下,用水培法培养洋葱,每隔2天换一次水。每隔3天统计洋葱生根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植物激素质量浓度/mgL-1处理时间平均生根条数3天6天9天12天15天1IAA50速蘸6.004.334.334.330.67210010min0.672.002.004.001.3331505min17.6721.0021.0019.3319.6746-BA50速蘸16.3322.3322.3321.0015.67510010min18.6745.3345.3351.6727.0061505min60.6767.3367.33111.33111.67请回答。(1)本探究实验主要运用的生物学原理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6-BA)能够促进植物生根,在本实验中自变量有_。(至少写出2个)(2)本研究的主要实验步骤还不够严谨,请补充实验步骤:_。(写出1条即可)(3)有同学提出可以每组洋葱相同时间内平均生根长度作为实验的观察指标,你认识合理吗?_,理由是_。(4)培养的9天内,第2组实验的生根数比第1组实验_。(5)实验结果表明,水培洋葱生根的最佳方法是用质量浓度为_溶液处理5min。xx第一学期高二期末生物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总计50分1-5 BBDDD 6-10 BBDCC11-15BDCCD 16-20 DDDAD 21-25CDBAC二.非选择题 共50分26.(10分,每题2分)(1)灰色、无纹(2)Aabb、aaBB(3)灰色条纹白色条纹=21(4)白色无纹白色条纹=11(5)1/427.(10分,毎空2分)(1)a (2)负,恢复力稳定性 (3)(4)物理、化学、行为信息28. (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1)随机取样16(2分)(2)(2分)B (3)农药分解者(或:细菌、真菌等)(2分)无机物29(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1)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2分)(2)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延搁)(2分)(3)B(4)电信号(5)单向的 略(2分)30(10分,每小题2分) (1) IAA、6-BA溶液的浓度、处理时间 (2) 以清水处理设置对照组; (3)不合理 因为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提高生根率的条件,并非探究促进生根长度的条件 (4)少 (5)150mg/L的6-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