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39617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地理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届高三地理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届高三地理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地理第四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I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xx9月3-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海滨城市厦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晤,南非总统祖马、巴西总统特梅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出席。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峰会期间( )A. 南非开普敦昼渐短、夜渐长 B. 巴西利亚正午太阳高度变大C. 俄罗斯莫斯科日落时间推迟 D. 印度班加罗尔日出东南方向2. 峰会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最可能看见( )A. 兴安落叶松 B. 高山冷杉 C. 红树林 D. 针叶林3. 该自然植被对厦门的主要影响是( )A. 防止水土流失 B. 美化城市环境 C. 调节碳氧平衡 D. 防止海浪冲击【答案】1. B 2. C 3. D【解析】【1题详解】峰会期为9月3-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且向南移。此期间南非开普敦昼渐长、夜渐短,A错误; 巴西利亚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变大,B正确;俄罗斯莫斯科的昼长在逐渐变短,日落时间在逐渐提前,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印度班加罗尔日出东北方向,D错误。故答案选B项。【2题详解】厦门为我国南方沿海的城市,沿海可能看见红树林,C正确;兴安落叶松、高山冷杉、针叶林主要为高纬度或者山地地区的树木,ABD错误。故答案选C项。【3题详解】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突出特征是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红树林一方面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可以防御台风,减少海浪的侵蚀,厦门市我国易受台风侵袭的城市,因此红树林对厦门的主要影响是防止海浪冲击,故答案选D项。点睛:红树林的价值:生态效益: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二、海岸卫士:红树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有效抵御风浪袭击三、药用价值:红树林的工业、药用等经济价值也很高。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xx年达到峰值9.25亿人,xx年比xx年减少345万,这是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xx年开始逐年下降,xx减少244万,xx减少371万,xx减少487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4. 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十年来我国( )A. 死亡率的提高 B. 生育率的下降C. 流动人口的增加 D. 大量人口的外迁5.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对我国产业影响最大的是( )A. 服务业 B. 飞机制造业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矿产资源产业6. 针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状况,最为合理的应对措施是( )A. 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B.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C.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 D. 全面推广自动化生产【答案】4. B 5. A 6. C【解析】【4题详解】二十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大幅下降,导致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B对。【5题详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主要影响对劳动力数量要求高的产业,服务业需要大量劳动力,A对;食品加工业需要靠近消费市场,B错;资金密集型产业对资金要求高,C错;矿产资源产业需要靠近矿产资源产地,D错。【6题详解】我国人口基数大,既不能大量接纳海外移民,也不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A、B错;而全面推广自动化生产对资金和技术要求高,实施难度大,D错;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短时间内会影响经济发展,但我们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来减少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C对。【点睛】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偏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白洋淀(淀为浅湖)位于华北平原,淀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自然坡度为17000。上游支流多发源于太行山脉,水质较好。上个世纪在白洋淀上游的9条河流上建起了百余座水库。读白洋淀水系分布图(局部),完成下列各题。7. 上游河流修建众多水库,其原因是A. 河流流量大 B. 水位季节变化大C. 河流落差大 D. 容易发生凌汛8. 今年4月初,上游两大型水库开闸同时向白洋淀放水,计划为期两个月。目的是( )A. 减轻上游水库的压力 B. 水库冲淤排沙C. 改善白洋淀的水质 D. 提高白洋淀的通航能力9. 要在雄县、安新县、容城县重新规划一个国际领先标准的低碳的、绿色的新城,则白洋淀及其附近地区适宜保留和发展( )A. 传统工业 B. 水稻种植业 C. 房地产业 D. 旅游业【答案】7. B 8. C 9. D【解析】白洋淀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上游河流修建众多水库,其原因是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增加白洋淀水量,目的是改善白洋淀的水质。一个国际领先标准的低碳的、绿色的新城,适宜保留和发展旅游业。【7题详解】白洋淀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上游河流修建众多水库,其原因是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B对。属于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河流流量较小,A错。位于平原区,河流落差小,C错。建水库,与凌汛现象无关,D错。【8题详解】今年4月初,上游两大型水库开闸同时向白洋淀放水,计划为期两个月。增加白洋淀水量,目的是改善白洋淀的水质,C对。4月份上游水库的压力小,A错。水库冲淤排沙是在夏季,B错。白洋淀的相通河道水量小,没有通航能力,D错。【9题详解】要在雄县、安新县、容城县重新规划一个国际领先标准的低碳的、绿色的新城,则白洋淀及其附近地区适宜保留和发展旅游业,D对。传统工业容易污染环境,A错。华北地区缺水,不适宜水稻种植业发展,B错。房地产业开发影响生态保护,C错。自全国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两年来,从政策效果看,远低于预期,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应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xx启动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 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 有利于扩大内需 D. 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11. 根据图示判断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 1965年 B. 1980年 C. xx D. 2035年【答案】10. C 11. C【解析】【10题详解】 “全面二孩”政策将导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增长速度由所提升,有利于扩大内需。故C正确。“全面二孩”可缓解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家庭负担会有所减轻;对出生人口性别比没有影响。故A、B、D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成A,“全面二孩”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11题详解】xx之前劳动人口增长率大于0,xx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在这之后开始小于0,因此xx劳动人口数量最多。故C正确。【点睛】本题错选成其它答案,注意“量”与“率”的换算。201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完成下列各题。12. 住宅建设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将会提升主干道路密度促进土地节约利用降低商业网点密度优化城市空间布局A. B. C. D. 13. 以下城市功能区中不适宜采用“街区式”布局的是( )A. 仓储区 B. 绿地 C. 高等院校 D. 小学幼儿园【答案】12. C 13. D【解析】【12题详解】住宅建设从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后,小型街道数量增多,会减轻主干道的压力,不会提升干道路密度,错误;在没有新增道路的情况下,这种转变使城市道路增加,减少新道路的修建,促使土地节约利用,正确;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大院里的商业网点有可能增加,错误;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有利于城市土地的综合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正确。故C正确。【13题详解】材料“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体现了国务院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本导向,仓储区、绿地、高等院校都可以采用街区式。小学、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如果采用开放式街区,由可能带来更多的危险,不易采用。故D正确。读我国某城市沿某方向各土地利用类型付租能力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4. 从xx年到xx,该城市住宅区范围大致由距市中心距离( )A. 0.55.8千米处转移到1.16.5千米处 B. 0.53.9千米处转移到1.14.5千米处C. 1.13.9千米处转移到1.54.5千米处 D. 1.13.9千米处转移到1.56.5千米处15. xx某大型国际连锁超市进驻在距市中心4.5千米处,选址的原因可能是( )A. 市中心交通拥堵 B. 地租比周围地区低C. 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就近消费 D. 逆城市化形势下,市中心人口减少【答案】14. B 15. C【解析】试题分析:【14题详解】本题关键是在图中分别找出xx年和xx该城市住宅区的范围,xx年住宅区具体范围应该在商业曲线与住宅曲线交点和住宅曲线与工业曲线交点之间,具体如下图中红线所示范围;同理可以画出xx该城市住宅区范围,如下图中蓝线所示范围,故选项B正确。【15题详解】影响商业网点布局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和交通因素;由图可知xx距市中心4.5千米处地租较周边地区高,说明交通条件明显改善,而且该地靠近住宅区,便于居民就近消费,故选项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6. 关于图中B处的正确叙述是( )A. 内力作用形成的向斜 B. 外力作用形成的背斜C. 内力作用形成背斜后,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D. 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层17. 下列地貌的地质构造与图中A处一致的是( )A. 喜马拉雅山 B. 庐山 C. 渭河平原 D. 安第斯山【答案】16. C 17. B【解析】【16题详解】B处岩层受力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可以使岩层发生弯曲,属内力作用。故C正确。【17题详解】A处为地垒构造,庐山为断块山,故B正确。喜马拉雅山与安第斯山为褶皱山,渭河平原为地堑构造。故A、C、D错误。读下图,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P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 若图中天气系统向北移动,M地将经历天气变化可能为( )A. 转晴,气温升高 B. 转阴雨,气温升高C. 转晴,气温转低 D. 转阴雨,气温降低19. 图示时刻,关于M、P两地气温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B. 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C. 气温M地低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低于P地D. 气温M地高于P地,气温日较差M地高于P地【答案】18. D 19. D【解析】【18题详解】由于该图表示南半球,故P地附近的低压槽处将形成锋面,由于该锋面位于低压中心的左侧,由此判断该低压槽处的锋面为冷锋,故若图中天气系统向北移动,M地将经历冷锋天气,天气转阴雨,气温降低,故答案选D项。【19题详解】由于该图表示北半球,故M地的气温低于P地;且M地位于冷锋的冷气团一侧,一侧为雨区,多阴雨天气;而P地位于冷锋的暖气团一侧,为天气晴朗,故气温日较差P点大于M点。故答案选C项。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山地脊线图。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M1与M2的海拔均为3500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0. 甲地与乙地的高差可能是( )A. 90米 B. 100米 C. 200米 D. 300米21. 该山地的基带可能是( )A. 云杉林带 B. 温带荒漠带 C. 山地荒漠草原带 D. 高山草甸带【答案】20. C 21. B【解析】【20题详解】根据材料,M1与M2的海拔均为3500米,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根据图中山脊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可知甲地与乙地之间等高线条数,两地之间有一山峰,可知甲地海拔范围是3600-3652米,乙的海拔范围是3400-3500米,甲乙之间的高差范围是100-252米之间,可能是200米,C对。A、B、D错。【21题详解】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带以温带荒漠为主。该山地的基带可能是温带荒漠带,B对。山麓地带降水少,不适宜云杉林带、山地荒漠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分布,A、C、D错。点睛:山峰两侧对称等高线海拔数值相同,根据图中山脊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可知甲地与乙地之间等高线条数,推测出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范围,计算相对高差范围,判断选项。结合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荒漠带,山脉基带自然带可能是温带荒漠。下图为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分布图,其中树线是指天然森林垂直分布的上限。读图完成22-23题。22. 某登山者从海拔500米到1900米刚好走过常绿阔叶林,水平陆地上要完全通过常绿阔叶林理论上至少要走约( )A. 550千米 B. 1000千米 C. 1200千米 D. 14800千米23. 玉山树种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A. 纬度低 B. 海拔高 C. 降水丰富 D. 红壤广布【答案】22. B 23. D【解析】【22题详解】读图,根据垂直自然带和水平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可以判断,水平方向常绿阔叶林分布的范围从20延伸到30附近,大约跨10个纬度,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0千米,计算可得,某登山者从海拔500米到1900米刚好走过常绿阔叶林,水平陆地上要完全通过常绿阔叶林理论上至少要走约1000千米,故选B。【23题详解】纬度越低,海拔越高,降水越丰富,垂直自然带种类越多,而与土壤分布无关,故选D。“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乡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xx 年某城市市民主 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4. 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 xx 年 B. xx 年 C. xx 年 D. xx 年25. 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 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 扩大城市地域范围【答案】24. D 25. B【解析】【24题详解】 “绿色出行”是指提倡骑自行车或乘公共交通出行,以减少石化能源使用、减少碳排放。读图可知,骑自行车出行方式1986xx年逐步下降、xx后开始回升,公共交通也是在xx年后明显上升,小汽车出行比例则在xx年后快速下降,因此,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xx年。【25题详解】市民出行方式变化,骑自行车、乘公共交通出行比重上升,小汽车出行比重下降,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但不会扩大城市地域范围,也没有改变城市服务功能,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没有产生影响。考点: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点睛】绿色出行就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出行方式,既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兼顾效率的出行方式。多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出行等,只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是绿色出行、低碳出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广泛引用注入此湖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这里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1)分析伊塞克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2)概括伊塞克湖周边城镇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答案】(1)冬季: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南下、气温较高;夏季:海拔高、气温较低;面积较大的咸水湖,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强 (2)特点:东多西少,多分布位于河口附近地区。原因:东边注入的河流多,淡水资源相对丰富(湖水东淡西咸分布);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生产【解析】(1)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伊塞克湖所处纬度位置较高,深居内陆,因此冬无严寒应考虑地形对冷空气运行的阻挡。从河流的流向可知,湖的北部为山地,阻挡冬季风南下、气温较高。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夏无酷暑。湖泊面积6300多平方千米,面积大,对气候的调控作用强。(2)城镇分布特点主要考虑城镇分布的均匀性,若不均匀,应指出那里多,哪里少。读图可知:东多西少,多分布位于河口附近地区。由材料可知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水源与农业生产。东边注入的河流多,淡水资源相对丰富(湖水东淡西咸分布);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生产。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高原夏菜是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河西走廊地区人们依据海拔,梯次安排蔬菜播种,努力形成梯次上市,具有较长的采收上市期,可从每年5月下旬到10月初持续供应,很好的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目前河西走廊的高原夏菜有80多个品种销往东部沿海地区。材料二右图为甘肃省等高线图。(1)分析河西走廊成为我国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主要原因。(2)分析河西走廊高原夏菜的主要消费市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答案】(1)连接东、西部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为山地,该地地势平坦;西北气候干旱,该地水源较丰富;绿洲广布,该地农牧业较发达 (2)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蔬菜消费量较大;农业用地紧缺,劳动力价格较高,蔬菜生产成本高;交通运输趋于高速化,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蔬菜快递,远距离运输;河西走廊高原夏菜品质优良;与东部沿海当地蔬菜错季上市【解析】试题分析:(1)河西走廊高原夏菜种类多、品质好的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势、水源、土壤、水质、环境等方面回答。(2)河西走廊高原夏菜的主要消费市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可以从人口密集、城市众多、交通便利等方面回答。考点:区域农业发展28.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安的雨还下出了蜚声全国的“三绝”:雅雨、雅鱼和雅女。雅安雨多,雅安便有“华西雨屏”“雅州天漏”之称最。年降水日数多在200天以上,雅雨有70%以上发生在夜间,很多时候雨从入夜开始飘落,天明即云散雨收;材料二:上图为四川盆地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分布图。下图为雅安气候资料统计(1)结合材料二分析雅安“天漏”的形成原因。(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大气热力性质及热力环流分析雅安夜雨多的原因?【答案】(1)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且位于河流沿岸,水汽丰富;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 (2)盆地地形,河湖较多潮湿,云层多且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不多),对流不旺盛。大气稳定夜晚云层(上部迅速变冷,)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相对温暖产生对流。加之盆地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解析】(1)降水形成的条件:要有充足的水汽;气流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是有较多的凝结核。雅安受夏季风暖湿气流的影响,且位于河流沿岸,水汽丰富;三面环山的河谷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利于抬升形成降水(或地形雨)。(2)从图中可以看出雅安属于盆地地形,河湖较,因此空气中水汽多,云层厚。大气的热力性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云层厚,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不多),对流不旺盛,大气稳定。夜晚云层(上部迅速变冷,)大气的逆辐射较强,低层空气相对温暖产生对流。热力环流主要考虑山谷风的形成,夜晚盆地四周沿山坡下沉的气流多,造成盆地底部夜晚气流上升较旺,形成夜雨。29.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各题。(鲐鱼生活在松软沉积物的浅水水域,以水草和小鱼类为食,水温15以下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大型鱼类,主要生活在24S47S大西洋西岸,冬季,大量集中于拉普拉塔河河口,11月、12月向南部深海迁移,由于其数量繁多,而成为许多食肉鱼的主要食品,该鱼种xx年的捕捞量为1.6万吨,xx年后阿根廷进行人工繁育鱼苗,鲐鱼数量有所增加,拉普拉塔河河口是为世界最宽的河口,三角形水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河水浑浊,多沙洲浅滩,水草丰富,下图为拉普拉塔河口位置示意图。(1)分析拉普拉塔河河口适宜鲐鱼生长的条件。(2)简述拉普拉塔河河口的鲐鱼每年11、12月向南迁移的原因。(3)请你推测鲐鱼人工养殖业发展较快的原因。(4)你是否赞同在拉普拉塔河流域大力人工发展鲐鱼养殖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原因。【答案】(1)拉普拉塔河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形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软泥沉积和水草有利于对鲐鱼的栖息于自身保护 (2)每年11、12月,拉普拉塔河河口与南部海域相比,纬度低,海水热量吸收多,水温高;拉普拉塔河河口水域大陆性强,水温升温快,南部海域海水水深,吸热慢,水温低 (3)对鲐鱼消费量增加,鲐鱼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的鲐鱼自然繁育量减少;鲐鱼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完善 (4)观点一:赞同。理由;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展鲐鱼养殖业能够增加就业;观点二:不赞同,理由:发展鲐鱼养殖业会污染海水;破坏食物链的稳定;破坏生物多样性【解析】(1)鲐鱼能在拉普拉塔河河口生长,说明河口处有适于鲐鱼生长的条件。文字材料提示鲐鱼生活所需的环境。拉普拉塔河所携带营养物质汇聚河口,利于浮游生物繁殖;河口处水流缓慢,河水与海水相互作用,泥沙大量沉积;紧临近海大陆架,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充足。24S47S大西洋西岸有暖流流过,温度适宜。(2)由材料可知拉普拉塔河在南半球,11、12月为夏季,大洋水温上升。而鲐鱼冬季大量集中于拉普拉塔河河口。因此鲐鱼应向纬度较高,水温较低的海域迁移。南半球向南纬度升高,而材料“11月、12月向南部深海迁移”显示南部水深。图片显示拉普拉塔河河口处海湾成喇叭口形向陆地内深入,因此河口水域大陆性强。(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在农业区位因素中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人工育苗主要是为了弥补自然状态的不足,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使鲐鱼人工养殖业成为现实。(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首先表明观点,然后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