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2套.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3945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2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2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2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2套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1. 教材分析1.1特点及作用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第一、第二部分,是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金属。教材对钠、铝、铁、铜四种重要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按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相应盐的顺序编写。同类化合物的性质有许多相似性,这样编排便于从一类化合物的性质中找出共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有利于对同类其他化合物的认识和推断。(应从你教学角度来分析)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合乎情理(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符合由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学习规律)。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之上,学生已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充分发挥理论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电离理论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1.2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评价建议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几种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2掌握铁、铝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制法。能力目标:1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归纳总结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2通过观察实验演示,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1.3、重点、难点重点: 铁、铝氢氧化物的性质(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难点:氢氧化亚铁的制法、 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确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铝、铁的化合物性质的介绍仍以化学性质为主,且是主要的化学性质,对于它们的物理性质不作详细描述。突破重难点: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比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教学的重难点内容。2、教法分析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认为,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应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 启发式教学法:铁、铝氢氧化物的性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问题引入,提出问题,以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2. 现场实验(注意用语!)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通过边讲边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金属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再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演示重点实验现象,以弥补现场实验演示展现时间短,范围小的不足。最后再板书重点知识脉络,以弥补演示中不便于学生记忆的缺点,三者优势互补,对重难点突破有很大的帮助。3. 对比归纳法:对同一类化合物的性质,运用比较法可以使知识结构清晰,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性质差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4.实践教学法:除了采用多层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巩固和提高以外,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我还将开展向学生征集问题的活动。在征集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去自学、去搜集资料、去解决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3. 学法指导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在本节课中我将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讨论,观察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感受成功乐趣,同时又学会如何去发现问题。4. 教学程序下面我就结合着本节课所要采用的课件来简单介绍一下教学的几个重要步骤:(一) 复习和新课导入我采用从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学生都有感性认识的方面入手,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场白是这样设计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金属制品,如:飞机、船舶、汽车、铝合金门窗、家用炊具、硬币等等。而这些金属往往都不是单质,而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然后通过提问:你所知道的金属化合物有哪些呢?将它们分类列举,并说说你的分类标准。这样既唤起了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也而引出了本课的第一部分内容金属氧化物。(二)讲授新知识对于第一部分金属氧化物的教学,我采用实验启发法和对比归纳法。带着上面的问题,首先展示部分金属氧化物的样品(如MgO、Fe2O3、CuO、Al2O3),接着演示它们与盐酸的反应,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金属氧化物和与盐酸反应后生成溶液的颜色,加深对这几种金属氧化物和相应的盐溶液颜色的印象,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投影)。氧化物固体颜色水溶性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溶液的颜色)MgOFe2O3CuOAl2O3最后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讲解,总结一般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并对Al2O3 的特殊性-除了能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作进一步的讲解,归纳出两性氧化物概念。对于氧化物用途的介绍,我采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的方法,通过投影图片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第二部分氢氧化物化学性质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对比归纳法、实验法等,并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首先引导学生查看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了解常见金属氧化物的溶解性,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于铁的氢氧化物性质的教学我将采用边讲边做实验的方法,先演示【实验3-6】FeCl3、Fe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思考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填写表格(投影):FeCl3溶液FeSO4溶液NaOH溶液离子方程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比归纳能力。由于本实验中Fe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产物颜色变化较快,后面的同学可能看不清楚,我会在实验后再用动画演示,以便于学生清楚的观察和记忆颜色变化的过程。 对于Fe(OH)2的不稳定性,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若要使制得的Fe(OH)2保持灰白色而不变色,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采取该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认真思考,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说出自己的方案。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Fe(OH)3加热分解的反应可通过FLASH动画演示,学生观察实验,描述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思考如果在空气中加热Fe(OH)2最终会得到什么呢?把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加深知识认识,同时又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于氢氧化铝性质的教学可先设疑:实验室常用铝盐溶液与氨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铝,为什么不用NaOH溶液代替氨水?接着演示对比实验3-7和3-8,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分析实验,对比归纳,更能加深认识,有利于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有条件的话还可用FLASH动画演示一遍,加深印象。在此基础上,我将结合教科书分析反应产物,得出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氢氧化铝的用途以及写出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的方程式。以上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在每个教学活动后我都会进行一定的纠正及小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明确的认识。(三)巩固练习为了让学生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内容,我将采用多层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由浅入深进行巩固和提高。先让学生分组完成,再抽查,最后进行点评。(四)课堂总结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对本节课所讲授过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唤起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的回忆,使学生产生温故知新的感觉。(五)布置作业除了布置1-3道课后习题外,我将开展问题征集活动,让学生提出有关本课程内容的问题,如学了Fe(OH)2、Fe(OH)3后知道铁元素有+2、+3价,学生可能会问:铁的氢氧化物只有两种,为什么铁的氧化物会有三种?难道铁元素还有第三种价态吗?Al2O3、Al(OH)3为什么都具有两性?等等。学生先在课后自行思考,搜集资料,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最后把问题收集起来,由教师加以处理。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还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认识水平,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有利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5、板书设计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氧化物(如Na2O、MgO、Fe2O3、CuO、Al2O3等)(了解)1.性质:颜色,水溶性,与酸的反应特例:Al2O3是两性氧化物2.用途二、氢氧化物(重点掌握) 氢氧化亚铁:(白色或灰绿色,不稳定)FeSO4 + 2NaOH = Fe(OH)2 + Na2SO4 (制法)1.铁的氢氧化物 Fe(OH)2+O2+2H2O=4Fe(OH)3 氢氧化铁(红褐色):FeCl3+3NaOH=Fe(OH)3 +3NaClFe(OH)3+3HCl= FeCl3+3H2O 2Fe(OH)3= Fe2O3+3H2O Al(OH)3+ NaOH=NaAlO2+2H2O (与碱反应)2.铝的氢氧化物 Al(OH)3+3HCl= AlCl3+3H2O(与酸反应)2Al(OH)3= Al2O3+3H2OAl2 (SO4)3+6NH3H2O=2 Al(OH)3 +3 (NH3) 2 SO4(制法)2. 两性氢氧化物概念: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氢氧化物。A-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氧化物、氢氧化物。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I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第二节,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既保证了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也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之上。本节对钠、铝、铁、铜等重要金属的化合物的性质按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相应盐的顺序编写。同类化合物的性质有许多相似性,这样编排便于从一类化合物的性质中找出共性,形成规律性的知识,有利于对同类其他化合物的认识和推断。2.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了解几种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掌握铁、铝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制法。让学生掌握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过程与方法: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各类金属化合物的性质;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本节教学重点: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本节教学难点:两性氧化物、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铁的性质,氢氧化亚铁的制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用板书操作步骤的方法来突出重点,以及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来突破难点。4.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二、教法分析1本节课运用实验、观察、讨论、归纳、比较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又采用联系、设疑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步步深入,激发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奥秘。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铁、铝等化合物的性质。三、学法指导铁、铝等化合物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课上让学生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探究及认知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性质,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中现象,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充分认识了氧化铝既可以与强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以后,学生可以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来学习铝的的两性。四、教学程序1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化合物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将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常见金属化合物,并说说所知道的其能发生的反应。比如铁锈、铜绿等,以及能用什么方法去除。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2教学过程1) 用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铝土矿、赤铁矿、磁铁矿等金属氧化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实际生活中金属氧化物的存在状态,从而对金属氧化物有个总体上的认识。2)向学生展示MgO、Fe2O3、CuO等样品,然后通过演示课本35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并完成如下表格。通过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并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反应的规律,推导出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通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对比归纳能力。多媒体演示金属化合物与酸反应:反应物反应物颜色溶液颜色化学方程式MgO白色无色MgO2HCl=MgCl2+ H2OFe2O3红棕色黄色Fe2O36 HCl = 2 FeCl3+3 H2OCuO黑色蓝色CuO2 HCl=CuCl2+ H2O3)通过实验演示氧化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二者反应能够进行,加深学生形象思维上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写出氧化铝和盐酸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通过讨论归纳出两性氧化物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金属氧化物的用途,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图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且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达到情感目标的要求。5)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后面的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让学生了解常见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演示课本实验36,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填写表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6)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要求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制取Fe(OH)2,并讨论确保其不被氧化的方法。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汇总小结出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7)通过讲述Fe(OH)3加热易分解的不稳定性质,设立悬问Fe(OH)2在空气中加热最终会生成何种产物,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并汇报出结果。让学生写出Cu(OH)2、Mg(OH)2受热时的反应方程式,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知识迁移的能力。8)通过设疑为什么实验室制取Al(OH)3用可溶性铝盐溶液跟氨水反应而不用NaOH,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实验37、38的演示,要求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书写离子方程式,最后归纳出两性氢氧化物的定义,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能力目标。9)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Al(OH)3的用途,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相关图片,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情感目标的要求。10)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AlCl3和NaOH溶液反应,NaAlO2和HCl溶液反应,通过对比实验,两者加入的次序不同,引导学生进行了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书写离子方程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比归纳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铝的氢氧化物的性质的掌握。11)课堂小结 总结氧化物与酸反应的通性、铝的氧化物的两性、铁的氢氧化物和铝的氢氧化物的性质,让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有个总体上的认识,能够清晰有条理地掌握。12)布置作业 布置课本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的存在:水溶性:与酸反应:反应物反应物颜色溶液颜色化学方程式MgO白色无色MgO2HCl=MgCl2+ H2OFe2O3红棕色黄色Fe2O36 HCl = 2 FeCl3+3 H2OCuO黑色蓝色CuO2 HCl=CuCl2+ H2O3两性氧化物-氧化铝Al2O3+6HCl= 2AlCl3+3 H2O ; Al2O3+2 NaOH=2NaAlO2+ H2O 4金属氧化物的性质5金属氧化物的应用二、氢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水溶性1铁的氢氧化物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2)Fe(OH)3 、Fe(OH) 2与酸反应2Fe(OH)36HCl = 2FeCl3+3 H2OFe(OH)22HCl =FeCl2+2H2O3)Fe(OH) 3的不稳定性 2Fe(OH)3= Fe2O3+ 3H2O2氢氧化铝1)两性氢氧化物AlCl33 NH3.H2O= Al(OH)3 +3 NH4ClAl(OH)33 HClAlCl33 H2O Al(OH)3NaOHNaAlO22 H2O2).用途:中和胃酸3). 不稳定性2Al(OH)3 = Al2O3+ 3H2O3小结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是两性 氢氧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