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E).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3838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E).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E).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E).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E)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宗族观念的强化2、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3、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国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C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4、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5、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年份贵族阁员非贵族阁员18321866年643618671884年352318851905年402919061916年252619181935年2582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6、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规定:“国会遇到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这反映了美国(A联邦政府遵循分权制衡原则 B宪法修订具有法律依据C州议会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 D国会内部存在权力制约7、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这反映出()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8、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此处“选边”的含义是()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 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 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9、下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分布情况()省籍广东广西四川山东江西河北福建湖南江苏浙江贵州八旗湖北台湾安徽人数501123111828234162116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A地方政治派系林立 B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削弱C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D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差异10、1937年南京失守后的第三天,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对抗战策略的再认识 B.准备停止正面战场作战C.为南京失守推卸责任 D.深受敌后游击战术影响11、下图是民国三十六年颁发的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 B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C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D大大巩固了新中国革命政权12、在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关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关注欧洲之外的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东方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由此可以判断共产党宣言A可适用于世界任何地区 B以关注全人类为己任C诞生于对全世界的考察 D主要研究资本主义发展13、俄国二月革命后,列宁在远方来信中指出,临时政府不可能给人民和平、面包和自由,目前俄国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人阶级团结农民,团结各国无产阶级,准备在革命的第二阶段取得胜利。这表明列宁的观点是( )A社会主义革命将满足俄国人民意愿 B俄国的二月革命基本实现了民主政治C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必然产物 D列宁放弃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幻想14、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见下表)。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国别宪法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6年宪法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国1946年宪法其它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15、美国在建国理政过程中,先由13个州的代表共同协商制定了一部宪法,后建立了联邦制民族国家,进而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和两大政党,遵循的是“宪法国家政党”的道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则走的是()A.“国家宪法政党”的道路 B.“政党宪法国家”的道路C.“国家政党宪法”的道路 D.“政党国家宪法”的道路16、“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 D1949到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17、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 D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18、台北市市长柯文哲提出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来“取代九二共识”。其意在()A.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C.回避“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与大陆进行政治对抗19、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从“一边倒”到区域合作 B美苏对峙格局的演变C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发展 D中苏关系的演变20、“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A B C D21、“中国人感到在会谈中赢得了一大胜利。他们在公报中只作了最小限度的让步;而美国则面临微妙的任务:即作为执行一项最终撤出台湾的长期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先行实现其减少驻台美军的承诺。在至关民族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人认为他们没有为了中美和解而出卖原则。”此次中美“会谈”( )A加快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进程 B推动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机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D取得了中美两国建交的成果22、中国自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今天,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承担联合国维和摊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出资额在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中位居第二。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3、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世界形势由稳定和平到紧张动荡24、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5、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文中所指的“文明”行为是()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了经济互助委员会C成立欧洲共同体 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6、1950年6月到1953年底,美国的“特需”采购为日本带来约23亿美元。丰田会社的社长后来回忆说,“这些订单救了丰田的命。我既为我的公司感到高兴,又对我欣喜于别国的战争而怀有罪恶感”。这场“别国的战争”造成的结果是( )A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处于敌对状态B石油输出国组织夺回资源主权和原油价格决定权C.美国调整全球战略部署,从越战中脱身 D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27、2011年3月20日,由利比亚内乱演变成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的战争,引起全世界人民对利比亚局势的关注。这一现象充分说明当今世界()A正义战胜了邪恶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C呈现多极化趋势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8、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意在表达()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天下D美国的国际地位非常矛盾29、我国政府在三农方面的投资已超1万亿人民币,用世界上1%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农业发展靠政策是古今人们的共识,下列与历史上三农政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 B“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C筒车于隋唐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 D清代发明的翻车用于灌溉30、我国的南北分界自古是淮河跟秦岭一线。据美国学者贾志扬统计,唐代科第人物北方占绝对优势,然而到了宋朝,考中进士淮河以南却占了95.2%。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源于()A丝绸之路的衰落 B政治中心的转移 C程朱理学的兴起 D经济重心的南移31、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这体现了()A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32、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 B. 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 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 D. 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3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34、明代御瓷的烧造,即以全部官搭民烧计,也只占民窑生产能力的0.8%;在丝织业中,民间机户至少是官局工匠的3倍:在冶铸业中,即使朝廷铸币,也仰仗民铜。该材料体现了( )A.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 B. 海禁政策造成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C.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改变 D. 私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35、唐史书记载:“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一些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于乡村,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材料表明( )A. 中国古代商业形成了三级市场体系 B. 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 草市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 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需要36、数字中国xx:“从城市建制、城市功能、城市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宋代的城市化远超其他王朝。城市人口比例达前所未有20%,而后世就连清朝嘉庆盛世也只不过7%,民国只有10%。当时世界上的最大城市开封人口达150万,远远超过当时的伦敦的10万。”下列与宋代城市化增长无关的因素是()A古代中国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繁荣C海外贸易与货币经济的发达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扶植37、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比较适合种植经济作物 B政府放松对商业的限制C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D人们对于外国稻米的喜好38、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到清代乾隆皇帝时,1741年突破1亿,1776年达到2亿,1790年超过3亿。发展到道光皇帝时的1834年突破了4亿人口,这种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中国来说()A对传统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B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C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39、乾隆九年制定的管理澳夷章程规定:洋船出入,严行盘验;夷人有事不能百见督抚等大员,也不准由“熟识商人”代为传达,必须由澳门县丞申报海防衙门。清政府制定这一章程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澳门管理 B取消外交活动 C严控中外接触 D禁止海外贸易40、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 第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有3小题。第41题12分,第42题16分,第43题12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主要表现。(4分)(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一、图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相同点?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6分)(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雅典的民主政治与图二有什么渊源关系?图二中的国会类似于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哪个权力机构?(2分)42、(16分)中国近代的外交是屈辱的。但是,随着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外交也逐步走向自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抗战支援了苏联和美国的“先欧后亚”战略,使他们有可能集中力量在欧洲战场先战胜希特勒。在最后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更是起了不容抹杀的巨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盟国在最后战胜法西斯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等重大国际事务上,没有中国的参加,是难以真正解决的。 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 现代史下编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三1955年4月24日,亚非会议举行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10项原则,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亚非会议是世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里程碑。在万隆精神的鼓舞下,亚非国家汇成一股新型的政治潮流,为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 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中国以加入政治性国际组织为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逐步加入联合国专门组织和附属组织,并与国际奥委会、欧共体等建立合作关系。20世纪80年代,中国参加国际经贸和科技组织的活动剧增,先后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中国还开始参加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逐步签署了一系列裁军、军控文件和协议。 据王逸舟中国外交六十年、王玲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研究等整理(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中国取得世界大国地位的原因,并概括中国世界大国地位的体现。(6分)(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并分析其实行的国内背景。(3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万隆会议中作出的外交贡献;概括万隆会议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4分)(4)依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有哪些新发展?(4分) 4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从两极到多极”的演变趋势。据此,补充图中A、B两处相应的事件。参照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12分)宁夏长庆高级中学xx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卷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D 2、D 3、B 4、C 5、B 6、B 7、C 8、D 9、D 10、A 11、C 12、B 13、A 14、B 15、D 16、D 17、D 18、C 19、C 20、C 21、B 22、D 23、C 24、A 25、C 26、A 27、B 28、C 29、D 30、D 31、C 32、D 33、D 34、A 35、C 36、D 37、C 38、A 39、C 40、B41、(12分)(1)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能力是担任公职的先决条件。国家事务充分讨论,民主决策。(4分)(2)相同点:都体现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分)不同点:图1是分割相权以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图2是三权分立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4分)(3)渊源关系:雅典民主政治为美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或奠定了最初的基础)。类似机构:公民大会。(2分)42、(16分)(1)原因: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4分)体现: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并成为常任理事国。(2分)(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2分)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的任务;新中国诞生。(1分)(3)贡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引申发展为10项原则。(2分)影响:推动了亚非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为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奠定基础。(2分)(4)发展:参与国际组织的类型、深度与广度方面有了更大发展;由重视政治到越来越多地重视经济;并且承担了诸如军控等更多的责任。(答出两点即可) (4分)43、(12分)(一)事件:A华约成立;B苏联解体。(2分)(二)叙述:(10分)(1)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美苏对峙局面形成,标志两极格局正式确立。(3分)(2)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与第三世界的崛起,中国的振兴,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4分) (3)20世纪九十年代,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或进一步加强)。(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