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试题.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37515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2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一、选择题12018河北张家口月考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提及“1981年10月23日”,中国此时正出现“分地”现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联系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生产资料所有制仍是公有制,A项排除。B项出现在1992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的变化,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22018内蒙古赤峰二中月考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A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出现根本性变革B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C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D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并未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描述说明了农村经营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农村经营制度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故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拥有的是对土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故D项错误。32017合肥期中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答案C解析由“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可知,当时中国出现了个体经济,这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故选C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城市经济改革从1984年开始,故D项错误。42018江苏涟水模拟19851987年,我国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数从120种下调至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数从188种下调至23种,计划供应出口的商品数从70种下调至36种。这一调整表明()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851987年我国计划性、指令性产品的数量在减少,说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逐渐发挥作用,本质上反映了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故选D项。52018湖北宜昌联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的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这反映了我国()A劳动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B政府职能部门权限逐步扩大C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趋向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答案C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是经济体制的变化,排除A、D两项;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主导职能权限在减少,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逐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而80年代出现的价格双轨制正是这一体制转变的过渡产物,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6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目标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21世纪初,我国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B项错误;根据“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等信息可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目标,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故D项错误。72018浙江平阳质检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对外开放都体现了()A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B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努力C中外之间的友好合作交流D地理区位因素的相对淡化答案A解析第一幅图片是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第二幅图片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经济特区,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表现,两者都体现了地理区位因素的重要性,故D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不符合第一幅图;两幅图都体现了全球化趋势对中国的影响,故选A项。82017辽宁大连模拟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经济特区的设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浦东的开发开放A BC D答案A解析经济特区主要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没有上海,故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故正确;1984年,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故正确;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是在1990年,故错误。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是一部跨度达30年的惊心动魄的逃亡史。在当时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林天宏人民会用脚投票材料二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邓小平文选材料三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人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邓小平年谱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逃港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什么政策?(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邓小平改革的着眼点发生了什么变化?(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的改革有什么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改革开放的宗旨是什么?答案(1)原因: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2)变化: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变为富裕以后如何实现公正公平的分配,防止两极分化。(3)特点:敢于创新(实验);及时总结,不断深化改革(或用改革来解决新问题)。(4)宗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实现共同富裕)。解析第(1)问,“原因”可以借鉴邓小平的观点,“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政策”要注意从改革和开放两个角度回答。第(2)问,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材料三则提出了防止两极分化的要求,由此概括着眼点发生的变化。第(3)问,注意对材料四的高度概括。第(4)问,需要联系政治学科知识进行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