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6《永恒的罗马》word教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137423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6《永恒的罗马》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6《永恒的罗马》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6《永恒的罗马》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岳麓版历史选修6永恒的罗马word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古罗马城的发展历史、主要建筑特点及其建筑成就。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历史文化古迹的认识,明白历史古迹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而历史文化是历史时代特征的反映。加深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理解。通过对罗马伟大建筑的了解,理解罗马文明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通过学习古罗马的建筑成就,增加对祖国辉煌灿烂文化的热爱。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 永恒的罗马一、母狼佑护的古城1、“母狼哺婴”罗马古城的创建2、罗马城的发展3、罗马城的衰败和发掘二、大圆形斗兽场1、大圆形斗兽场2、角斗活动三、古罗马广场1、 古罗马的努姆广场2、 奥古斯都广场3、 图拉真广场四、万神殿与凯旋门1、 万神殿2、 凯旋门五、辉煌的古罗马建筑成就1、 拱券技术2、 柱式建筑3、 众多的建筑类型4、 建筑十书本课的课标要求了解罗马古城的悠久历史及古建筑遗址群;认识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教学内容包括五个部分:母狼佑护的古城;大圆形斗兽场;古罗马广场;万神殿与凯旋门;辉煌的古罗马建筑成就。本课的重点:古罗马主要的建筑特点难点: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一) 母狼佑护的古城本目罗马城从创建到颓败的历史。罗马城的创建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也可以确定,随着罗马城的建立,罗马进入了阶级社会,有了国家的概念,而早期的城,就是都带有军事防御的性质,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产物,也是权力之争的必然产物。早期罗马城的斗争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罗马城的历史也就开始了。罗马城建成后,经历了王政、共和、帝国三个时期,随着罗马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和实力的不断增强,罗马城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随着政治体制的演变,罗马作为罗马国家的首都,城市建设也深深打上了这种政治的烙印。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和外族的入侵,罗马城也逐渐衰败。罗马城的发展历史,就是古罗马国家兴衰的缩影。文艺复兴时期,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旗号,反对中世纪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权,对罗马城进行了发掘,使罗马城重见天日,让人们通过罗马城的建筑看到了罗马那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二) 大圆形斗兽场罗马竞技场建成于公元年,是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是罗马城的象征。依此可以看出以下几个特点: ()、规模大。是当时罗马帝国强盛的反映,也说明罗马城人口多,规模大。()、功能多。以娱乐为主要功能,兼有军事、大型公共活动等功能,反映了罗马帝国当时统治阶级奢侈、腐化的生活。()、建筑设计水平高。场内有横向和纵向的观众走廊,有进入和疏散的个出入口,有多层的看台,与现代大型体育场有诸多相同之处。()、阶级等级明显。设有规格不同的看台,还有妇女专有看台,男女界限明显。()、举行角斗活动是主要活动之一。说明罗马奴隶制的繁荣,奴隶主的残忍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奴隶起义。()、这种大型的集体活动是东方社会所没有的。(三) 古罗马广场本目介绍了古罗马的四个广场,时间跨度从公元前世纪到公元世纪,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国的时期,从中可以看出古罗马国家的发展过程和政治特点的演变。从广场的建筑变化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点:()、建筑规模越来越大。既表现了罗马帝国的强盛,又反映出建筑水平的提高。()、不断吸收古希腊和东方的建筑风格。既说明了政治独裁的发展,又表现了这一时期的建筑成就。()、广场布局从开放逐渐走向封闭并且有纵深。努姆广场是开放的,恺撒广场出现了封闭的特点,屋大维广场的对称布局特点明显,图拉真广场不但规模更大,而且引入了东方君主国对称、多层纵深的布局。表现了从共和国民主制向帝国专制发展了过程。()、广场的建筑也更加突出个人权力,炫耀个人功绩。从恺撒镀金青铜像,到献给奥古斯都战神庙,再到图拉真纪功柱,说明个人独裁的加强。(四)万神殿与凯旋门万神殿是一座宗教建筑,在建筑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人与神的联系的宗教情感。在建筑成就上,把代表罗马建筑特点穹顶技术,发挥到了最高水平。本目介绍了三座凯旋门,罗马的凯旋门建筑,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是罗马对外征服的见证。罗马帝国是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炫耀战功,举行凯旋式,想必是罗马人生活中常有的内容。刻在凯旋门上歌颂战功的图案和浮雕,既是历史的再现,也表现了罗马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五)辉煌的古罗马建筑成就本目介绍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古罗马的建筑成就:把希腊世界纳入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使它的建筑技术深受希腊建筑的影响,同时,又发展了希腊建筑技术。拱券技术。类似于现代水泥的天然混凝土,为拱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柱式结构的创新。又单一的希腊柱式,发展为组合柱式和叠柱式,为罗马建筑大型提供了技术保障。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充分反映了罗马丰富的社会生活,而罗马丰富的社会生活又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建筑十书是对罗马建筑成就的总结,也是人类建筑的宝贵遗产。他提出的“实用、坚固、美观”的建筑理念,既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的总结,古罗马建筑也是对这些特点的反映。教学过程(字体:宋体,四号加粗) 本课教材涉及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巴黎公社,知识含量大,理论性强,理解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努力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把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同时考虑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一、导入部分导入(一):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有诗:“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这里的“大秦”就是古代中国对罗马的称呼,在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里,古罗马帝国和秦汉帝国,就象两颗璀璨的明珠,共同照耀着东西方文明的天空。这节课就让我们透过古罗马伟大的建筑,去领略那一时期古罗马辉煌灿烂的文化。以秦汉时期为参照,把学生引入东西方整体的历史时空。导入(二):展示一组罗马古代图片,如“母狼哺婴”雕塑、大圆形斗兽场、万神殿等。提问:这些闻名世界的文化古迹是反映哪个时代什么地方的文化遗迹?学生回答:是古罗马。这节课,就让我们了解古罗马更多的文化古迹,透过这些古迹,了解那个时代罗马的建筑成就和社会状况。通过对文化古迹的形象化的展示,提高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起到凝神、点题、起兴的作用。二、教学过程1、母狼佑护的古城本目介绍了罗马城从建立、发展到被破坏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总结罗马城的发展历史。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或看书总结,或讨论,老师加以启发和引导:罗马城建立后,罗马国家经历了哪几种政体?在什么时候发展到顶峰?说明了什么问题?罗马城建立后,它的发展经历了王政、共和国和帝国三个时期,在帝国时期达到了顶峰。罗马帝国时期是罗马疆域最大、政治经济最繁荣的时期。罗马城的发展就是这种社会状况的反映。作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帝国的兴衰,也直接决定了罗马城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功能也不断发展。由起初的以军事防御为主要功能,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功能。所以,城市的建筑特点也就更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老师提问:什么时期人们开始关注古罗马城的发掘和保护?学生回答:文艺复兴时期。老师提问: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老师提问: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和罗马城的发掘和保护有什么联系呢?老师讲述:下面就要我们通过古罗马城的建筑遗迹的学习,来逐渐揭开这个答案。2、大圆形斗兽场老师刻放映电影角斗士的片段和罗马竞技场的图片,使学生对这一罗马具有代表型的建筑从外型到功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老师提问:罗马大圆斗兽场的建筑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特点:规模大,可座5万多人,按不同的身份分区设座,设计合理,进行多种娱乐活动。说明:建筑技术的高超,阶级差别和奴隶主的腐败生活。提醒学生罗马大圆斗兽场建成于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对外战争给罗马帝国带来了丰富的财富,大量的战俘成为斗兽场上的角斗士。老师可展示现代体育场的图片,然后提问:罗马大圆斗兽场与现代体育场在建筑布局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老师提示:规模,容纳的观众数量,场内观众的疏散过道,等级不同的专区,进出通道等都有非常相似的地方。从而使学生感受罗马大圆斗兽场建筑技术的高超。共和国时期兴起的角斗活动,也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奴隶起义。3、古罗马广场 本目老师应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然后提出以下问题:课本介绍了哪些广场?它们的布局特点有什么变化?与中国的建筑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结合课本所交代的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有这种变化?老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加以引导和启发,有的让学生回答,有的让学生讨论,有的老师加以分析。4、万神殿与凯旋门万神殿是古罗马帝国创立之际建造的宗教建筑,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老师可展示万神殿内外、多角度的图片,使学生感受万神殿高超的建筑成就。既把穹顶建筑技术发展到了顶峰,又从美学的角度,把人们的宗教情感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凯旋门晚上为炫耀战争胜利而建造的,也是进行军事胜利庆祝活动的场所。老师可提醒学生,大量凯旋门的建造,反映了罗马军事帝国的政治特点。5、辉煌的古罗马建筑成就 本目是教学的难点,专业性强,老师要利用大量的图片展示拱券技术、柱式技术,让学生明白这些建筑技术的特点,然后提问:这些建筑技术对古罗马的建筑有什么影响?老师提示:拱券技术使罗马的建筑宏伟壮观,使建筑物有广阔的内部空间。柱式建筑技术的发展,使古罗马建筑显得宏伟高大,富丽堂皇,富有宗教色彩。图片展示众多的建筑类型,然后提问:这些建筑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反映了当时罗马社会生活的哪些特点?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书,找出书上所列建筑类型。反映了当时古罗马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复杂的建筑风格。提问:建筑十书提出的建筑设计思想和技术原理是什么?古罗马的建筑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老师可通过图片展示,说明古罗马建筑对这一建筑理念的体现。探究活动解析与探究思路引领:建筑布局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巨大,古罗马的建筑经历了从共和国到帝制的政治演变过程,建筑风格和布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代表公民权力的建筑,逐渐被歌颂个人权利的建筑所代替。影响建筑风格变化还要受文化心理、自然条件、外来影响的制约。答案提示:有道理。广场的形制由开放型,逐渐走向了封闭,代表个人权力和荣耀的建筑,如恺撒青铜像、图拉真纪功柱等取代了元老院、会议厅等公共建筑。因素:古希腊建筑技术、东方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的影响。 自我测评1、 思路:注意归纳总结课本知识,做到简练、准确。答案提示:拱券技术、发展柱式建筑风格、建筑类型众多,形成了以建筑十书为代表的理论总结性书籍。2、 思路引领:既要想到内部因素,又要想到外部因素,既要想到硬件(经济繁荣),又要想到软件(技术),既要想到主观条件(创造力),又要想到客观自然条件(建筑材料),既要想到政治因素(强大的帝国),又要想到经济文化因素(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答案提示:古罗马政治经济的高度发展、古希腊建筑技术及东方建筑布局特点的影响,还有古罗马人非凡的创造力。参考资料古罗马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 公元前8世纪 公元5世纪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诸侯 争霸的春秋时期开始。 约公元前753年,传说罗马建城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以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公元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49年,罗马颁行十二铜表法。公元前356年,秦国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64年前241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 公元前218年 前201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 公元前149年 前146年,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三次 布匿战争,迦太基城被摧毁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西汉进入强盛时期。 公元前2世纪30年代 前1世纪30年代,罗马内战时代。公元前119年,西汉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从此匈奴远徙。公元前73年 前71年,罗马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辖。 公元前60年,罗马庞培、克拉苏、恺撒结成“前三头政治”。公元前43年,罗马安东尼、屋大维、李必达结成“后三头政治”。公元前27年,屋大维确立元首制,建立罗马帝国。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公元14年 68年,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公元6996年,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 公元73年,东汉窦固击败匈奴,班超出使西域。 公元79年,罗马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等城被湮没 公元96年 192年,罗马帝国安东尼王朝。 公元97年,东汉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甘英 至条支,临海而还。 公元166年,大秦(罗马)王安敦使者至汉朝。 公元184年,张角领导黄巾大起义。 公元193年 235年,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 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军队。 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把罗马公民 权授予境内自由人。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建立魏国。 公元235年 284年,罗马社会陷入“三世纪危机”, 蛮族开始越境入侵。 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短暂统一中国。 公元284年 305年,罗马戴克里先进行改革。 公元291年,西晋爆发“八王之乱”。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 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结束,次年东晋建立。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 公元383年,东晋军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军队。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20年,刘裕废东晋帝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南朝开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废除, 西罗马帝国灭亡。 此年表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等资料编制。史书记载的东汉和罗马的交往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时任西域都护的著名将军班超曾于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大秦,就是当时的罗马帝国。条支位于波斯湾沿岸,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入海处。但甘英终因安息西界水手的劝阻而未能成大秦之行。而“(大秦国)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能自达”。 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敦(即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派遣使臣到达中国境内。古罗马的王政时代 罗马早期政治是王政时代,国王掌握绝对的权力。他是大立法官、军队的首领、大法官和大祭祀长,其权力仅仅受到来自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遏制。元老院就是元老议会,由不同部族首脑组成。按照宪法和传统习俗,元老院有权通过或否决国王的任命以及判定国王的立法和诉讼。公民大会由罗马的全体男性公民构成,按照亲缘关系分成30组;它授予君主行使权力,而这一点由元老院最后正式批准。随着罗马权力和影响的增长, 财富开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贵族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的成员,他们控制着大部分的贸易、行政管理和军队,而且只有他们才能够进入元老院或被任命和选举为官员。平民主要是小农场主、劳动者和手工艺者,他们占人口的大部分,在政府中却几乎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罗马的共和国公元前509年建立了共和政体。罗马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统治。执政官执掌最高权力,由推举出来的两名贵族担当,一年选举一次。他们行使最高权力,创建立法,充任大司法官和军事首脑及大祭祀长,与罗马王政时代的国王一样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不过,他们的权力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他们只执政一年,以后供职于元老院;他们是两人执政,任何一名执政官都可以凭借简单的否决有效地阻止对方的行动或决定。在两名执政官之下是两名财务官员,称为度支官。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还出现被了称为普雷艾特的官员。它起初是司法官,后来成为军队长官。另外,根据财富和纳税额来划分公民等级的工作,原是执政官的职责,最终由两名被称为监察员的新官员来承担。 有效的权势全部集中在贵族手中引起了平民的愤懑。自公元前509年共和国创立到公元前1世纪在凯撒手中结束,这两个阶级之间经常发生严重的冲突,具体表现为贵族对权力攫取不放,而平民也锲而不舍地追求社会和政治的平等。当时,平民生产食物并提供劳动,使得罗马经济得以发展,他们还是罗马军队的来源。可以说,离开平民,贵族就无法生存。公元前450年颁行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就试图平息这两个阶级间的斗争。公元前445年,平民获得了与贵族联姻的权力;公元前367年,平民获得当选为执政官的权力,随后获得进入元老院的权力。公元前300年,平民获准参加所有等级的祭祀活动,这使得他们在宗教事务上与贵族享有同等的地位。公元前287年,平民大会的立法和决定被认定对所有罗马公民(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有约束力,这是平民最后在权力和影响上取得的最大胜利。这些改革是在没有战争或流血的情况下进行的,尽管他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阶级间的争斗,却避免了内战的发生。在改革政治的同时,罗马人建立起领土霸权。起初,共和国的战争大多是防御性的,但不久罗马人就开始控制周边领土来消弭遭受进攻的威胁。这样,罗马人占领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是地中海世界。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期间,罗马人逐步占领了所有拉丁人和埃特鲁斯坎人的领土。与此同时,他们受到了高卢人的挑战。这些高卢人系凯尔特人的一支游牧民族,他们侵入意大利半岛,在公元前387年占领罗马城,将其夷为平地。公元前295年,罗马卷入了与居住在亚平宁山脉的萨莫奈特人的战争,残余的埃特鲁斯坎人的城市、高卢人部落和一些反叛的意大利人的城市也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战争的结果是,罗马在公元前280年控制了意大利中部。罗马人继续南下征服了南部的希腊城市,在公元前265年控制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了冲突。迦太基位于非洲北部,是腓尼基人建立的城邦,位于今天的突尼斯附近,拥有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当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扩张时,迦太基人正把他们的统治扩展到北非的大部分地区,他们还控制了从西部利比亚到直布罗陀海峡沿岸和西班牙南部的大部以及科西嘉岛、撒丁岛。当时迦太基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强国,控制了地中海地区所有的商业贸易,很多民族屈从隶属于它,向它提供士兵和给养,而它从西班牙金矿和银矿开采中聚敛了大量的财富。 公元前264前146年,迦太基人同罗马人进行了三次战争,由于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因此迦太基人同罗马人之间的战争称为布匿战争。公元前,罗马军队开进西西里岛,拉开了战争序幕。公元前241年,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在埃加迪群岛附近大败迦太基舰队,迦太基人被迫求和,将西西里及其附近的利帕里群岛割让给罗马,并在10年内赔款3 200塔兰特,西西里成为罗马的第一个行省,后来,罗马又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并为一个行省。迦太基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公元前237年,迦太基将领巴卡率军队进入西班牙东南沿海,扩充势力。公元前,汉尼拔(前247前183或前182)出任迦太基驻西班牙军队的统帅。公元前219年,汉尼拔攻占与罗马结盟的萨贡图姆,第二年迦太基与罗马再次发生战争,史称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有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当时,罗马计划派军队进攻北非和西班牙,公元前218年,他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城出发,翻过陡峭的阿尔卑斯山,突袭意大利。在特列比亚河畔,汉尼拔的军队击败罗马军队。第二年春天,汉尼拔又在特拉西梅诺湖畔伏击了罗马军队,获得大胜。汉尼拔率军直逼罗马。罗马城内人心惶惶,乱作一团。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军队又在坎尼大败罗马军队。在此期间,汉尼拔占领了罗马附近的许多地方,罗马人对汉尼拔闻风丧胆。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迦太基军队的劣势也日益暴露,他们远离本土作战,长期得不到后方的支持,后勤补给困难,兵源越来越少。而罗马军队则恰恰相反,他们本土作战,熟悉地形,补给充足。渐渐地,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公元前209年,罗马军队占领新迦太基城,接着,罗马军队又打败了西班牙的迦太基军队。公元前204年,罗马军队远征北非。公元前202年,双方军队在迦太基城西南的扎马进行决战,汉尼拔失败。公元前201年,双方订立和约,迦太基放弃北非以外的一切属地,交出除10艘巡逻舰以外的所有战舰和所有战象,在50年以内,向罗马赔款1万塔兰特,规定非经罗马同意不得与其他国家交战。这样,罗马最终成为西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149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派军队侵入北非,第三次布匿战争开始。虽然迦太基人愿意求和,但罗马人非要拆毁迦太基城、迦太基人迁到离海至少15千米的内陆才罢休。迦太基人只得应战。罗马军队进攻迦太基城,迦太基人坚决抵抗,两年的时间内,罗马人也没有攻入迦太基城。公元前146年春天,迦太基发生饥荒,疾病流行,罗马军队才攻入迦太基城。然后,罗马人把迦太基城夷为平地。迦太基城原有居民25万人,战后幸存的只有不到5万人,即使这5万人也沦为罗马人的奴隶,罗马在迦太基设立了阿非利加行省。与此同时,罗马社会本身也发生了变化。强加给战败国家的赋税和来自被占领城市的战利品,充溢于罗马的国库。在个人生活中,以传统农耕为基础的避免铺张浪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经历着剧烈的变化,人们效仿古希腊时期,把奢华和美好当作地位的象征。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罗马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帝国是一架巨大的造钱机器,创建帝国是一件极其划算的事情。罗马城内的财富堆积如山,而成千上万依赖农耕为生的平民,其土地和房屋却被战争损毁。原本富有的人们又发了战争财,变得更加富有,他们把土地全部买下来,以至于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大庄园在罗马农业中居统治地位。事实上,公元前2世纪,罗马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劳动力经济转变成奴隶经济。这也造成大量的无业游民涌向城市,大批贫穷、不满和愤怒的罗马自由人就集中在罗马城中。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罗马平民和富豪之间的冲突仍连续不断,主要表现为出身普通家庭的罗马统帅、执政官盖尤斯马略(公元前157年前86年)和出身豪门的罗马统帅、独裁官科内利乌斯苏拉(公元前138年前78年)之间的对立。公元前88年,双方的敌对状态引发了内战。马略的军队主要募自最贫穷的阶层,他承诺将战利品和土地分给他们作为服役的代价。这样就造就了一支新型的军队,士兵效忠的不是国家而是他们的统帅。最后苏拉击败了马略,被元老院赋予统治罗马事务的全部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裁官。其后几年,他把权力归还给元老院,结束了公民大会的权力。公元前70年,克拉苏和庞培这两个野心勃勃的人当选为执政官,他们迅速废除了苏拉制定的宪法。由于在亚洲打了胜仗,庞培在罗马大受欢迎,而克拉苏尽管镇压了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却不受欢迎。庞培与其他有前途且日渐重要的将领结盟,这些将领中最得人心的就是出身于贵族世家的才华横溢的统帅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0年前44年)。克拉苏、庞培和恺撒,这三人达成协议,建立了“前三头政治”,这标志着共和国开始走向灭亡。公元前46年,恺撒回到罗马,授意元老院任命他为可以执政十年的独裁者。他被授予统治罗马国家的绝对权力,在任何实际需要时可以不受法律和宪法的约束。两年后,他被任命为终身独裁者,集各种权力于一身。恺撒的绝对权力,使他成为绝对统治者、古罗马皇帝、最高统治者,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君主。一些以罗马共和国为荣的罗马贵族,对他的权力极为愤恨不平。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以盖尤斯卡修斯隆吉努斯和马库斯朱尼乌斯布鲁图为首的一群阴谋家,刺杀了恺撒。但是,反叛者企图和平回归共和制的梦想却在现实中变成了另外一场长达十三年的残酷的内战。恺撒的追随者们建立了“后三头政治”。“后三头政治”由恺撒收养的甥孙马可屋大维(自称卡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屋大维)以及恺撒的部下马可安东尼和马可艾米利乌斯李必达组成。然而得到元老院支持的屋大维不久就与在埃及得到女王克莉奥帕特拉支持的马可安东尼发生了分裂。双方的战争于公元前31年结束,安东尼和埃及女王克莉奥帕特拉在海战中失败,两人于次年在亚历山大城自杀。罗马帝国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灭亡。公元27年,屋大维夺取了恺撒曾经拥有的所有权力,只是在形式上没有作任何关于共和国制度的改变。他确定自己为绝对的统治者,最初他自称为“元首”(罗马的首席公民,这个词就是现代词汇prince的由来),后来称为“奥古斯都”(威严或最高的)。在遗言中,他自诩完成了恢复帝国和平与秩序的使命。他把士兵重新安置在农田里,使第二次布匿战争以来平等拥有土地的梦想几乎变为现实。他将罗马军队由志愿军变成了常备队。这些军队遍及帝国大地,他们把罗马语言和罗马文化传播到欧洲和地中海地区。最后,奥古斯都开始了一个巨大的建筑计划,并充任艺术的保护人,从而使罗马文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他实施了包括巴拉丁山上的阿波罗神庙和其他各种神庙以及罗马广场等许多大型建筑项目。 公元14年奥古斯都死后,罗马经历了一系列的深刻变革。从奥古斯都到图拉真时代(公元98年117年),罗马统治了北非更多的领土、不列颠的大部分、德国的局部、东欧濒临黑海地区,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半岛的北部地区,帝国变得更加强大。在本土,罗马努力建立自己新的准君主统治制度。奥古斯都宣称自己为“罗马的首席公民”,他的继任者们则揭掉了虚伪的面纱,直接称自己为“恺撒”,用以表明他们的皇族血统。奥古斯都死后,罗马的政体更像君主制。尽管奥古斯都由元老院选举出来的做法依旧保持着,但事实上掌权的皇帝在死前就选好了自己的继承人。在这一时期,罗马的文化、政治和法律得到广泛的传播。罗马人在帝国范围内(尤其在那些还没有城市文化的地区)积极建设大型城市居住区,并赋予这些城市与罗马人同样的权力。上层阶级统治着这些城市,他们因此更加效忠于皇帝。帝国成为罗马官僚控制下的唯一中央集权政府。在文化方面,这一时期与奥古斯都时期同样具有创造力。尼禄时期,生活着罗马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塞内加(公元前4年公元65年),他信奉古希腊斯多葛派的学说。一个世纪以后,皇帝马可奥勒留本人也是一个斯多葛派的哲学家。讽刺诗人尤维纳利斯(公元60年140年)和佩尔西乌斯通过挖掘日常生活、城市堕落和人口膨胀问题,创作出反映罗马文化中道德败坏的讽刺诗篇。塔西佗(公元55年117年)则是最伟大的罗马历史学家。 在这一时期,与东方的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其贸易通道主要为“丝绸之路”。这条商路沿用了几个世纪,从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大夏直至中国。公元前1世纪,普林尼在其自然史中抱怨,每年与印度、阿拉伯和中国(赛里斯国)的贸易要花费至少一亿塞斯特斯(古罗马的货币单位)。中国后汉书记载,公元166年罗马皇帝安敦(即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派遣使臣到达中国境内。根据一段史料记载, 罗马人一直想直接与中国人贸易,但为安息(帕提亚人)所阻,因为安息人要保持自己在丝绸贸易上的垄断地位。这段记述为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这些考古发现包括在楼兰和河南发现的埃及衣物和罗马玻璃器,在远东的其他考古发现也间接证明了这点,如在越南南部俄厄发现的马可奥勒留时期和安东尼庇护时期的罗马硬币以及同时出土的一面中国汉代晚期铜镜和各种印度文物。在这一时期,罗马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中包括营建罗马的万神庙和科洛赛姆,后者即罗马圆形大剧场,供角斗士比赛。所有伟大的工程都建造于这一时期,包括大规模的引水系统:罗马城本身有11条引水渠,可将3亿加仑水从周边的山区输送到城市中。在医药方面,罗马人在公元12世纪取得了显著进步。盖伦可能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一位医学家,他生活在2世纪末,动脉血液循环是其最重要的发现。在经历了一段内外混乱之后,戴克里先登基(公元284年305年在位)。作为一个性格坚强和讲求实际的士兵,他认为帝国太大难以用一个中央机构管理,决定将其一分为二。西半部由同僚马克西米安努斯统治,政府所在地在罗马;他自己统治东半部分,以土耳其的尼科米底为中心。在两个奥古斯都之下,各设两个官员叫做恺撒,负责管理事务并在皇帝去世后掌权。这样保证国家后继有人,而且这些继承人已经有过管理帝国的经验,可以防止无能之辈控制政权。这是一项英明的决策,再佐以其他改革措施,帝国统治得到了稳定。戴克里先是第一个敢于打破罗马传统的皇帝。他将权力东移,在土耳其的尼科米底进行统治。他吸收了东方的君主制思想,给自己冠以“君主”的头衔。公元305年,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努斯隐退后,这种苦心经营的制度立即崩溃。一年之内,君士坦丁(公元306年337年在位)夺取政权。像戴克里先那样,他最初只统治帝国的一半(西部),到了公元324年,他却再次将帝国合二为一。同时,他在自己的城市君士坦丁堡建都,该城原是古罗马城市拜占庭,现在称伊斯坦布尔。像戴克里先一样,君士坦丁受到东方生活方式和君主制观念的影响,他宣布帝国的统治为世系制。公元313年公布米兰敕令,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他是第一个皈依基督教的皇帝,促使这种信仰尤其在帝国的东部广泛流行。基督教不得不从一个犹太人的、反政府的、包含许多抵触行动的宗教转变为一个国教,用以服从仍然具有神圣特性和绝对权力的君王利益。相应地,君士坦丁于公元325年在尼西亚召集了一个基督教主教大会,确立了基督教的正统地位。所编订的基督教信经就是尼西亚信经,现在仍然是东正教的基本教义。君士坦丁死后,他把帝国分给自己的儿子们,没想到他们立即开始争夺统治整个帝国的权力。公元4世纪,罗马进入政权更替和内乱频繁的历史时期。公元4世纪末,狄奥多西(公元379年395年在位)掌权,罗马重新统一在一个皇帝之下。公元年,罗马帝国终于分裂为东西两部。公元410年,日耳曼的一个部族西哥特人迫于匈奴人的追逐迁徙至意大利北部,后来占领并洗劫了罗马。从公元451年到453年,罗马土地被匈奴首领统治。公元455年,又一蛮族汪达尔人占领了罗马。公元476年,奥多亚克废除罗马皇帝后自立为帝,权力从罗马人手中转移到蛮族军事首领手中,中世纪由此开始。罗马文化为西部的欧洲部族和东部的拜占庭人所继承,他们使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政治模式、社会结构、艺术和思想得到了不朽的延续。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 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公元二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整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庙后墙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渐趋衰落。 古罗马的建筑对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不仅是从时间先后来说的,而且是从建筑艺术的根本风格来说的。这种根本风格的内容就是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不过,这种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在古罗马建筑中又有了新的含义,正是这种新的含义,推动了古罗马建筑艺术在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础上的大踏步地前进。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的、现实的人的崇拜的直接表现,所表现的人的意识,也已从群体转向个体,“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上的享受”。正是在这样一种意识的左右下,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式特点。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世俗的人意。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古希腊最杰出的建筑艺术都与神有关,而神庙的辉煌更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使用,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例如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组成,它的上面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古罗马建筑和中国古建筑的异同古罗马建筑的特点:古罗马建筑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叠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古罗马建筑特色古罗马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章,是人类创造的建筑奇迹。对希腊艺术的模仿是罗马艺术的原动力,但是这并不影响罗马艺术本身的发展并形成独有的特色。古希腊建筑充满了对神的崇拜,为人类留下了充满理想美的断臂维纳斯;而古罗马建筑充满了对英雄的崇拜,为后人留下了古罗马大角斗场和凯旋门。总结起来,古罗马建筑有以下三点特色:一、 结构特征:雄伟、实用,注重内部空间。1.古罗马大角斗场:公元72年,大角斗场由维斯巴西安皇帝开始修建,公元8年由其子蒂托斯皇帝隆重揭幕。据说它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以后之后,为庆祝胜利和夸耀帝国强大的武力,强迫8万犹太俘虏修建而成。后在三世纪和五世纪重加修葺。它是罗马帝国强大的标志。它就如同奋战在它里面的角斗士一样,是力量和强壮的象征,流露出的是一种罗马帝国异常雄壮的霸气,是一种略带看似不修边幅的粗犷。整个角斗场像是一座庞大的碉堡,占地20000平方米,围墙周长527米,长轴188米,短轴156米,墙高米,相当于一座19层的现代楼房的高度。场内可容5万观众。 整座建筑用巨石和红砖砌成。外观似正圆形,俯瞰实为椭圆形。围墙分四层砌成,一、二、三层均为半露圆柱装饰。每两根半露圆柱之间是一座长方形拱门,一、二、三层合计有拱门80座,使整个建筑显得宏伟而又秀巧、凝重而空灵。第四层外墙由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并建有梁托,露出墙外,供举行盛会之日,悬挂天蓬,为观众遮荫。整个建筑极像一个现代的圆形剧场或圆形运动场。场中心角斗用的舞台,长约86米,最宽处63米,也呈椭圆形,是斗兽、竞技、赛马、歌舞、阅兵与进行模拟战争的场所,也可在场内灌水成池,供观赏水战之用。为了安全,舞台四周还专门建有护墙,使之与观众座席隔开。皇帝的包厢和执政官、元老们的贵宾座,则用整块大理石雕琢而成。竞技场专门建有四座大型拱门,供拥挤的观众分散进出之用。竞技场内部为阶梯形席位,架在三层呈放射状的混凝土筒形拱上。每层80个喇叭形拱,它们在外侧被两圈环形的拱廊收齐最后加上一堵实墙,形成五十米高的里面。喇叭形拱在里面上开口,每层有80个开口,底层为敞廊入口,上两层为窗洞。看台逐层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喇叭形拱里安排楼梯,分别通向各区的看台。观众购票之后,以纵过道为主,进入各自的看区。然后以横过道为辅,进入自己的座位,井然有序,不会混乱。这种设计,时至至今,还一直沿用,近乎没有大的变动。2.罗马万神庙万神庙建于罗马皇帝的继承人图拉真哈德良时代(公元117138年)。万神庙原建于阿格里巴时代,后被焚毁。重建的万神庙又叫“潘提翁”神庙。这座神庙是继希腊神庙艺术的又一发展。万神庙作为祭祀众神的圣殿,来源于希腊人信奉的多神教,那里每种神都有他自己的神庙,如雅典娜神庙、宙斯神庙等等。罗马的宗教信仰基本上也承袭希腊遗风,但在伊特鲁里亚的影响下,罗马人把诸神集中起来供奉,即在一座神庙内设几个圣殿。这种从外观上看比较封闭的拱顶结构,其实在内部是由门廊和神殿两大部分组成。门廊由两排克斯林式的柱子支撑着一个半三角形额墙,宽3米,深1米,后部则是一个巨大的圆形神殿,直径为43.米,墙厚达6.2米。关于这个大圆顶过去一直说认为是用砖合混凝土制成的,并认为圆顶是搁在第二层上面的。经本世纪三十年代修复这座神庙时发现,过去的判断是错误的,实际上这个大圆顶里并无砖砌的骨架,圆顶也不是搁在第二层上,而是搁在第三层上,它简直像一顶扁而浅的无檐帽。由于外表装修细致,二三层之间的构架十分严密,才给人以整个大圆顶的错觉。如此大胆的空间处理,在西方建筑中可以说是罕见的。而这个半圆球顶正是这栋建筑物的最精彩部分,它的开间开阔,垂直的顶高几乎与圆形直径相差无几。四周无一窗户,唯有从圆拱的顶端天窗射入日光。因此,人在这个圆顶下好像处在一个厚重的围壁的包围之中,给人以一种恒定宏阔的神秘印象。任何声音都可以在这里互相撞回,空间的共鸣性骤然增大。这种围合性的空间感,造成了信神者内心的超然力量,它是一种静态的力量,但是又会让人持续的感到压力。万神庙内部的艺术处理可以说是非常成功,虽然它内部空间是单一的,有限的,但是十分完整,几何形状单纯明确而和谐,像庙宇本身那样开朗、阔大而庄严。建筑史家说它是“把古希腊的回廊移进了室内”的结果,这是罗马神庙建筑中典型的帝国风格。3.卡拉卡拉浴场公共浴场是一种功能综合性的建筑。古罗马人洗澡是边洗边蒸,蒸洗结合,而且特别讲究按摩,他们征服到哪里,就把洗浴和按摩带到哪里。在希腊化时期,浴场里只有浴池和体育锻炼场所。罗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