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36602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习题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解析: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指百家争鸣,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答案:A2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礼治 B无为而治C仁政 D兼爱解析:A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B项是道家老子的主张,D项是墨家学派的主张,“仁政”是孟子的核心思想且与题意相符。答案:C3墨子说:“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A打倒封建阶级 B加速社会流动C推动士阶层兴起 D保障社会平等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官吏和百姓的地位贵贱不应该长久保持不变,有能力的就举荐为官,没有能力的就免官为民,墨子的这一理想一旦被社会接受,必将加速社会流动,故B项正确。答案:B4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与此意相符的是()A万物齐一 B超然旁观C鄙视权威 D顺应自然解析: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思想,他认为“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人只能顺应自然,不可能改变自然,君主必须无为,而臣下和百姓还是要有为的,万物齐一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超然旁观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鄙视权威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顺应自然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5法国社会史学家谢和耐在叙述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时说: “君主并不需要使用特殊人物,也无需依靠运气。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某学派”是()A道家 B儒家C法家 D墨家解析:“道德品质并无作用,甚至还会将事情弄糟,因为它会赋予有德之士以危及君主与法律权威的权力从而导致国家的覆亡。”该学派否定道德教化和“仁政”“德治”,主张加强君主的权威,符合法家的观点,因此选C。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军备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请回答:(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3)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答案:(1)关键:取信于民。统治者应“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2)“民贵君轻”的观点。(3)继承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基础巩固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同归而殊途,致而百虑。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从不同阶层、群体出发,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因此答案选B项。答案:B2阅读表格,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思想家思想主张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制天命而用之”A.教育思想 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解析:由材料中的主张可以看出早期儒学家都强调统治者应重视人民的思想,这是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答案:C3春秋战国时期,认为“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的思想家属于()A道家 B儒家C法家 D墨家解析:根据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行仁政而生”指的是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因此应是儒家。答案:B4明代列仙全传中有一幅插图,并配有“隐居九疑山,开凿九眼泉,炼得仙药和酒饮,家人三百尽飞天”的诗文。你认为那幅图画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练得仙药”“飞天”等信息可知题中图文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答案:C5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A人情关系 B道德规范C法制建设 D礼仪秩序解析:材料中“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的含义是只要实行严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法律,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儒家倡导的治国理念,与材料主旨不符合。答案:C 能力提升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和“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是吻合的,所以本题答案选B。答案:B7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孟子 B韩非C墨子 D荀子解析:孟子主张德治,韩非主张法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题干材料强调“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意即用儒家思想中的礼仪教化,用法家思想进行矫正,儒法并用,是荀子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答案:D8.如图为范增国画精品竹林七贤,所绘为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皆豪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解析:由图片和材料信息可知,“竹林七贤”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饮酒、纵歌,狂放不羁,隐逸行乐。其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老庄学说中避世思想的影响。答案:B9“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世异则事异”,世道不同了,事物改变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所以B项正确。答案:B10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广为流行,其中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最为著名,这些学派的思想()A都要求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国家B都强调尊卑等级关系,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D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解析:A项只能体现法家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观点,与题意不符;强调尊卑等级关系的是儒家思想,主张“贵贱有序”,B项排除;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C项排除;中国古代的文化学术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其源头,百家争鸣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11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各种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梦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中国梦的方位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中国梦”是什么。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当时孔子的梦想“偏离历史方位”的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三个观点进行说明。(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庄周梦蝶”故事的作者要表达的基本主张。简要分析这种思想与当时社会变革的关系。答案:(1)孔子的“中国梦”:恢复礼治,恢复西周的政治(礼乐)制度。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孔子的“梦想”在某种程度上是历史的倒退,“偏离历史方位”,必然是一种空想。(2)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民贵君轻”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井田制;奖励军功,提倡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秦国实力逐渐强大。(3)主张:齐物论,逍遥的人生观。关系:庄子是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表,面对社会变革的大潮,其采取了避世的态度,这种主张阻碍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