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2 人民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33069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2 人民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2 人民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2 人民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徘徊中前进”局面 的出现;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拨乱反正及其成果和关于建国 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基本史实,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一些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综合归纳历史相关知识点的 能力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课前通过指导学生分组查找、整理相关背景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史料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的分析总结及对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讨论来认识这一段历史,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拨乱反正等内容,进一步形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从思想上和路线上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党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变化。启发学生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培养学生参与改革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历史意义。难点:“两个凡是”的方针错在哪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文革”中的错误和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教学策略、课时安排】多媒体辅助教学;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将相关的教具制成幻灯片或多媒体课件。布置、 指导一部分学生通过互联网、课外读物或其他途径搜集反映家乡改革开放前后巨变的材料(图片、邮票、实物等),并进行整理分类。学生下载的图片拷入计算机 中。安排、指导一部分学生了解本课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相关知识,并分组准备模拟讨论。【教学过程】检查预习:个别抽查(1) 、教学基本流程导入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历史性的跨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小结(2) 、教学情景1、 导入: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故事,刚才的这首歌唱出了人民对邓小平的崇敬之心,我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实行改革开放的?2、 工作重点的转移问题1: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会议上确定转移的?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问题2: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是怎样转移?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怎样的意义呢?答案见书。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深层的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找出答案,教师点拨。3、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基本问题:(1)概念: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根本目的:解放生产力,(5)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二次生产关系革命)。(6)必要性:计划体制存在的严重弊端。问题3: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在农村兴起?农业大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有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见书P53)问题4:农村的改革是怎样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体)(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全国推广)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问题5:农村的改革有什么作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问题6:、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国营企业是如何进行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政企分开,商业市场体制,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形式经济,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等。设计意图:全面了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教师总结归纳。4、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问题7: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城市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设计意图:从理论上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师生活动:学生看书讨论答案,教师点拨。5、 历史性的跨越问题8:全面概括历史性跨越的背景、标志、内容、意义。背景:(1)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国内政治经济低谷信仰危机、外商撤资标志: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内容:关于党的基本路线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 关于判断实践的标准 关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关于发展问题意义: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2)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设计意图:正确的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建立的背景过程。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教师讲解。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9:概括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及十五大的内容?答案见书。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会议内容,掌握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师生活动:学生看书,教师讲解归纳。7、 小结合作探究: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又有哪些区别呢?前提不同:前者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进行的,后者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提下进行的性质不同:前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经验,更好地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后者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政策,是帝国主义为了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中国而提出的结果不同:前者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后者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课堂检测】1、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 A、肯定了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B、转移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D、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2、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3、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D ) A、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B、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C、让世界认识中国D、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最早进行对外开放的省份是( C ) A、广东、浙江B、广东、广西C、广东、福建D、海南、福建5、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设的标准应当是( C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 B C D【课后练习】完成练习册【教学反思】课时安排稍显紧凑,学生消化时间较少。在授课过程中赢注意教学重难点的突出,把握好课堂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