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30821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植物激素( )A. 脱落酸 B. 吲哚乙酸 C. 丙酮酸 D. 赤霉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植物激素主要包括吲哚乙酸、脱落酸、乙烯、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五大类;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是糖、蛋白质相互转化的中间物质,不属于植物激素。考点:考查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点评:难度较小,熟记植物激素的种类。2.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A. 尖端、尖端、尖端B. 尖端、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下面的部分D. 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尖端【答案】B【解析】胚芽鞘的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弯曲生长的部位是尖端下部的一段,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3.温特通过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下列对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温特将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B. 放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的胚芽鞘是实验组C. 放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的胚芽鞘是对照组D. 该实验中琼脂块上所放的胚芽鞘尖端的数量为无关变量【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温特的实验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其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详解】1928年,温特所做的实验流程是: 实验组:将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未放琼脂块的一侧弯曲生长;对照组: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某一侧,结果胚芽鞘不弯曲,不生长。可见,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琼脂块上所放的胚芽鞘尖端的数量为无关变量该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综上分析,A错误,B、C、D正确。【点睛】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理解与生长素的发现有关的实验过程、结果及其实验结论的形成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4.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些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A. 实验一证明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B. 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 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会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D. 实验四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生长素【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示意图”为依托,考查学生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能力。【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实验一的自变量为尖端是否感光,感光向光弯曲生长,否则直立生长,因此证明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A正确;实验二中,无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尖端与下部用琼脂片隔断的胚芽鞘可以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实验三的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果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对侧生长,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会造成胚芽鞘的弯曲生长,C正确;实验四将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未放琼脂块的一侧弯曲生长,但因缺乏“将未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的对照组,没有排除琼脂块的作用,所以“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的实验结论的得出是不严密的,D错误。【点睛】根据各实验的处理来确定自变量,进而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找出实验中各种变量,并对变量的控制方法或检测方法进行深入理解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应建立起“自变量和无关变量会影响因变量(即实验结果),但实验结论应该描述为自变量导致因变量(即实验结果)的产生”这一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的基本模式。生长素发现的经典实验的实验结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明确: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含量的是否发生变化;生长与弯曲状况等。5.如图为研究生长素(IAA)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初始时,琼脂块中不含IAA,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琼脂块中都有IAA,B. 琼脂块中都有IAA,C. 琼脂块中都有IAA,D. 琼脂块中含有的IAA分别与中的相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能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移动,但由于胚芽鞘尖端中间有不透水的云母片隔着,使生长素不能向背光一侧移动,因此。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因此没有尖端存在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因此。由于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因此和中均不含生长素。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运输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6.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 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 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D. 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只能“单向”进行的生理过程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质壁分离、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血糖调节、ATP与ADP的转化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移动是双向的,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由细胞液渗透至细胞外液的数量多于由细胞外液透过原生质层渗透至细胞液的数量,细胞表现为失水, A错误;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正确;当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偏高时,机体通过调节作用,葡萄糖合成肝糖原的过程加快,当血液中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会水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因此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可双向进行,C错误;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ADP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因此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可双向进行,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进行横向联系,即对教材中与某一知识有关的内容横向辐射,进行归纳。例如本题,可以“双向或单向”进行的生理过程为中心,进行横向辐射。7.为了研究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原因,科学家曾做了下列实验:切取燕麦胚芽鞘的顶端,按下图所示分别插入云母片;把A和B分别置于完整的琼脂块上,C和D分别置于中间分开的琼脂块上;再把A放在暗处,B、C、D沿箭头方向照光。若A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相对值为100,则B、C和D的各值如图所示。下述关于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结论,错误的是()A. 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合成B. 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 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D. 背光一侧生长素合成得多,向光一侧生长素合成得少【答案】D【解析】A和B胚芽鞘下面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几乎相等,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合成,不受云母片插入的影响,A正确;C和D的自变量为插入的云母片是否将胚芽鞘的尖端完全阻隔,结果C和D胚芽鞘下面的两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总含量相等,但D胚芽鞘下面的左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明显大于右侧,且与A对比,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横向运输,B、C正确,D错误。8. 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B. 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 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D. 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答案】C【解析】A摄入高糖食品会使人体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浓度,从而使血糖浓度回落,A正确;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作用,使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B正确;C病毒感染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人体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出的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再由吞噬细胞吞噬处理,从而将病毒清除,C错误;D单侧光下,植物茎部尖端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促进伸长作用明显,植物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D正确。【考点定位】血糖平衡、体温调节、免疫调节及植物激素调节【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有血糖平衡、体温调节、免疫调节及植物激素调节等相关问题,所以必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采用逐项分析和排除的方法综合作答。9. 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这一现象说明( )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由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素能由顶端运输到下部A. B. C. D. 【答案】C【解析】胚芽鞘生长,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并且能由顶端向下运输,给予单侧光照,胚芽鞘不弯曲,说明云尖端后的胚芽鞘不能感受光刺激,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考点定位】植物激素调节10.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 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 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 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答案】C【解析】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A到B。所以处理甲图中A端可以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A错误;处理甲图中B端,不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错误;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乙图的B到A。处理乙图中的A端,不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错误;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正确。11.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没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左侧,使其基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多,所以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正确;由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的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直立生长,错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的胚芽鞘尖端,其尖端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不能横向运输,因而只能直立生长,错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的右侧,使右侧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导致左侧基部生长素浓度大于右侧的,因而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正确;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的尖端下面,则生长素不能运输到基部,不能促进基部生长,因而燕麦胚芽鞘不生长,错误所以引起燕麦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只有故选:D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1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是很少的B. 在幼芽中是从形态学上端转向形态学下端C.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不需要能量D. 单侧光下燕麦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可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运输、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因此在植物体内含量是很少的,A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错误;单侧光下,燕麦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可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植物激素的内涵、生长素的运输、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13.下图是4棵相同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号和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一孔,使光线能射入。如果要研究光和茎生长的关系,可选择的装置是()A. 和 B. 和C. 和 D. 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照射单侧光,重力等其他影响茎生长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为了排出重力对幼苗生长方向的影响,所以蚕豆幼苗应该竖直放置。故B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植物向光性的因素和实验设计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实验设计能力。14. 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A. cf=da=b=e=gB. fad=eb=gcC. ca=fd=eb=gD. fa=b=d=egc【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不感光,又正中央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所以a、b中生长素量相等由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所以c中没有生长素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因此,在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情况下,尖端生长素横向运输,再向下极性运输,导致胚芽鞘下的琼脂块生长素分布不均匀,f多,g少;但如果正中央插入生长素不能透过的云母片,生长素无法横向运输,所以d、e中生长素量相等因此,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七个空白琼脂块中所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fa=b=d=egc。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植物顶芽的生长素可以向生长素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 )A. 自由扩散 B. 被动运输 C. 主动运输 D. 渗透作用【答案】C【解析】A、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动力是浓度差,故A错误;B、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动力都是浓度差,故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生长素能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故C正确;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而生长素属于溶质,故D错误16.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 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B.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C.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详解】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实验结果显示,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可使上胚轴切段生长,而空白琼脂块则不能使上胚轴切段生长,据此可说明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A 正确;实验中虽有单侧光照,但上胚轴切段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因此不能证明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B 错误;因实验中未设置上胚轴切段倒置的实验组,所以不能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C错误;由于缺乏含有胚轴切段顶端部分的对照实验,所以该实验不能直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D错误。【点睛】图示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因变量为上胚轴切段是否生长,光源是无关变量。据此以图示呈现的实验结果(有生长素来源则切段生长)为切入点,围绕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等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17.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 生长素由内分泌腺产生D. 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A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生长素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C错误;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而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极少,D正确。【点睛】识记和理解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等相关知识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18.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植物向光性。单侧光会使得生长素在背光侧的浓度高于向光侧,由于植物匀速转动,暗箱右侧开有小孔并有光照射进入,植物会出现向光生长的特点,答案为B。19.用燕麦幼苗做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紧贴在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将直立生长B. 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将向左弯曲生长C. 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D. 的两侧生长素浓度不相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X=Y,所以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将直立生长,A正确;由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为,所以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右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生长快,将向左弯曲生长,B正确;由于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为,所以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右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生长快,C正确;虽然有左侧单侧光的照射,但是胚芽鞘在匀速旋转,则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X=Y,所以的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D错误。考点:本题以实验为背景,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20.下图左侧为燕麦胚芽鞘所做的处理,那么一段时间后,右侧在图示位置时,其生长情况依次是:( )A. 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 向右弯曲B. 向右弯曲 向左弯曲 向左弯曲C. 向左弯曲 直立生长 向右弯曲D. 向右弯曲 直立生长 向左弯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图可知,胚芽鞘给以右侧单侧光照,因此生长素在左侧分布多,即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AB。去尖端的胚芽鞘放置A的一侧胚芽鞘生长比放B的一侧快,因此弯向B生长,即向右弯曲;去尖端的胚芽鞘放在转盘上,匀速旋转,仍然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高,放置A的一侧胚芽鞘生长比放B的一侧快,因此弯向左弯曲生长;由于胚芽鞘尖端去掉,不能感受单侧光照,仍然弯向B生长,即向左弯曲。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研究植物生长素,设计了右图所示实验来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了转移,还是使生长素发生了分解。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能促进胚芽鞘生长,原因是生长素促进了细胞生长B.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了分解C.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了转移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B、C、D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a、b、c、d四组胚芽鞘的长度【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发生了转移,还是使生长素发生了分解”的实验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详解】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沿着与去尖端的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促进了细胞的伸长生长,进而促进胚芽鞘生长,A正确;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暗处的琼脂块A与B中收集到的生长素的量相同,若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了分解,则琼脂块C中收集到的生长素的量小于D,且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量的大小关系为CABD,因此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B正确;若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了转移,则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量的大小关系为CABD,所以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C正确;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单侧光照的有无,因变量是A、B、C、D四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而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是通过a、b、c、d四组胚芽鞘的长度来加以体现,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内涵与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据此明辨:若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了分解,则四个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关系为CABD;若单侧光使生长素发生了转移,则四个琼脂块中收集到的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关系为CABD。在此基础上,围绕“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生长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判断各选项的正确与否。22.实验表明,IAA的短距离运输以细胞到细胞的方式进行,且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其中输出与PIN蛋白相关。PIN蛋白会通过胞吐(依赖于生长素应答因子ARF)输出IAA,图2为部分作用机理。据图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A. 从图1可知,IAA的运输只能从胚芽鞘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B. IAA、AUX/IAA与TIR 1蛋白结合,促进IAA输出C. 虽然IAA输入与输出细胞的载体不同,但均消耗ATPD. TPL与AUX/IAA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有助于IAA的输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图1显示:一段时间后,与形态学下端(B侧)接触的受体琼脂块中含14C-IAA,而与形态学上端(A侧)接触的受体琼脂块中不含14C-IAA,而者对比,说明IAA只能从胚芽鞘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即极性运输,A项正确;分析图2可知,当IAA、AUX/IAA与TIR 1蛋白结合,促进AUX/IAA分解为碎片,促进PIN蛋白通过胞吐输出IAA,B项正确;IAA的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IAA输出与PIN蛋白相关,其方式为胞吐,胞吐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TPL与AUX/IAA蛋白结合物含量升高,生长素应答因子ARF不能行使其功能,不利于IAA的输出,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IAA的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3.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长情况是()A. 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B. 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C. 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 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答案】B【解析】一玉米幼苗水平放置固定在支架上,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玉米幼苗各部位均匀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该幼苗茎和根的生长素分布不受重力的影响,生长素在根部均匀分布,根水平生长。暗室内的光源通过透光孔照射到该幼苗的茎部,导致茎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使茎的背光侧生长速度快,所以茎向下弯曲生长。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影响生长素分布的因素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应以题意中的“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和图示中的“光源位置”为解题的切入点,结合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和植物茎的向光性的原因分析作答。24.选取长度相同的幼苗,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给予光照,在不同时间测定胚芽鞘伸长的长度,结果如图乙。能正确表示对照组、实验组光照侧和背光侧胚芽鞘伸长长度的曲线依次是()A. B. C. D. 【答案】B【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对照组的胚芽鞘伸长长度应介于实验组向光侧与背光侧之间,即曲线;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生长慢,对应曲线;背光侧生长快,对应曲线,故选B。【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25.根据有关知识分析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A、B、C、D四块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情况为_。(2)若给你一些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并利用上述有关材料,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结论,则实验设计方案为: 取四个相同的去除尖端的胚芽鞘。 把_。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四个胚芽鞘的高度。实验结果:_。(3)若把甲组放在匀速旋转的圆盘中央,光照保持不变,则生长素的含量状况为A_B。(4)_和_是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因素,后者也是植物向光性形成的原因。【答案】 (1). AC=DB (2). A、B、C、D四块琼脂块分别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 (3). 四个胚芽鞘均生长,它们的高度是AC=DB (4). 等于 (5). 重力 (6). 单侧光照【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详解】(1)甲组中,插入的载玻片将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纵向分隔为两部分,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尖端横向运输的同时进行极性运输,导致A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大于B;乙组中,插入的载玻片将胚芽鞘尖端完全纵向分隔为两部分,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受阻,导致琼脂块C、D中生长素的含量相等;综上分析,图中A、B、C、D四块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情况为ACDB。(2) 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不同,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因此,若要设计实验证明四块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情况为ACDB,则应将A、B、C、D四块琼脂块分别置于四个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四个胚芽鞘的高度。因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其结论是已知的,即四块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情况为ACDB,所以实验结果是:四个胚芽鞘均生长,它们的高度是ACDB。(3) 若把甲组放在匀速旋转的圆盘中央,光照保持不变,则胚芽鞘的尖端接受均匀的光照,此时生长素的含量状况为A等于B。(4) 重力和单侧光照均可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后者也是植物向光性形成的原因。【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中的“单侧光照、载玻片的插入位置”这一信息和解题的切入点,再依据题意将其与所学 “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及其作用”等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这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图文结合,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26.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为了研究植物体的向光性,设计实验如图所示。A琼脂块上放有胚芽鞘尖端,B琼脂块上没有胚芽鞘尖端。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温特之前,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_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温特推想这种物质也可以扩散到琼脂块中。(2)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的现象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_。(3)和的现象均表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_(多、少)的一侧弯曲生长;设置和组的目的是排除_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中进行,其原因是该物质分布会受到_的影响。(4)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_。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根据其作用取名为_。【答案】 (1). 尖端 (2). 促进生长 (3). 少 (4). 琼脂块 (5). 光 (6). 多 (7). 吲哚乙酸 (8). 生长素【解析】【分析】由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 在温特之前的科学家研究初步认为,胚芽鞘向光生长是由胚芽鞘尖端部位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后引起的。(2) 是将曾经放有过胚芽鞘尖端的A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该胚芽鞘直立生长,说明A琼脂块中确实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且这种物质的作用是促进生长。(3) 和都是将A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切面的某一侧,结果胚芽鞘均向放置A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能够向该物质分布少的一侧弯曲生长;和组的空白琼脂块中不含尖端产生的物质,因此设置和组的目的是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由于该物质分布会受到光的影响,所以该实验应在黑暗环境中进行。(4) 自然界中,植物体在单侧光照的条件下,该化学物质在背光侧分布较多,向光一侧分布较少,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向光弯曲生长。后来的研究发现,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因其能促进生长,所以取名为生长素。【点睛】温特实验中利用琼脂块的透水原理,使其作为携带“影响物”的载体。实验结果的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是否有生长素来源及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含量的是否发生变化;生长与弯曲状况等。2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温特等人通过实验方法测得玉米胚芽鞘生长素的侧向再分配如图所示。材料2有学者利用气相质谱等物理化学法测得向日葵下胚轴、绿色萝卜下胚轴和黄化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素分布如下表所示。用同样方法还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向日葵、萝卜和燕麦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1)材料1说明,生长素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的分布规律是_,由于生长素有_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向光生长。(2)材料2的黑暗处理起什么作用?_。材料2是否支持材料1的观点?_,原因是_(3)材料2的学者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应该是_【答案】 (1). 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 (2). 促进生长 (3). 对照 (4). 不支持 (5). 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测得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 (6). 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解析】【分析】本题以“材料信息”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 分析材料1的信息可知:经单侧光照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降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且无论有无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含有的生长素总量基本不变,说明受到单侧光照射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由于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所以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2)分析材料2的表格信息可知:黑暗处理与单侧光照射形成对照。由于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测得的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所以材料2不支持材料l的观点。(3) 由于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所以可认为:萝卜宁、黄质醛等物质可能是生长抑制剂,从而抑制了向光侧的生长。【点睛】以材料1 与2呈现的“实验数据”为切入点,结合题意“测得萝卜下胚轴的萝卜宁、向日葵下胚轴的黄质醛等物质向光侧多于背光侧”并围绕“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28.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1)方法步骤: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处理。接通台灯电源24小时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_装置,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_装置,而玉米幼苗弯曲生长的是_装置。(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根据_号和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引起的。根据_号与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系。根据_号与_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_。【答案】 (1). 3、4、5 (2). 2 (3). 1、6 (4). 1 (5). 3 (6). 1 (7). 2 (8). 1 (9). 4 (10). 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解析】【分析】本题以“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向光性产生的原因、生长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是否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详解】(2) 1、2、4号幼苗所在的纸盒在右侧开孔,光线由开孔射入,营造了一个单侧光照的环境;3、5、6号幼苗所在的纸盒无开孔,光线无法射入,营造了一个黑暗的环境。1号幼苗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到单侧光刺激,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因此1号幼苗将向光弯曲生长;2号幼苗因没有胚芽鞘的尖端,无生长素来源,所以基本不生长;3号幼苗无光照,生长素分布均匀,因此直立生长;4号幼苗胚芽鞘的尖端用锡箔小帽罩住,不能感受到单侧光刺激,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直立生长;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沿着与5号去尖端的幼苗的接触面均匀向下运输,所以5号幼苗直立生长;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沿着与6号去尖端的幼苗的切面左侧向下运输,导致6号幼苗向右弯曲生长。综上分析,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3、4、5号装置,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2号装置,而玉米幼苗弯曲生长的是1、6号装置。 (3) 1号和3号装置的自变量是有无单侧光照射,因此根据1号和3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产生向光性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1号和2号装置的自变量是玉米幼苗的尖端的有无,所以根据1号和2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与否有关。1号和4号装置的自变量是玉米幼苗的尖端是否感受到单侧光刺激,因此根据1号和4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根据5号和6号装置的自变量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的位置不同,所以根据5号和6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只能说明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点睛】(1)实验结果预测,其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有生长素的来源则可能生长;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生长素若均匀分布,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抓住了问题的实质,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就很容易判断出各装置幼苗的生长状况。(2)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以6组装置处理的差异及对其中的玉米幼苗胚芽鞘生长情况的预测为解题的切入点,运用所学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明辨各问题情境的自变量,进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