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30729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C实行余粮收集制D禁止自由贸易解析: 考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关于如何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希望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错误的探索;之后,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这是与当时的国情相符合的正确探索。B、C、D三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答案:A2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攀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发展国家资本主义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解析: 本题中C、D两项与列宁无关,是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措施。A项说法错误。联系材料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等信息,即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本题选B项。答案:B 3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20世纪20年代苏俄经济建设时期国家经济政策体制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是一场军事革命,故应排除;B项是公有制禁止商品流通,故应该排除;D项形成于1936年故也应排除;而新经济政策是在落后的小农国家里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生产符合题干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答案:C4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A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B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解析: 本题从新经济政策特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A5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近现代经济建设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推断出A项错误;针对“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指的是民生问题,符合要求的是B项;C项指的是1918年1921年春天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指的是1921年1928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故应该排除C和D项。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答案:B 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18年夏至1920年春为第一阶段,1920年春至1921年春为第二阶段据苏俄中央统计局统计,19181919年度在26个省运达的粮食总量中有56%是粮食投机小贩运来的。城市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以10倍的高价从黑市上购买食品和日用品。1919年春,在15个城市居民面包消费量中,从黑市上购买的占60%。经济状况的极端恶化,使人民的生活陷入空前的困苦中。人们连续几年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由于饥荒和营养不良,流行性疾病一度泛滥。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苏联的共产主义载于世界历史杂志(1)根据材料一,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苏俄政府在农业和商业上的对策。(2)根据材料归纳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点。答案:(1)问题:粮食投机现象严重;城市消费品奇缺;城市的实际物价飞涨;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对策:农业上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或:农业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商业上允许商品买卖(或实行自由贸易)。(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基础巩固1下面是列宁和一位老农的对话,列宁:依你看,现在的农村主要问题在哪里呢?老农:我看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导致老农失去干活兴趣的主要原因是()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B粮食税的征收C农业集体化的推行D农产品收购制的实行解析:“现在主要问题是庄稼人失去了干活的兴趣。政府拿走的太多了”说明当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粮食税的征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的推行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的,故C项错误;农产品收购制的实行与材料“政府拿走的太多了。农民干得多干得少,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反正都给拿走了”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当时,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利用货币、市场的作用,实行商品流通,盘活经济B国内战争政策造成粮食短缺,经济困难,面临困境C为解决苏维埃政权的内忧外患,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苏联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以发展工业解析:“利用货币、市场的作用,实行商品流通,盘活经济”属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得知,当时国内战争政策造成的经济困难是多方面的,并非单纯是粮食短缺的问题,故B项错误;由材料“生存斗争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采取了种种非常措施”得知,苏维埃政权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正确;苏联强化对农业、企业的指令性计划以发展工业是在斯大林时期,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3“我们处于空前未有的破产状况,我们不得不在大战之后又承受一系列内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任何其他可能性,而只有立即实行最大限度的垄断。”列宁这番话主要针对的是()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D土地国有化的实行解析:据材料“我们不得不在大战之后又承受一系列内战,而只有立即实行最大限度的垄断”可知这与苏俄内战时期(1918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列宁这番话主要针对余粮收集制的实行,故A项正确;固定粮食税的实行是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一项农业政策,不是内战时期,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的实行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故C项错误;土地国有化的实行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A4列宁认识到:“在经济战线上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到的任何一次失败都要严重得多,重大得多,危险得多。”导致了这次“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粮食税的征收解析: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过去后,苏俄仍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俄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A项正确。答案:A5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由此苏俄()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推行了“新经济体制” D开展了农业全盘集体化解析:材料中“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表明是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新经济体制不等于新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是在斯大林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61928年7月5日,斯大林说:“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建设工作不是从军事共产主义开始的,而是从宣布所谓新经济政策的原则开始的。列宁在1918年就已经论证了新经济政策的原则。”这种说法()A是对新经济政策的高度赞扬B肯定了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职能C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创新性D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进步作用解析:材料中是并未赞扬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肯定“新经济政策的经济职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建设工作是从宣布所谓新经济政策的原则开始的”说明对新经济政策的否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否定新经济政策的进步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能力提升7“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是()A允许部分企业私有化 B全面恢复私有制C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D禁止私人贸易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的新经济政策,部分允许私营企业出现。全面恢复私有制、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和禁止私人贸易都不符合史实,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8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户不再逐户加入农庄,而以整乡整区农民集体入社,有些地区纯粹是连片划入集体农庄。这突出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A调动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B推动了苏联工业化进程C以行政命令干预强制推行D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解析:斯大林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是为了发展工业,因此对农业集体化有强制性,不是农民积极入社,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是农业集体化,未涉及苏联工业化问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以整乡整区农民集体入社,有些地区纯粹是连片划入集体农庄”说明农民入社带有强制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故D项错误。答案:C91929年,斯大林认为苏联“小农经济的大部分不仅不能实现逐年扩大再生产,相反的,连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的”。该观点()A客观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状况B为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提供依据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D准确揭示了农业长期落后的根源解析:根据材料“简单再生产也是很少有可能实现”与所学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受到广大农民支持,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不符,故A、D项错误;材料否定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并未否定、改变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故C项错误。答案:B10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A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肯定了新经济政策对苏联工业化的积极作用C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影响D高度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根据材料,该政策使苏联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可以推断为斯大林模式,故A项错误;材料评价的是斯大林模式,而非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既看到了斯大林模式不足的地方,又看到了其促使苏联走上了工业化道路,辩证地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影响,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苏联早已走上工业化道路,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2月28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军事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兵变。起事者通过了一系列决议,表达了全俄特别是农民对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苏俄政府没有与起事者进行过妥协性谈判。3月8日,苏俄政府军队正式开始向喀琅施塔得发动进攻,经过多次推迟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也在这一天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收取代余粮征集制的决议。在严厉镇压起事者的同时,俄共(布)还通过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责令立即解散一切不论何种政纲组成的小集团,以争取最大限度的党内团结。3月18日,政府军队最终攻陷喀琅施塔得,镇压了叛乱。 摘编自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 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应对喀琅施塔得叛乱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答案:(1)措施:军事上进行严厉镇压;经济上用实物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政治上加强党内团结。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初期集中了全国的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但后来其许多措施不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2)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原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不符合西方的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