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拓展作业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解析:B项,倾巢而出:全体出动,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多用于贬义。感情色彩不当。C项,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与句意不符。D项,刚柔相济:刚强的和柔和的相互补充,使恰到好处。与“舞者形体”不能搭配。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凭经验作决策,拍脑袋定项目,这在我们的一些企业和单位曾经相当普遍。听到一个“好点子”,头脑一热,就把千百万资金抛入自己根本不清楚或知之甚少的“陷阱”之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B.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扶植,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C.最令人神往的是森林湖,光看这名字就觉得肯定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山高水长,景色宜人,呼吸到的空气也是绿色的。D.烂诗可以不读,俗曲可以充耳不闻,坏建筑却逼着你天天直视,事实上做一个不负责任的建筑师,比当一个没有天分的诗人罪孽更重。解析:B项,扶植:扶持培植,侧重于培植。此处应用“扶持”,侧重于帮助、支持。C项,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恩德深厚。此处不合语境。D项,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此处不合语境。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解析:B项,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句中的吉他是朋友的,不是自己的,用错对象了。C项,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句子说的是小镇春天美景,不符合语境。D项,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句子说的是高票价让人们无法亲临现场,用“望而却步”比较合适。答案:A二、表达交流4.“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请你体味下面两个示例,从积极的角度评述“杯具”一词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杯具”,一般指生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参考答案:“杯具”采用了谐音修辞,有特殊的修辞效果它亦庄亦谐,一般戏谑的味道比较强,“悲剧”所包含的那份沉重和低落在谐音词“杯具”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杯具”反映的是一种自嘲而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排遣提供了极好的渠道。(自嘲或积极答出一点即可)它在表达“悲剧”词义的同时更具娱乐和乐观精神,成为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语言手段。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第二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解析:前文将教育者和学生分别喻为“塑像者”和“塑像”,显然,“万像”“龙”还是指学生,“万像同毁”和“画龙点睛”一反一正,属于教育的两种结果。那么,“刀法”自然就是教育方法(创造技术)。参考答案:“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