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28939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1.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周朝王室的衰落B. 礼乐制度的崩溃C. 铁犁牛耕的出现D. 宗法关系的疏远【答案】C【解析】材料指的是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的衰落是这种状况的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礼乐制度的崩溃是制度遭到破坏的表现,出现“礼乐自诸侯出”的局面故B错误;之所以会出现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的情形,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牛耕的出现,故C正确;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不会造成关系的疏远,故D错误;故选C。2. 古代中国贤明的统治者都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颁布均田令,给农民分配露田、桑田;唐贞观年间,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明清统治者减免赋税、官府提供耕牛和种子。上述史实说明A. 统治者和农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B. 推行均田制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C. 重视农业是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D. 自耕农是封建王朝稳固政权的基础【答案】D【解析】古代封建统治者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不可能和农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故A错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农民的辛勤劳动,故B错误;古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不会主动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故C错误;由于自耕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的税收的主要来源,自耕农是封建王朝稳固政权的基础,故统治者都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贤明的统治者都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统治者的根本目的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3. 有学者统计发现:1570-1644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8000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5000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A. 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B.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古代中国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放弃或松动,排除A、C;D项是发生的近代中国,排除。由于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向西方大量出口,故会出现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现象,故答案为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高度发达【名师点睛】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官营手工业、私人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4)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5)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和产品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制约。4.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流动人口众多制瓷业发达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 【答案】A【解析】材料“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反映了当时流动人口众多,故正确;“瓷镇(景德镇)”反映了当时制瓷业发达,故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当时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错误;“瓷镇(景德镇)上佣工”说明雇佣关系形成,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制瓷业雇佣关系形成等方面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5. 南宋时,杭州城市各街巷,到处散布有茶坊、酒肆、面店、财帛、绒线、酒酱、粮米等商店,所售货品极为丰富繁多,商贩顾客往来不绝。大商店的交易额更是惊人,“如遇买卖,动以万数”,“又有府第富豪之家质库,城内外不下数十处,收解以千万计”。材料主要表明当时的杭州A. 政治色彩已经消失殆尽B. 已经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非常发达C. 商业活动已经不受政府的监督D. 商业兼并之风盛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即政治中心,因此政治色彩已经消失殆尽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从材料“各街巷散布各类商店,商品种类丰富,交易额巨大”等信息可知宋代杭州商业发展的特点是已经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业非常发达,因此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政府与城市商业活动的关系,根据所学可知宋代政府只是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督,因此排除C项。材料中信息无法体现商业兼并之风盛行,可排除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6.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 民贵君轻B. 重农抑商C. 施行仁政D. 闭关锁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主张要将农民约束在土地之上,这样社会才会安定。这是重农抑商的理论依据。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民贵君轻的信息,排除A;施行仁政和题意无关,排除C;闭关锁国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D。是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7. 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A. 强化了海禁政策B. 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C. 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D. 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描述了明政府对王直等海商集团的打击是明代海禁政策的一种表现,解题时需要注意“最深远影响”这个关键点。AB是直接影响而不是深远的;C应该是明打击王直集团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明海禁政策的深远影响应该是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了我们与外界的交流,因而D是正确的。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名师点睛】明朝以前,汉、唐、宋、元各朝基本上采取了对外开放政策,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为周边国家、亚非地区经济文化中心,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时期由于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腐朽,加上西方殖民者的东来,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自守。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平等的,其主要表现为政治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由此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中外双方的交流和发展。明清时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甚至发展成为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8. 15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这两个国家是A. 葡萄牙和西班牙B. 法国和西班牙C. 荷兰和英国D. 法国和英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15世纪末”“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可以判断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故A项正确;荷兰、法国、英国都是后起的殖民国家,故BCD项都是错误的。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9. “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下列不能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B. 新航路的开辟C. 郑和下西洋D.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以获利为目的的对外贸易活动,而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其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不是以获利为目的的贸易,所以答案选择C项。其它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考点:古代中国的外交明代的外交郑和下西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目的10.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这说明A. 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C. 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 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可以看出C正确。A不符合题目中的时间,故排除;B的说法不合史实;D没有全面反映材料,故排除B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1. 时人记载:“今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则材料反映出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B. 家庭手工业破产C. 松、太棉纺织水平下降D. 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答案】B【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应该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排除A;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土布销量大减,而洋布大卖,可以看出外国商品对中国传统手工业构成严重冲击,故选B;材料只是讲松太地区的土布销量下降,并没有讲质量下降,排除C;材料只反映出松太地区的不是价格,并不能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棉纺织品所有的价格,排除D。12. 下图是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示意图,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 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C. 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D. 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答案】A【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大增,当时处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时期,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良机,故A正确;辛亥革命的胜利,属于国内政治方面的原因,不是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的最主要原因,故B错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阻碍,民国政府的政策不属于最主要原因,且民国政府成立于1912年,不能解释1921年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大增的原因,故C错误;反帝爱国运动属于人民群众的推动,也不是最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观察分析材料图片的关键信息,学生可以发现: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大增。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3.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近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事业是A. 铁路运输B. 近代航运C. 航空运输D. 电报通讯【答案】D【解析】材料“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反映了近代电报通讯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故D正确;铁路运输不可能在空中,也不可能“音书万里一时通”,故A错误;近代航运也符合“举头铁索路行空”,故B错误;航空运输并没有“举头铁索”,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电报通讯的特征与影响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4. 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 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 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答案】D【解析】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国民经济,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5.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 调整工业生产B. 实行“以工代赈”C. 调节农业生产D. 整顿财政金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和所学史实罗斯福关于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以工代赈、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关注的是民生问题。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就业率”罗斯福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不是关于解决贫穷人的生存问题的;C项主要是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D项是金融领域的,不能解决贫穷人的生存问题。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措施16. “人民资本主义”的积极意义在于缓和了社会矛盾吸收大量的资金投入再生产适应了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现了企业职工当家作主的愿望A. B. C. D. 【答案】A.17.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在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东西。”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A. 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B. 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C. 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D. 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答案】C【解析】材料“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多买一些东西”反映了凯恩斯鼓励消费,通过消费的反作用来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问题,故A错误;凯恩斯正是因为很明白消费和生产的关系才做出了材料中的结论,而且“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说法过于片面,故B错误;超前消费正是经济危机发生的诱因,凯恩斯也没有主张“超前”消费,故D错误。故选C。18. 毛泽东对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曾作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里批判的主要是A.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B. 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只抓农业不抓工业【答案】B【解析】材料“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反映了苏联斯大林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但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而农业是工业的基础,体现了“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故B正确;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涉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故A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征集制、工业国有化、强制劳动 、取消贸易,与材料无关,故C错误;苏联斯大林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是只抓农业不抓工业,故D错误。故选B。19.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A. 对抗马歇尔计划B. 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C. 打破冷战僵局D. 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的理解。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条件:“外部环境”。联系当时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二三十年代苏联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优先增强国防力量,巩固政权,故选B。A、C、D三项均出现在二战后初期,与题目时间不符。考点:斯大林体制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经济建设,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20.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A. 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B.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 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D. 推行自由放任政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材料“(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可知,罗斯福政府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救济失业者,故D项正确;A项是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排除;罗斯福仍坚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故C项错误;罗斯福一改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主张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考点: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内容21.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兜售繁荣一书中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但在1973年,魔力消逝了。”“魔力”是指A. 自由放任B. 国家干预C. 科技进步D. 知识经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沿用了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在1973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陷入“滞胀”,表明国家干预经济不再有明显的效果,所以“魔力消逝了”。因此B符合题干要求。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B是二战之后;D是20世纪90年代。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现【名师点睛】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依据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经济宏观调控,资本主义发展处于“黄金时期”。(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处于“滞胀”时期。22. “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论的是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C. 第三产业的兴起D. 新经济的出现【答案】B【解析】材料“社会有一张安全网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反映了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贫困人群的生活保障,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B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是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而材料主旨是反映“福利国家”制度加强贫困人群的生活保障,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第三产业的兴起,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新经济的出现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B。23.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 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B. 恢复二战后残破的国民经济C. 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D. 发展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可从时间上做判断:A项与题干时间相距太远;B项错误,五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就已经恢复;D“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由“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等信息进行判断,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通过调整和改革,20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但1973年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因而纷纷调整政策,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福利开支,故本题选C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克服滞涨24. 在这一时期,苏联的整体实力大有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同时苏联在这一时期四处扩张势力,并把大量资源花费在与美国进行的军备竞赛中,而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露出了危机。“这一时期”执政的是A. 斯大林B. 赫鲁晓夫C. 勃列日涅夫D. 戈尔巴乔夫【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国内的经济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逐渐暴露出了危机”可知此应为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故本题应选C项。25.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斯大林A. 充分调动了农工的生产积极性B. 完善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C. 借用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 开创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斯大林当政时期,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尽管存在很多弊端,但也促使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故选D。A项明显错误,斯大林体制不利于调动工人的积极性;B项说法错误,斯大林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行政性的指令计划,存在着很大的弊端;C项也错误,西方经济建设的经验在于自由主义。 。考点:斯大林体制点评: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经济建设,另一个方面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20分,28题16分,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吴自牧梦良录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市场发展的特点,并简述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并说明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新变化。【答案】(1)特点:唐朝,坊市分离;交易时间、地点、规模受到限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督。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早市、夜市和草市;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出现纸币交子。发展: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2)现象:西方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物美价廉;中国传统手工业滞销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远途贩运”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市场布局、交易时间、纸币发行等方面归纳唐宋市场发展的特点。再从商人数量、商品种类、长途贩运等方面简述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2)本题据材料二“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外国商品的冲击、传统手工业破坏等方面概括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再从自然经济解体的角度说明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新变化。27. 苏联解体十余年后,在俄罗斯社会中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材料一: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吴恩远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斯大林的经济体制在哪些方面不符合“列宁的教导”?材料二阿尔图宁尼古拉写道,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苏联成了一个超级大国,这个事实是不能抹杀,更不应受到指责的。但:在这之后,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斯大林是怎样使“苏联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简述“戈尔巴乔夫”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材料三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俄罗斯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3)材料三主张用怎样的方法评价斯大林?运用这一方法说明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答案】(1)特点:部分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反对私有制经济的存在利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斥市场经济的存在(3)斯大林经济:建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政治:领导苏联打败了法西斯,成为世界强国,领导了社会主义阵营戈尔巴乔夫:经济:经济体制改革效果不佳,导致经济滑坡。政治:政治体制改革导致国内局势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历史的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联成立初期,经济落后,政治上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形式危险,需要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从这点讲,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是合理的【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并依据所学知识即可指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再从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角度说明斯大林的经济体制在哪些方面不符合“列宁的教导”。(2)本题据材料二“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苏联成了一个超级大国,这个事实是不能抹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业化、二战胜利、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等方面简述斯大林是怎样使“苏联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再从经济政治改革失败、苏联解体等方面简述“戈尔巴乔夫”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3)本题据材料三“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特定的历史条件的角度回答用怎样的方法评价斯大林。再从苏联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维护社会主义政权的目的等方面说明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28. 美国建国虽然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却演绎了经济发展的罕见奇迹。它在不断变革和政策调整中,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9年,洛克菲勒以标准石油公司为基础,联合了全国40家主要炼油厂,组成了一家以卡特尔形式构成的同盟,从而控制和垄断了全国精炼油生产和销售市场及石油管道业务的90,成为无人敢与其竞争的美国最大的石油精炼联合企业集团。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材料二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行使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弗兰克林罗斯福(1936年)材料四xx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全球股市从一轮大牛市行情中迅速溃堤,并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危机不仅在虚拟经济中蔓延,更波及到了实体经济,引发全球经济衰退。(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2)材料二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导致这一重大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特点有哪些?(3)材料三中,“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什么?在这场战争中他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新模式”指的是什么?从他的实践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精神?(4)据材料四概述xx年金融危机的特点。(5)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出现了垄断组织。(2)大危机(世界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3)罗斯福新政。国家(或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乐观,果断,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等。(其它言之成理的回答,亦可酌情给分)(4)特点: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由金融领域波及到实体经济:破坏性强。(5)以改革求发展,适时调整经济政策,重视科技等(其它言之成理的回答亦可)。【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以卡特尔形式构成的同盟,从而控制和垄断了全国精炼油生产和销售市场及石油管道业务的90”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反映了垄断组织的形成。(2)本题据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这反映当时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再从制度的固有矛盾的角度回答导致这一重大事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方面回答其特点有哪些。(4)本题据材料四“金融市场的大动荡。危机不仅在虚拟经济中蔓延,更波及到了实体经济,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范围、速度、领域、破坏性等方面概述xx年金融危机的特点。(5)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结合国情、调整政策、与时俱进等方面回答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中能得到哪些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