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情调研测试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8916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情调研测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情调研测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情调研测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三语文10月情调研测试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白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希望越来越多的建筑能像这所希望小学一样,多一些“民心工程”、“民安工程”,多一些有良心的承建商,让百姓多一些心安,让国家多一些_的建筑。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一次一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一个地_发音,直到所有的同学全部掌握了为止。“中国式放生”已经将人们误导进入一个形式的过程,这种乱象已经越演越烈了,基本上可以说,放生行为与放生者所谋求的善是_。A. 固若金汤 矫正南辕北辙 B. 坚如磐石 矫正截然不同 C. 固若金汤 校正 截然不同 D. 坚如磐石 校正 南辕北辙2对下列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A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B.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4下列是一段散文,依文意选出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是(3分)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甲、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乙、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丙、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丁、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戊、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A丁乙甲戊丙 B丁戊甲丙乙 C.戊乙甲丙丁 D.戊丁乙丙甲5.与下文意旨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坚信一首诗的沉默比所有的扩音器加起来更清晰,比机枪的口才野炮的雄辩更持久。坚信文字的冰库能冷藏最烫的激情最新鲜的想像。时间,你带得走歌者带不走歌。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B.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C.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D.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欧阳修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惟大丞相魏国公则不然。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馀光者,盖亦有年矣。所谓将相而富贵,皆公所宜素有,非如穷厄之人,侥幸得志于一时,出于庸夫愚妇之不意,以惊骇而夸耀之也。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此公之志,而士亦以此望于公也。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公在至和中,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其言以快恩仇、矜名誉为可薄,盖不以昔人所夸者为荣,而以为戒。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而其志岂易量哉!故能出入将相,勤劳王家,而夷险一节。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余虽不获登公之堂,幸尝窃诵公之诗,乐公之志有成,而喜为天下道也。于是乎书。(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节)注:高牙大纛:指旗杆上装饰象牙的大将牙旗,亦代指高位者的仪仗。桓圭衮冕:桓圭,古代公爵所执的玉制礼器。衮冕,古代帝王及诸侯大夫的礼服和礼帽。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 易:轻率B. 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令:美好C. 已擢高科、登显仕 擢:选拔D. 勒之金石,播之声诗 勒:雕刻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富贵而归故乡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 B. 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乃作昼锦之堂于后圃 C. 以耀后世而垂无穷尝以武康之节来治于相 D. 于此见公之视富贵为何如可谓社稷之臣矣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3分) (2) 既,又刻诗于石,以遗相人。(3分) (3) 其丰功盛烈,所以铭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闾里之荣也。(4分) 9作者认为魏国公并非“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唐 刘长卿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注】源中丞当时被贬岳阳。 (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2)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2)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逍遥游)(3)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4)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郁郁青青。(岳阳楼记)(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出师表)(7)不畏浮云遮望眼, 。 (登飞来峰)(8)志士仁人,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陶虎臣汪曾祺每到天气晴朗,上午十来点钟,在这条街上,就听到从阴城方向传来爆裂的巨响:“砰一一磅!”大家就知道,这是陶虎臣在试炝仗了。阴城是一片古战场,相传韩信在这里打过仗,现在还能挖到一种有耳的尖底陶瓶,当地人说这种陶瓶冬天插了梅花,能结出梅子来。现在这里是乱葬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叫做“阴城”。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草里有蛤蟆,野兔子。早晨和黄昏,有许多白颈老鸦。人走过,就哑哑地叫着飞起来。这里只有一个破财神庙,里面住着一个侉子.陶虎臣家的货色齐全。除了鞭炮,还出一种别家不做的鞭,叫做“遍地桃花”。不但外皮,连里面的筒子都一色是梅红纸卷的。放了之后,地下一片红,真像是一地的桃花瓣子。如果是过年,下过雪,花瓣落在雪地上,红是红,白是白,好看极了。他还有一项绝技,是做焰火。做焰火,除了配料,关键是串捻子。串得不对,会轰隆一声,烧成一团火。弄不好,还会出事。陶虎臣的一只左眼坏了,就是因为有一次放焰火,出了故障,一个火星迸进了瞳孔。陶虎臣坏了一只眼睛,还看不出太大的破相。他依然随时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宽厚而慈祥的笑容。这种笑容,只有与世无争,生活上容易满足的人才会有。但是,鞭炮生意,是随着年成走的。什么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什么时候炮仗店就生意兴隆。这样的年头,能够老是有么?这一年,伏汛安然度过,保住了无数人畜。秋收在望,市面繁荣,城乡一片喜气。有好事者倡议:今年放放焰火!东两南北四城,都放!一台七套,四七二十八套,陶家独家承做了十四套。东城定在八月十六放。地点:阴城。这天万里无云,一天皓月。阴城的正中,立起一个四丈多高的架子。有人早早吃了晚饭,就扛了板凳来等着了。人们寻亲访友,说短道长,来来往往,亲亲热热。阴城的草都被踏倒了。人们的鞋底也叫秋草的浓汁磨得滑溜溜的。忽然,上万双眼晴一齐朝着一个方向看。人们的眼睛一会儿睁大,一会儿眯细;人们的嘴一会儿张开,一会儿又合上;一阵阵叫喊,一阵阵欢笑;一阵阵掌声。陶虎城点着焰火了!最热闹的是“炮打泗州城”。起先是梅、兰、竹、菊四种花,接着是万花齐放。然后,一声炮响,照眼的灯球之中有一座四方的城,眼睛好的还能看见城门上“泗州”两个字。城外向里打炮,城里向外打,灯球飞舞,砰磅有声。最有趣的是“芦蜂边瘌子”,一阵火花之后,出现一个泥头的纸人,手里拿着一把破芭蕉扇。霎时飞来许多马蜂火花,纷纷扑向他,他四面躲闪,扇不停地挥舞。看到这里,满场大笑。这些辛苦得近于麻木的人,是难得这样开怀一笑的呀。最后一套是火花之后,吊下四个大字:“天下太平”。年头还是不好。头一年,四乡闹土匪,县政府出了布告:“冬防期间,严禁燃放鞭炮。”明年,蒋介石搞“新生活”,取缔了鞭炮。陶虎臣别无产业,只好做一点“黄烟子”和蚊烟混日子。第三年,陶家炮仗店的铺门上了锁,再也打不开了。陶家的锅,也揭不开了。岁暮天寒,彤云酿雪,陶虎臣无路可走,他到阴城去上吊。刚把腰带拴在一棵树上,把头伸进去,一个人拦腰把他抱住。这人是住在财神庙的那个侉子。(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12. 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3.赏析画线的文字在语言表达方而的特色。(4分) 14.作者为何花较多笔墨写“八月十六”“放焰火”的情景?(6分) 15.请结合陶虎臣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探究小说的主旨。(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文艺与观众,另一场相爱相杀聂昱冰关于中国戏剧和西方戏剧的区别,钱穆先生有一个观点:西方戏剧力求真实、百分之百还原生活。而中国戏剧的要求则是始终和生活隔着一层,它通过各种艺术方式,告诉大家,这是在演戏,不是生活。所以,在西方,是“戏如人生”,而在中国,是“人生如戏”。由此联想到,中西方小说也是存在着这样的差异。西方小说是在不遗余力地追求细节和逻辑上的真实,力求还原生活,再进一步凝练出生活中的秩序和道理。即使是所谓西方魔幻主义题材,也只是装在魔幻的壳里,反映现实生活。中国的小说,则仍旧是“和生活隔了一层”。对于这种现象的成因,钱穆先生也有论述,他认为:在西方,宗教是人们的慈母,而文艺作品则是人们的严父。在中国,日常规范人们行为的是伦理道德,这些礼教更像是严父,文艺作品则承担起了慈母的角色。这是一个很贴切而且通俗易懂的比喻。在生活中,人们对父亲和对母亲的期待是不同的。尤其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严父慈母,父亲永远都是要板起面孔,让孩子们望而生畏。母亲对孩子则是更多了关爱、宠溺和放纵的。回过头来,再看现在流行的,尤其是网络上流行的散文、电影、电视剧,大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甜甜的、浅浅的、看完后没任何意义的。即使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战争的,情节和细节也大多是荒诞不经的,经不起推敲的,只为了让观众取乐的。其实这些书和剧的内容,都是对观众平日里受束缚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存在于想象中的放纵。把文艺作品当成母亲,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习惯。人们在欣赏艺术的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位盲目纵容着我们、宠溺着我们的母亲,而不是一位不断说教的母亲,更不是一位让人望而生畏的父亲。所以,一旦小说和戏剧中蕴含的说教重了一些,马上就被读者和观众排斥。即使“母亲”真想要说点什么,也是要以漫不经心的态度、荒诞不羁的方式。现在有了网络,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和“母亲”平等对话的机会与权力,所以就不再仅仅满足于像婴儿期那样,只能无要求的接受母亲的宠溺:妈妈给什么,自己就得到什么。于是就开始向母亲提要求了:我不仅要宠溺,而且还想让你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来宠溺我们,否则,我就不再爱你了。母亲肯定是会宠溺孩子的,但她也不想无限度的宠溺。可每一个孩子对宠溺的要求都是永无止境的。同样的,在观众和现在的流行文艺之间也是如此。就这样,“母亲”和“孩子”不得不一次次坐到谈判桌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争夺着对“宠溺尺度”的决定权。估计每一个做了妈妈的女人,都有过一个愿望,“我不仅要做慈母,还要做一个合格的好妈妈。”但大家都明白,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其实很难。现在网络上的各种文章、剧作大概也是如此,她们仍旧在努力地进行并完成着各自的战争,战争的目的是:我想用我的方式去爱你,还不会失去你对我的爱。16.请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中国的文艺作品是怎样“承担起了慈母的角色”的?请简要分析。(6分) 18.作者说“这个要求看似简单,但其实很难”,请简析“难”在何处?(6分) 七、作文(70分)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一位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他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儿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盐城市伍佑中学xx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学情调研测试(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xx.10)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A(固: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多形容所守的城池阵地无比坚固。坚如磐石:坚固得像大石头一样,形容意志非常坚定,不可动摇。“矫正”指改正;纠正。如“矫正发音”。“校正”指校对订正。如“校正错字”。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2B(A玉勒雕鞍,代指华美的车骑。B.惊风、密雨,比喻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C“金戈”指金属制的戈,“铁马”指配有铁甲的战马。这里“金戈铁马”用来代指精锐部队。D“丝竹”在这里代指嘈杂的音乐,“案牍”则是代指繁忙的公务。)3D(A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项,“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堂”。D项,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4B5.C二、文言文阅读(19分)6.A(易,轻视,怠慢)7.B(介词,在。A项,承接并列;C项,连词,来介词,用;D项,取消句子独立性的)8.(1)像(苏)季子遭到他嫂嫂的无礼对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离弃(一样)。(3分,全句文意1分,“不礼”、“见弃”各1分)(2)后来又在石碑上刻了诗,把它留(送)给相州的人民。(3分,全句文意1分,“既”、“遗”各1分)(3)他的丰功伟业,用来刻在钟鼎上,谱在乐歌里的,都是国家的光荣,不单是乡里的荣耀啊!(4分,一句1分)9.魏国公世代仕宦本不是寒门之士;少年时已得志仕途通达;有自己的志向抱负(或命名本意即是以此为戒)。(一点1分)参考译文: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回到故乡,这在人情上认为是很荣耀的事情,同时古往今来都是这样看的。读书人还处在困境中的时候在乡里窘迫困苦,一般人和小孩都能轻视他,欺侮他。像(苏)季子(苏秦)遭到他嫂嫂的无礼对待,(朱)买臣被他的妻子离弃(一样)。(他们)一旦坐着华贵的大车,旌旗在前面引路,骑马的侍从在后面跟随,路两旁的人,互相肩膀挨着肩膀,脚印叠着脚印,一面望着一面赞叹。而那些平庸的男子,愚蠢的妇人,却东奔西跑,吓得汗流浃背,羞耻惭愧,趴伏在地上,在大车扬起的灰尘和骏马的足迹之间懊悔请罪。这是一个读书人,在当时得意于是意气洋洋,过去人们把它比作穿着锦绣(回到故乡)那样荣耀。只有尊敬的丞相魏国公却不是这样。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德,是当时有名的公卿。自从魏国公年少的时候,就已经选拔中了高高的科第,做了大官;天下的读书人,闻风下拜、希望瞻仰丰采大概也有多年了。所说的做将相、得富贵,都是魏国公早就应当有的。不像那处境困厄的人,在一个时候侥幸得志,出乎平庸男子和愚蠢妇人的意料之外,从而使他们惊骇,并向他们夸耀自己。既然这样,那么作为仪仗的大旗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荣耀;三公的命圭和礼服不足以表现魏国公的显赫;只有恩德遍布百姓、功勋施及国家这些事情铭刻在钟鼎石碑上,颂扬在声诗乐章里,光照后代,流传到永远,这才是魏国公的志向。读书人也是在这一点上对魏国公寄予希望啊。哪里只是炫耀一时,荣耀一乡呢?魏国公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相州,就在后园里修建了“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了诗,把它留(送)给相州的人民。他的话中把快意于恩怨和炫耀名誉看作可鄙,大概是他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算作荣耀,却把它当作警戒。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魏国公对富贵持怎样的看法了!他的志向哪里能轻易估量呢!所以他能够出将入相,勤劳为国,做到平安的时候和艰险的时候表现完全一样。至于遇到重大事件,决断大的主张,他垂着衣带,拿着手板,不动一点声色却能把天下治理得像泰山一样安稳,真可以称得上关系国家安危的大臣了。他的丰功伟业,刻在钟鼎上,谱在乐歌里,都是国家的光荣,不单是乡里的荣耀啊!我虽然没机会登上魏国公的昼锦堂,幸运的是曾经私下里诵读过魏国公所写的诗;我因魏国公的志向能够实现而高兴,很乐意讲给天下人听,于是写了这篇记。三、古诗词鉴赏(10分)10(1)写了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和“我”(楚客)渺远的思绪。(共2分,每点1分)(2)虚实结合,实写汉口,虚写洞庭。用语生动,“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的姿态,十分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想象丰富。(共4分。虚实结合2分,炼字2分,意思对即可)(3)作者借同情贾谊被贬长沙,含蓄地表达了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以及对他的同情与思念之情。(共4分,同情贾谊1分,不平,同情与思念之情各1分。“隐含了作者自己曾经遭贬是我同病相怜之感”也可以得1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1)可以横绝峨眉巅 (2)辩乎荣辱之境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泣孤舟之嫠妇 (5)岸芷汀兰 (6)陟罚臧否 (7)自缘身在最高层 (8)无求生以害仁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12.叙写“阴城”历史和现状,为人物活动提供典型场景;(2分渲染荒凉冷落的氛围,暗示人物处境的艰难。(2分)13.灵活运用淳朴自然的口语,长短句结合,文笔简练;(2分)选取“红”“白”等表色彩的词语,并巧拟比喻,写出了“遍地桃花”鞭的不同凡晌。(2分)14.“放焰火”把故事推向高潮,详写凸现最生动环节,给读者以震憾:(2分)侧面描写(人们的神态、心情和举动)和正面描写(焰火燃放景象)相结合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突出陶虎臣做焰火的才能;(2分)“焰火”的华丽和后文陶虎臣悲惨遭遇结局形成映衬,凸现主题。(2分)15.通过陶虎臣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手艺精妙、与世无争却仍难逃悲惨惨命运的小人物形象;(2分)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乡镇经济的萧条,百姓生存的艰难;(2分)流露出作者对主人公为人和才能的赞赏及不幸遭遇的同情。(2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16.首先,由东西方戏剧的区别联想到小说的区别,指出中西方文艺作品对生活的反映是不同的;其次,揭示造成中西方文艺作品差异的原因,进而分析把文艺作品当成慈母的种种表现;最后,得出当下文艺作品与读者既相互需要又存在矛盾的结论。(每点2分)17.很少反映现实生活,只是在取悦观众;给予观众饱受束缚的思想与行为以想象中的放纵;即使要发挥说教功能,也是用一些荒诞不羁的表现形式。(每点2分)18.文艺作品要达到教化与娱乐(放纵)的统一很难;观众通过文艺作品既想放纵娱乐,又不想受到教化的约束很难;文艺作品的功能和观众的心理需求二者统一很难。(每点2分)七、作文(70分)一、审题与立意(也可参照38+2第C19答案解析) 这是一则叙事类材料作文题,与最近几年的江苏作文命题材料上有所不同,类似全国卷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涉及司机、路人和小女孩三个立意角度,材料前三句话主要是陈述事实:小女孩违规逆行导致剐蹭他人车辆,司机打电话给家长让其承担责任。小孩女非常紧张哭了,路人围观,没有明确的情感和态度倾向;后两句是基于事实上的路人与司机的态度,表现出两种可能的情感倾向,但是并不代表就是命题的态度倾向。因此,围绕小女孩违规逆行导致剐蹭他人车辆这一(有过错)事实产生两种不同态度:路人认为对孩子的过错不要太苛刻、不要太不近人情,要宽容有温情,因为她毕竟是个“孩子”。具体而言,围观者“觉得”应有人情味地宽容以对,不必小题大做;当事司机则主张,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是孩子,过度的宽容可能害了孩子,无关问题严重程度。基于以上分析,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1.路人角度,如:个体对他人过错应多一些宽容与温情、少一些苛刻与不近人情;处理好情理与事理(法理)的关系;法律面前就该不近人情,法不容情。2.司机角度,如:对孩子过度宽容可能不利成长;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不能忽略小事;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人人有责;处理问题要找到适当的处理方式。3.小女孩儿角度,如:遵纪守法,树立规则意识;负责任是人生的必修课;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实,立意无法穷尽列举,但是,无论哪个角度都不可脱离材料的范围,都要从材料中提取有关可以推论的信息作为立意点才有意义,对事件、行为作合理分析,探因究源,能自圆其说,且言之成理。倡导有自己的立意立论,但要建立符合材料基本逻辑的“逻辑链”。作文能力考查越来越廓清作文能力的核心要素,例如越来越淡化审题,而不把“切题”作为教师评价作文的“尚方宝剑”,把“审题决定生死”作为决定考生命运的“生死符”。不要从某一个方面就决定一篇作文的等级,作文是立意、表达、逻辑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各个因素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评分也是多个因素相互权衡的结晶。允许立意 “千篇一律”,又要鼓励“创新”“创意”,“与众不同”,把握好分寸。“不走寻常路”需要对材料的准确把握,有规避常规立意的实力,能够对材料解读“自圆其说”,而不是抛开材料的“自说自话”。对于材料的解读,要“观其大略”“抓大放小”。不要用教师学术研究的眼光看作文立意及学生作文。这则材料涉及的枝叶细节很多,内部有一定的逻辑性,给读者无尽的解读空间。但是,从作文立意解读而言,不能对材料本身面面俱到地一一对应,行文过程中也无法将各个要素一一“坐实”,尤其是记叙文,只能“抓大放小”,或就其中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合理之处深挖即可。如果过分拘泥材料的“一一对应”,写作将寸步难行。材料可以多元解读,但是作为呈现的永远只能那么几个。从作文阅卷的可操作性来说,有的合理性立意或者可能性立意就只能主动“屏蔽”了。作文讲评时不必将所谓的“评分细则”奉为圭臬,进行像模像样地“解读”,其实,很多解读都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写“责任”能写得能够合乎情理,没有致命的硬伤,已经很不错了,所谓的“高度”“深度”,多数学生根本做不到。立足学情的指导才是重要的。最后阶段,要提升作文的“完美度”,尽可能规避自己的“硬伤”,提高作文的整体“颜值”,哪怕一个题目。基于以上的思考,就有了下面所谓的“评分标准”:1. 判分原则考生能从路人、司机或者小女孩儿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没有优劣高下之分,综合考量。其他立意角度,不脱离材料,言之成理亦可。特殊作文判分 凡仅抓住只言片语,脱离材料“跑开去”甚至“跳开去”立意,视具体情况判分。如:A.若即若离:空谈责任、宽容等,既不扣材料,也没有言之有物,一般不超过48分。B.重心不明:大谈人情的重要性,没有与“规则”“责任”等相结合,一般不超过42分。评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学生写作基本能力。不唯立意定高下,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抓大放小,综合评分。议论类重在评判其见解、思辨和说理能力,记叙类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写作智慧,不要过分强调与材料细节的对应,不要过分拘泥情理一致性。2. 判分等级:47分切入。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3. 个案处理确认抄袭的,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要有确凿证据,杜绝误判)文体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明,且语言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不得超过40分;凡价值观明显不正确、思想情感庸俗低下,不得超过20分;内容低俗恶搞,不超过10分。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