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宁)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1课 陈情表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28422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豫宁)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1课 陈情表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豫宁)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1课 陈情表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豫宁)2018-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第11课 陈情表学案 语文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陈情表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体会作者忠孝两难全的苦衷。2.理解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体会凄恻委婉的语言艺术。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终鲜兄弟()(2)猥以微贱()(3)责臣逋慢() (4)犹蒙矜育()(5)宠命优渥() (6)岂敢盘桓()(7)茕茕孑立() (8)除臣洗马()(9)逮奉圣朝() (10)过蒙拔擢() (11)门衰祚薄() (12)更相为命()答案(1)xin(2)wi(3)b(4)jn(5)w (6)hun(7)qin(8)xin(9)di(10)zhu(11)zu(12)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茕茕孑立,形影相吊:_(2)沐浴清化:_(3)气息奄奄:_(4)日薄西山:_(5)朝不虑夕:_(6)乌鸟私情:_(7)皇天后土:_(8)死当结草:_答案(1)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2)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3)气息微弱。(4)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5)早晨虽然活着,无法为晚上的事预作打算。形容随时都可能死去。(6)比喻孝心。古人有乌鸦反哺(乌鸦长大后会反过来像父母曾喂养自己一样来喂养父母)的说法。(7)指天神和地神。(8)形容死后也要报恩。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夙遭闵凶:_(2)零丁孤苦:_答案(1)通“悯”,忧愁,忧伤,文中指令人忧戚的事(多指疾病死丧)。(2)同“伶仃”,孤独的样子。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至于成立古义:_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_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2)九岁不行古义:_今义:不可以。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古义:_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 (4)则告诉不许古义:_今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5)臣之辛苦古义:_今义:形容词,身心劳苦;动词,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答案(1)到。成人自立。(2)不能走路。(3)优异的人才。(4)申诉。(5)辛酸苦楚。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夙(2)辞(3)见(4)卒(5)薄(6)矜(7)拜(8)曾(9)寻(10)除答案(1)名词,早时/名词,早晨(2)动词,推辞/动词,告别/名词,文体的一种(3)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动词,看见/介词,表被动,被(4)副词,终/副词,通“猝”,突然/副词,终于(5)动词,迫近/形容词,与“厚”相对/动词,轻视(6)动词,怜惜/动词,自夸 (7)动词,呈上/动词,授官或封爵(8)副词,曾经/副词,竟然(9)副词,不久/动词,寻找/形容词,平常(10)动词,任命,授予官职/名词,台阶/动词,去掉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则刘病日笃:_(2)夙遭闵凶:_(3)猥以微贱:_(4)愿陛下矜愍愚诚:_(5)无以终余年:_(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_(7)谨拜表以闻:_答案(1)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2)形容词用作名词,闵,指令人忧戚的事;凶,不幸(3)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4)形容词用作名词,诚心(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结束(6)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6.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以(2)之答案(1)介词,凭/连词,因为/名词,原因(2)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动词,到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译文:_(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译文:_(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译文:_答案(1)家外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孤单单、无依无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互相安慰。(2)我想奉命急速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向上官申诉(不做官的苦衷),却不被允许:我的处境实在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3)(我)怀着乌鸦反哺的心情,乞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送终。三、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2.课外名句有关“亲情”的名句(1)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2)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吕公著(3)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4)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经(5)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一、作者简介李密(224287),字令伯。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闻名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任郎中、尚书郎、大将军主簿等职。曾多次奉命出使吴国,颇有辩才。蜀亡,晋武帝多次召他为官,以故推辞。祖母死后,李密被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著有述理论十篇。二、背景展示公元265 年,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西晋。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他们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也在笼络对象之列。且李密当时以孝闻名天下,符合晋武帝继承汉代以来以孝治理天下的策略,因此李密屡被征召。然而,李密对蜀汉念念不忘,更何况司马氏以威逼魏帝“禅让”的方式篡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是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在这种情况下,李密上陈情表,乞求终养祖母。三、文学常识1.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子向君王陈情谢贺。2.期、功:古代丧服的名称,文中指穿这种丧服的亲族。期服服丧一年;功服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期服和功服的都是同族中血缘关系比较近的人。3.太守:郡(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划)的最高行政长官。4.孝廉:在孝敬父母和保持操守方面表现突出的人。晋代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5.秀才:优异的人才。晋代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与明清科举称生员为秀才不同。6.郎中:尚书省的属官。7.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8.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借指太子。文白对译有一句俗话,“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失去了生命的价值,更何谈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李密,在亲情与忠臣之间做着艰难的抉择,最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的乐曲。在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全文也按照“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思路展开。请结合全文,根据图中相应提示,补写出下图空缺处的内容。答案 身世孤苦悲凉 祖孙情深似海孝治天下 尽忠日长先尽孝后尽忠1.第一段中,李密是如何描述自己从小时候到现在的身世状况的?答:_答案(1)小时候特别不幸。“慈父见背”“舅夺母志”“孤弱”“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2)亲人稀少。“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3)目前的窘境。“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2.第二段中,李密是如何描述朝廷的催逼和自己的狼狈、窘迫的?又是如何描述自己的两难处境的?答:_答案(1)朝廷征召,优礼有加:“察”“举”“拜”“除”等表达自己对朝廷的感激之情。气氛紧张:“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处境两难:一是“欲奉召奔驰”为皇帝效劳的急切之心,一是“刘病日笃”;一是“欲苟顺私情”,一是“告诉不许”;一是人臣当尽忠,一是人子当尽孝。3.第三段中,李密是怎样恰切地表达他对祖母的“孝”以致“不能废远”“辞不就职”的?答:_答案本段中,作者情理结合,将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讲原因融为一体,恰切地表达了自己的窘境以求得谅解。(1)讨欢心:“圣朝以孝治天下”,称颂朝廷并为自己“愿乞终养”寻找依据。(2)诉悲苦:“况臣孤苦,特为尤甚。”(3)求谅解:主动提出“仕伪朝”的“污点”,表明仕宦之久,供职之勤,本是为“图宦达”,不是“矜名节”,不是不合作、搞对立。(4)表心志:身份是“亡国贱俘”,特点是“至微至陋”,前朝降臣恩荣加身,欣慰、惶恐、感激、效忠,又怎敢有非分之想呢?(5)讲原因:与祖母相依为命,“不能废远”。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感伤满怀。4.第四段中,李密是如何表达自己的选择并留有余地的?答:_答案(1)对比年龄:尽节之日长,报养之日短。(2)拳拳之心:“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令人动容。(3)再表忠心,留有余地:“愿乞”“矜愍”“愚诚”“陨首”“结草”等,忠心可鉴,“犬马怖惧”,忠恳之极。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答:_答案(示例一)不同意。李密反复强调孝亲,绝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以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示例二)同意。李密是蜀汉旧臣,司马氏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忌,存观望之心。晋武帝也觉察到了这一点,所以有“诏书切峻,责臣逋慢”之慢。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陈情表不事雕琢,感情真挚朴实,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读来感人至深。技巧点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这个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东西,千百年来,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以不同的方式讴歌、赞美,成就了很多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美文。写作时我们如何达到“感情真挚”的要求呢?第一,我们要选取真实的材料。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我们写作文,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所以,我们要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素材来写,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同学情等。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合乎实际,合乎事理。第二,情感的表达方式。矛盾冲突中见真情,“百炼之后始见真”,真情是锤炼出来的,矛盾冲突的双方便是锤炼的大锤。第三,细节描写中绘真情。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向来就是动人情思的。朱自清的背影最感人处,就在于父亲蹒跚地努力地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我”买橘子的细节描写。迁移运用请写一个作文片段,抒发真情实感,做到以情感人。(20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做完手术后当我从昏迷中醒来时,看到的是床边那一双双布满血丝充满关爱的眼睛。原来他们一直守护在我的床边,直到我苏醒过来。妈妈看到我满脸苍白不禁鼻子一酸,流下了眼泪。我知道那是妈妈心疼我,她怕我承受不了这痛。她恨不得痛的是自己,换来我的健康和快乐。爸爸一直握着我的手,这时和蔼地对我说:“坚强点,再多的痛我们陪你一起挺过去。”我心里热乎乎的,含着泪会意地点点头。顿时我又明白了亲情的伟大和崇高。这以后的日子里,是他们用辛劳换来了我的健康,我爱他们。我坚信这份爱会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不论我身在何方。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运用示例宋代学者赵与时说: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古代帝王也都重视以孝道收拢民心,治理家国天下。生活中的那些不忠不孝之人,必将遭到乡邻街坊的唾弃。“孝”有两种方式,第一是物质上的孝敬。父母辛辛苦苦挣钱养活我们,当父母老了,我们也要让他们享受衣食无忧的幸福快乐的生活。 孝的第二种方式就是精神上的回报。即使我们生活、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空常回家看看,常陪父母聊聊天、说说话,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安慰。这样做才是我们尽孝的最好的做法。2.课外素材陈斌强:“绑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母亲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母亲。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母亲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母亲,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为了能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的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得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地带着母亲上班。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的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的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选材感言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会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孝心无价毕淑敏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奉献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期冀的希望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亿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我们父母健在的光阴。读后启悟作者在文章开始举了两个关于“孝”的例子:一个是求学的苦孩子,一个是离家的游子。作者并不认可他们的“孝”,由此引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作者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父母可能在我们想行孝之时已离开人世,所以告诫天下的儿女们,孝顺父母要抓紧。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关系之十一诚信1.名句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译文诚信,是维系天下的纽带。解读管仲辅佐齐桓公建立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齐国霸业,通过发展经济实现了国力繁盛,通过“尊王攘夷”达到了政治外交强大。对此,孔子评价说“齐桓公正而不谲”,意即齐桓公的霸业正大光明而不阴险狡诈。这正与管仲及齐桓公在建立霸业过程中奉行诚信原则有关。著名的“曹沫劫盟”故事中,齐国和鲁国会盟,鲁国大臣曹沫因不满齐国此前多次欺压鲁国、侵占国土,在盟会上劫持齐桓公,逼迫其做下归还土地的承诺。事后,齐国大臣纷纷要求毁约,齐桓公和管仲却坚持认为,既然做出承诺就要遵守,依约归还了鲁国土地。此举不仅赢得了鲁国的真正尊重,也让齐国的名声得到传扬,列国诸侯纷纷尊敬归附。2.名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译文人要是没有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解读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在孙悟空发现水帘洞后被群猴拥立为美猴王时,曾让猴子引用这句话;明代晚期学者李贽对此评论说:“猴子也知读论语。”可见,孔子这句话早已深入人心。论语此句全文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将信用比喻为连接车辕与车轭的结构,强调人一旦缺乏信用,就如同马车缺乏必要构件,无法行驶。诚信是人际交流的基础,因此被儒家视为人的立身之本。不讲诚信,为人鄙视;尊重诚信,世所推崇。3.名句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不苟译文说话没有信用,做事没有原则,只要利益在哪里,就倒向哪里,这样的人就可以说是小人了。解读儒家强调“君子小人之辨”,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等。荀子便指出一条标准,即对“信”的看待,君子看重道德,因此能够坚守诚信,小人看重利益,为了追求利益就容易背弃信义。利益并非不可追求,孔子亦曾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但人生在世,总应有坚守的原则,诚信即是其一,若诚信与利益冲突,高尚正直的选择,就应当舍利求信,即使会失去暂时的利益,最终也会获得长远的收获。如“唇亡齿寒”故事中的虞国国君贪图眼前小利,背弃了虞、虢两国世代交好的信义,最终被晋国“假途灭虢”后,也一并灭掉,信、利均失。4.名句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唐马总意林译文用诚信待人接物,天下的人都会信赖(他);背弃诚信来待人接物,即使是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会怀疑(他)。解读马总为中唐时人,任职高官,但生平勤奋好学,在南北朝梁朝学者庾仲容编纂的子钞基础上,加工整理为意林一书,主要是摘录诸子百家的观点言论。这句话原出自西晋学者傅玄所著的傅子,因原书散佚,故保存在意林中。汉代学者韩婴所著的韩诗外传也有近似的表述:“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意即以诚实待人,就算是关系疏远的也会变得亲密;但若以虚伪待人,就算是亲戚也会逐渐疏远。诚信与否,是一个人内在品质所决定的外在行为方式,并不会因远近亲疏有所改变。内外如一,以诚为本,是建立一个人信誉的最好途径。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答案C 解析听:任,任从。这里指准许。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同,不同B.不同,不同C.相同,相同D.不同,相同答案B 解析介词,用。介词,因为。副词,交互。副词,再,复。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欲奉诏奔驰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C.臣之辛苦D.臣以供养无主答案D 解析A项古义:急速前往就职。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B项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C项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是指优异的人才,并非后世科举体制中所称的秀才。B.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子向君王陈情谢贺,同书、疏、序、铭、赋等一样,都属于古文中的常用文体,都是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陈事时使用。C.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多用于升任高官,“除”有免去旧职而任新职之意。D.“太守臣逵”指太守名为逵的人。古人在称谓方面有多种形式,称“公”或“君”有尊敬意,而直称姓名则多用于自称或称所厌恶的人。答案B 解析“都是下级对上级”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以乌鸦作比,表明作者尽孝之心的句子是“_,_”。(2)陈情表中作者表明自己在赡养完祖母之后再对皇帝知恩图报的句子是“_,_”。答案(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宠命优渥宠:恩宠B.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借鉴C.日薄西山 薄:迫近D.更相为命 更:交互答案B解析鉴:察。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A.与相同 B.与相同C.与相同 D.都不同答案B解析怜惜,自夸。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臣之进退,实为狼狈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答案A解析A项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C、D三项均为结构助词,的。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译文:_(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译文:_答案(1)现在我是卑贱的俘虏,极其渺小和浅陋,却受到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我怎敢徘徊观望,而有非分之想。(2)我怀着如同犬马在主人面前那种惶恐不安的心情,恭敬地呈上表章,奏报陛下。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李密传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注醮(jio):古时称妇女出嫁。烝烝(zhn):淳厚。谯周:人名。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的上疏陈情表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B.原文中的“泰始”是年号。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C.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D.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的文书。答案C 解析“除”是任命,授予官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C.“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章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答案D 解析“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分析不当。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译文:_(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译文:_答案(1)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参考译文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李密当时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致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李密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我因为命运坎坷,很早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六个月刚刚会笑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年龄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母亲守节的志向。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病弱,亲自抚养我。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啊!”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于是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