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34题 现代世界文明的碰撞——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变化(B卷).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7533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34题 现代世界文明的碰撞——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变化(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34题 现代世界文明的碰撞——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变化(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34题 现代世界文明的碰撞——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变化(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4题 现代世界文明的碰撞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变化(B卷)限时:15分钟 实际用时:_分钟 掌握程度:优 中 差12018年5月,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表明马克思主义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D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答案】A2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材料表明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逐渐深化B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C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影响发生变化D西方学者逐渐认同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在1894年时,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西方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这种认识的变化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暴露,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故A正确; B说法错误;材料是西方部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变化,不是影响,故C错误;D选项以偏概全,不能因为部分学者的赞同就代指全部,故D错误。 5下图是大萧条的英文网站上查到美国不同时期的税收数据,数据的变化主要说明A致使美国经济出现“滞胀”B国家干预易缩小贫富差距C提倡自由发展的经济政策D金融体系的调整实效突出【答案】B【解析】从材料所给的时间信息上,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自由发展的经济政策是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C项;数据的变化和新政中金融体系调整的措施无关,排除D项;税收数据的不断变化,是美国政府强制向富人征收高额税收来调节收入分配不均,故B项正确。6罗斯福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斯福最终根除了“暂时疾病”B“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产销矛盾C“试验性疗法”借鉴了苏联的经验D“试验性疗法”就是实行计划经济【答案】C7学者许倬云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有了两种选择:一种是以国家权力有计划地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制约财富的分配。另一种则是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上,制定各种节制资本与保障人民福利的政策。”这两种选择A说明实行福利主义政策已成为共识B均通过经济改革改变了国家的性质C反映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的趋势D都在探索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答案】D8下表是19471988美国各产业劳动力分布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年份总就业人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万人)就业人数(万人)就业人数(万人)19475127510382155452534819708267779792556449134198510715041182786675166198811496839222892382123A国家干预经济渐趋加强B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促进经济发展C已消除经济危机影响D“新经济”出现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答案】B【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19471988年,美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不断增长,尤其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长尤为明显,这说明此阶段美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促进了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进入八十年代,国家干预经济渐趋衰落,故A项错误;八十年代,里根主义缓解了经济危机影响,不是消除,故C项说法错误;“新经济”出现于九十年代,故D项错误。9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工农业产值增长示意图,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苏联A严峻的国际形势急需实现工业化B经济建设中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C优先发展重工业以提升国际地位D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A【点睛】解答示意图类型的历史试题关键是审读示意图,明确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或现象,特别是图片中变化的因素。此类历史试题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图片是主体,直观的再现历史史实。标题是图片的眼睛,直接说明图片的主体。文字说明部分是对图片所反映历史史实的有效补充。但文字部分往往是解答问题的突破口,解答问题时要注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实现与历史课本史实的有效链接,然后根据问题设计来解答。10西方某历史学者说:“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材料所述历史现象处于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D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可知当时工业方面允许外国资本的存在;农业方面可以自主地处理农产品,结合所学可知符合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故A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私有制存在的,故B项排除。斯大林时期也是单一的公有制,不允许私有制存在的,故D项排除。 点睛:新经济政策内容:(1)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2)在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在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11赫鲁晓夫上台后,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然而,19541962年,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A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B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C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D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答案】A【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的题眼是“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部门界限,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2,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5”,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2下表为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要点,据此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项目内容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宽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A与赫鲁晓夫改革方向相反B使苏联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C借鉴市场经济的某些要素D重点关注苏联工业和农业发展【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