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第4课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2 .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27522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第4课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2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第4课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2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探索科学奥秘第4课张衡传学案鲁人版必修2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衡传论追求小溪追求大海,幼芽追求春色,雄鹰追求蓝天,风帆追求激流。人,更应有所追求。每个人都应该和着时代的节拍,高唱一支自强不息的追求之歌。追求崇高的理想,把住信念的船舵。追求创新的事业,开拓希望的绿洲。追求美好的生活,奏响憧憬的乐曲。追求纯洁的爱情,酿造甜蜜的美酒。自古以来,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追求。蜜蜂追求花朵,苍蝇追逐腐臭。高尚的追求,使生命变得壮丽,使精神变得富有。庸俗的追求,使生命变得昏暗,使青春变得衰朽。工人的追求,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筑起一座座大厦高楼。农民的追求,在希望的田野上,编织硕果累累的金秋。知识分子的追求,在充满荆棘的科学道路上艰难跋涉,勇往直前,永不停留。追求使生命之树常绿,使智慧之泉喷涌。追求中会有苦涩不被失败的苦恼折磨,怎能体味成功的欢乐。追求中会有风险万事都想平平稳稳,那是弱者和懒汉的企求。追求中,更有愉快真善美的诗篇,在执着的追求中写就。人生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对知识的追求。终生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知识的人,是生活的强者;浑浑噩噩打发时间的人,生活的航船难免会在无知的沙滩上搁浅。微感言: _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赏读:要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实地实行。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治学求进的几个层次,或者说几个递进的阶段。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赏读: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诗句通过具体的形象,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予人以哲理的启示: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赏读: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李白在行路难组诗中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此二句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希望之情。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梦还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进学解赏读:学业由于勤勉而精进,由于贪玩而荒废;德行因为自我反省而完善,因为苟且随便而败坏。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学业上的精进和成功,就必须做到“勤”和“思”。一、作者视窗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宋文帝元嘉九年(432),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峨丰碑。二、文体知识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三、基础梳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1)范晔()(2)蟾蜍()(3)连辟()(4)邓骘()(5)合契()(6)都柱()(7)属文()(8)璇机()(9)篆文()(10)骸骨()(11)逾侈() (12)卷帙()答案(1)y(2)ch(3)b(4)zh(5)q(6)d(7)zh(8)xun(9)zhun(10)hi(11)ch(12)zh2.辨形组词(1)(2)答案(1)载裁栽(2)璇漩旋3.通假字(1)员径八尺_通_, _(2)形似酒尊_通_, _(3)傍行八道_通_, _(4)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_通_, _答案(1)员圆圆周(2)尊樽酒器(3)傍旁旁边(4)禽擒擒拿、捕捉4.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_今义: _(2)举孝廉不行。古义:_今义: _(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_今义: _(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_今义: _(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_今义: _(6)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古义:_今义: _(7)衡下车,治威严。古义:_今义: _答案(1)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2)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3)古义: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今义: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4)古义:篆,篆文;文,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5)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6)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7)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5.一词多义(7)因(8)乃答案(1)最高级的官/鲁庄公/对人的尊称/公公/官署名称/公开(2)征召/躲避/合/开辟/排除/开拓(3)灵验/表现/出征/证明/征收/征召/征讨(4)构造/制服/规模(5)精心/纯/细/精锐/妖精/精力(6)设置/施行/施加/留给/用/施于(7)接着/趁机/根据/经由(8)才/就/却/于是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一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要掌握一词多义,首先要在阅读实践中不断积累、归纳和整理,主要是要熟记典型例句,在阅读理解时类比推断;其次要借助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假借义的知识,在特定的语境中揣测其含义。6.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时天下承平日久: _(2)形容词用作动词衡少善属文: _(3)形容词用作名词妙尽璇机之正: _(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_答案(1)当时(2)擅长,善于(3)正确的道理(4)以为奇7.文言句式(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_(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_(3)验之以事: _(4)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_(5)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_(6)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_(7)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_(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_(9)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_答案(1)判断句(2)(5)状语后置句(6)宾语前置句(7)(9)省略句8.文白对照张衡传段解:以上为第一部分。按传记文学体例,以张衡的籍贯、学识、品行开篇,并简略地介绍其文学成就。段解:着重描写张衡科技方面的成就,进一步介绍其仕途经历。段解:第4段,重点介绍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重点介绍候风地动仪的结构和功能,以说明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第2、3段先概述张衡在科技上的特长和成就。由于他的精妙研究和创造性成就,得到汉安帝的赏识、召请和重用。再介绍张衡的为人。由于“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与第1段介绍“从容淡静”的品格相呼应。段解:本段为文章的第三部分。记叙张衡任河间相期间,“治威严,整法度”,取得“政理”之称。这表现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超群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政绩。一、文本助读【内容概览】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结构图示】品德高尚、才能出众、成就卓绝张衡传二、小组合作1.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答:_答案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表现出来: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为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格。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他有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格,他才能把全部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才得以相继问世。2.这是一篇人物传记,而不是单纯的说明文,为什么作者却要用大量的篇幅,并采用说明事物的方法,详细地介绍地动仪呢?答:_答案地动仪是张衡首创的,张衡首先是一个科学家。详细地介绍地动仪说明它的构造等方面的特点,就是为了生动地介绍张衡在科学事业上的辉煌成就。说明的事物对人物起到重要的作用,选材要为表现人物服务。因此这段文字是这篇人物传记的重要组成部分。3.比较本文与屈原列传两篇传记有什么异同?答:_答案如果将张衡传与屈原列传相比较,两篇传记最大的共同点都是按时间顺序,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一生,选材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最大的区别是在表达方式上,屈原列传为了揭示屈原的“志”“行”和寄寓作者的情怀,采用了叙议结合的方法;而张衡传为了表现张衡的杰出贡献,用说明性文字对张衡的发明候风地动仪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三、师生探究简要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答:_答案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格。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一、文本审美全文分三部分,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一部分的“从容淡静”与第二部分的“不慕当世”;第一部分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三部分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一部分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二部分的“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二、写法迁移【角度】张衡是一个科学家,其实他还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本文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面的张衡。【我来练笔】请你以“想念张衡”为题,写400字左右的文字。答:_【答案示例】xx年5月12日,对中国人乃至世界上任何热爱生命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黑色的时刻,这便让我更加想念张衡。一个距今近两千年的中国科学家,他竟然在那时就研究出了地震测量仪器,并具有相当的准确率。这不能不让人惊叹,让今人敬仰。直到今天,地震预测准确率也只有30%(电视报道)。可见,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试图了解和掌握自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而所获得的成果是多么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啊!我想念张衡,是由于在那个时代,他在那样的条件下开展自己的研究活动,却有那样的成果。我想念张衡,还是想假如张衡的事业从那个时代得到延续,那么今天的灾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无法制止地球的内部活动,或许我们可以尽早地预测到地震的发生,较早地做好准备工作,损失也许会真正能够比现在少的多。然而,这仅仅是假设,事实上没有传承下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推测制作的模型。当然我们现在拥有更先进的设备,能够随时准确地知道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便于我们采取救援活动。其实,我们更需要准确预报地震将要发生的准确的时间和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