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3).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7368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24)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进入细胞时不一定消耗能量B无核仁的细胞不能合成RNAC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丢失的结果D小球藻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答案】A【解析】离子进出细胞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协助扩散等方式,不一定消耗能量,A正确;原核细胞没有核仁,细胞中可以合成RNA,B错误;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错误;小球藻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2下列关于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中,合理的是A制备纯净的细胞膜:用蛙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统计C性状分离比的模拟:每个桶内顔色不同的两种球的数量要相等D生态缸的制作: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缸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答案】C【解析】制备细胞膜选用的实验材料最好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它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而就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放在蒸馏水中使哺乳动物红细胞吸水涨破,流出血红蛋白,就能制备纯净的细胞膜;而蛙不是哺乳动物,蛙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A错误;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需要在人群中随机进行调查统计,B错误;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个桶中不同颜色的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这样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正确;生态缸的稳定性主要是指抵抗力稳定性,它的高低主要与生态缸中生物的种类以及每种生物的数量以及二者的比例是否协调有关,D错误。3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在其增殖的过程中,先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其中母链为正链,子链为负链)。另外,以负链为模板指导外壳蛋白合成。下图为该病毒部分基因序列及其所指导的蛋白质部分氨基酸(用图示Met、Ser等表示)序列。(起始密码:AUG;终止密码:UAA、UAG、UGA)。则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不需要解旋酶是该病毒DNA复制过程与人体DNA复制的唯一区别B若在基因D中发生碱基替换,则该基因控制合成蛋白质的多肽链长度可能缩短C不同基因之间可以相互重叠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结果D基因F转录合成mRNA的碱基序列为UACUGU4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林下( 封闭) 生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生境的蝴蝶。 通过“ 假蝴蝶实验”, 发现封闭生境里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著低于亮色翅膀蝴蝶。 这种现象体现了A种群是的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C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较开阔生境暗,封闭生境里的深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天敌捕获,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的机会多,而亮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反差大,易被天敌捕获,这说明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B正确,A、C、D均错误。5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及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内分泌系统由各种能分泌激素的无管腺组成B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调节激素经垂体门脉运输到腺垂体C婴幼儿时期缺碘造成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病D雄激素不能促进骨骼生长,但能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答案】B【解析】人体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与内分泌细胞组成,A错误;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调节激素经垂体门脉运输到腺垂体,B正确;婴幼儿时期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病,C错误;雄激素能促进骨骼生长,能增强代谢率,并影响人的行为,D错误。6某同学设计了“探究2,4一D对黄豆芽胚轴伸长作用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观察项目组别第1组(清水)第2组 (2.510-7g/L)第3组 (2.510-5g/L)第4组 (2.510-3g/L)处理前胚轴的平均长度(cm)3.273.163.403.20处理5天后胚轴的 平均长度(cm)3.964.525.114.15A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一DB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胚轴伸长量C2,4D对黄豆芽胚轴伸长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D每组设置重复实验求胚轴平均长度的目的是降低偶然性,减少误差【答案】C【解析】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一D,A正确;据实验课题及表格内容可知,本实验的观察指标是胚轴伸长量,B正确;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实验的第2、3、4三组处理5天后胚轴的平均长度均大于第1组(空白对照组),因此该实验的数据只能说明2,4D对黄豆芽胚轴伸长有促进作用,而不能说明有抑制作用,C错误;每组设置重复实验,求胚轴平均长度的目的是降低偶然性,减少误差,D正确。7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加碘盐要在菜准备出锅时添加的目的是防止食盐中的碘受热升华而流失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的目的是防止水果中的葡萄糖被氧化C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光线透过密林中树叶间的缝隙产生一道道光柱的现象是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A加碘盐中的碘以KIO3的形式存在,A错误;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的目的是吸收乙烯,防止水果成熟,B错误;C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减少SO2气体的排放,C错误;D光线透过密林中树叶间的缝隙产生一道道光柱的现象是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D正确,答案选D。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mol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B17g羟基所含电子的数目为10NAClLpH=l的H2SO4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为0.2NAD密闭容器中1molH2(g)与1molI2(g)共热反应制备HI增加2NA个H-I键9有一混合固体,只含有下列物质中的若干种: K2CO3、 Mg(NO3)2、 Ba(NO3)2、 NaHCO3, 将混合固体溶于水,产生沉淀甲,过滤,取滤液。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 AgNO3溶液,过滤,取滤渣。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气体,得沉淀乙。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沉淀乙一定为纯净物 BMg(NO3)2 一定存在CNaHCO3 一定不存在 D沉淀甲一定为混合物【答案】A【解析】沉淀甲可以是碳酸钡沉淀、或碳酸镁沉淀或二者的混合沉淀;D错误;K2CO3溶液与硝酸银反应也会有沉淀生成,NaHCO3溶液可有也可没有,C错误;碳酸钾与硝酸钡溶液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钡沉淀,Mg(NO3)2可以不存在,B错误;和足量的AgN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产生气体可以是二氧化碳,得沉淀只能是氯化银固体,沉淀乙一定为纯净物,A正确;正确选项A。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mol 该有机物()最多能与4mol 氢气加成B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C乳酸薄荷醇酯()仅能发生水解、氧化、消去反应D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答案】D【解析】苯环能够与氢气加成,1mol苯环最多消耗3mol氢气,而酯基不能与氢气发生加成,A错误;丙烯醛含有碳碳双键,与乙醛不是同系物,与氢气加成后均变为饱和一元醇,互为同系物,B错误;含有醇羟基,还能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C错误;左侧甲苯基就有7个碳原子一定共平面,右侧甲苯基中至少有2个碳原子与左侧的甲苯基共平面,所以该分子中至少有9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D正确;正确选项D。点睛:有机物中羧基、酯基、肽键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的比值分别为1、2、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离子半径:YBW 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一定低于W与Y形成化合物的沸点C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D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盐只有一种【答案】C【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1、2、3、4,W的电子层数为1,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W为H;X的电子层数为1,最外层电子数为2,X为He,不属于主族,不符合题意,若X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4,X为C;Y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Y为O; Z+的电子层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8,Z为Na。微粒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时,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Y(O2-)Z(Na+),A项错误;C、H元素可组成烃类化合物,当C原子数目较多时,形成的烃类化合物可为液态或固态,沸点较高,就有可能比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H2O或H2O2)的沸点高,B项错误;Y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均属于离子化合物,C项正确;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盐有NaHCO3、Na2CO310H2O,D项错误。点睛:本试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选根据题目信息判断出元素名称,再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知识的判断,这就需要掌握住(非)金属性的强弱、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等知识,因此平时中夯实基础知识是关键,同时应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审清题意如是不是最高价等。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和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规律,是根据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变化的原因,掌握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反应条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是进行元素及化合物推断的关键。本题难度适中,常由于物质的某个性质未掌握好导致失误、失分。12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玻璃仪器A除去KNO3中少量NaCl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酒精灯、烧杯、玻璃棒B证明CHCOOH的酸性强弱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玻璃棒、玻璃片C证明AgBr的溶度积比AgCl小向AgNO3溶波中先滴加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后,再向其中滴加同浓度的NaBr溶液试管、滴管D配制1L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1g/mL)将25gCuSO45H2O溶解在975g水中烧杯、量筒、玻璃棒【答案】B【解析】A、所选的仪器缺少漏斗,故A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浓度为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若呈碱性,说明CHCOOH是弱酸,故B正确;C、向AgNO3溶波中先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后,过滤,再向白色固体中滴加同浓度的NaBr溶液,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证明AgBr的溶度积比AgCl小,故C错误;D、1L 16%的CuSO4溶液(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1)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1mol,溶液的质量是1000g,将250gCuSO45H2O溶解在750g水中,故D错误;故选B。13已知298K时,Ksp(NiS)1.010-21,Ksp(NiCO3)1.010-7 ;p(Ni)lg c(Ni2+),p(B)lg c(S2-)或lg c(CO32-)。在含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2S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i(NO3)2溶液产生两种沉淀,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浓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常温下NiCO3的溶解度大于NiS的溶解度B向d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对应阴离子的钠盐,d点向b点移动C对于曲线I,在b点加热,b点向c点移动DP为3.5且对应的阴离子是CO32-点睛:本题考查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曲线分析,注意图像中pNi、pB越大,Ni2+、B2-浓度越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当难溶电解质类型相同时,溶度积大的溶解度大;当难溶电解质类型不同时,溶度积大的溶解度不一定大。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放大法B参考系可以是匀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C库仑研究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安培提出了电荷周围存在电场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极限思想法【答案】 B【解析】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错误;参考系可以是匀速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故B正确;库仑研究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法拉第提出了电荷周围存在电场,故C错误;探究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时,采用了微元法将变速运动无限微分后变成了一段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故D错误故选B15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A、B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水平外力F拉物体A,要将A拉离物体,则F至少大于( )ABCD【答案】 C【解析】只要A的加速度大于B的最大加速度对物体A: 对物体B: 当时有最大加速度若则解得: ,故C正确。16a、b两离子从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P处垂直电场入射,运动轨迹如图。若a、b的偏转时间相同,则a、b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A荷质比 B入射速度C入射动能 D入射动量【答案】 A【解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垂直板方向做匀加速运动, ,两板间电压、距离、运动时间相等,则a、b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荷质比,故A错误,BCD错误。故选:A点睛:偏转时间相同,偏转量相同,根据类平抛运动列出偏转量的表达式,可得出一定相同的物理量。17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方的一个宽为4L的区域存在一个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区域,区域的左边有一辆绝缘小车,车上固定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bc边紧靠磁场区域,现给小车一个初速度v0,小车和线框的总质量为m,不计一切摩擦,小车运动的速度v和位移x的图象画出了一部分(图中所标为已知),根据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离开磁场后的速度为0.8v0B小车进入磁场的过程中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C由于图象不完整,不知道小车穿出磁场的运动规律,所以无法求出小车离开磁场后的速度D小车穿过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产生的内能为032mv02【答案】 D【解析】小车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v0,完全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0.8v0;由动量定理: ,而,可知线圈出离磁场和进入磁场过程中安培力的冲量相同,则出离磁场时和进入磁场时动量的变化相同,整个线圈在磁场中运动时速度不变,则解得v=0.6v0,选项AC错误;小车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安培力减小,则加速度减小,即线圈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选项B错误;车穿过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产生的内能等于动能减小量: ,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此题关键是能用动量定理结合得出进出磁场时,线圈的速度变化量相等的结论;知道线圈经过磁场过程的能量转化关系.18如图所示,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平行板电容器与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为0,反向电阻为)连接,电源负极接地。开始时电容器不带电,闭合开关S,稳定后,一带电油滴恰能静止在电容器中P点。在开关S保持接通的状态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动时,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B当电容器的上极板向上移动时,带电油滴会向下运动C当电容器的下极板向下移动时,P点的电势不变D当电容器的下极板向左移动时,油滴的电势能会减小点睛:本题分析清楚极板间电场强度如何变化是解题的关键,要掌握与电容有关的两个公式:电容的决定式和电容的定义式C=Q/U,结合E=U/d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19如图所示,卫星在半径为r1的圆轨道上运行时速度为v1,当其运动经过A点时点火加速,使卫星进入椭圆轨道运行,椭圆轨道的远地点B与地心的距离为r2,卫星经过B点的速度为vB,若规定无穷远处引力势能为0,则引力势能的表达式 ,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中心天体质量,m为卫星的质量,r为两者质心间距,若卫星运动过程中仅受万有引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Bv1B卫星在椭圆轨道上A点的加速度小于B点的加速度C卫星在A点加速后的速度vA=D卫星从A点运动至B点的最短时间为【答案】 AC【解析】A项:卫星在B点的速度小于以为半径的速度小于,故,故A正确;B项:根据可知,A点的加速度更大,故B错误;C项: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得,解得,故C正确;D项:卫星在圆轨道上的运动周期,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解得,卫星从A点运动到B点的最短时间为,故D错误。20如图所示,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圆心为O,半径OA水平,OB竖直,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沿圆孤滑下从B点抛出,最后落在地面上C点,已知AC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均为L,小球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小球运动到轨道最低点B时,轨道对其支持力为2mgB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求出该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的轨道半径为0.2LC小球做平抛运动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q的正切值tanq2D如果在竖直平面内A点正上方有一P点,OP连线与水平方向夹角b45,则将小球从P点由静止释放后运动到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4rng【答案】 BC【解析】A、在最低点, 解得,故A项错误;B、小球做平抛运动, , ,解得,故B正确;C、设小球做平抛运动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则,因为,所以,故C正确;D、小球从P点到B点有,在B点,解得,故D错误;故选BC。【点睛】小球由AB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向心力公式列式求解;小球从B点抛出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位移公式求解。21如图(a)所示,在半径为R的虚线区域内存在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其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薄挡板MN两端点恰在圆周上,且MN所对的圆心角为120 。在t=0时,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从A点沿直径AOB射入场区,运动到圆心O后,做一次半径为R2的完整的圆周运动,再沿直线运动到B点,在B点与挡板碰撞后原速率返回(碰撞时间不计,电荷量不变),运动轨迹如图(a)所示。粒子的重力不计,不考虑变化的磁场所产生的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B图(b)中B0=2mvqRC图(b)中T0=(+1)RvD若t=0时,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从A点沿AO入射,偏转、碰撞后,仍可返回A点【答案】 BC【解析】根据轨迹可知,带正电的粒子从O点向上偏转做圆周运动,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选项A错误;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B0=mv2R2,解得磁感应强度:B0=2mvqR,选项B正确;虚线区域不加磁场时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t1=Rv,虚线区域加速磁场后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时间:t2=sv=2R2v=Rv,磁场变化的周期:T0=t1+t2=+1Rv,选项C正确;若t=0时,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从A点沿AO入射,到达O点后向下,与板碰撞后,到达B板,与B碰撞后向上偏转900然后从磁场中飞出,则不能返回A点,选项D错误;故选BC点睛:此题关键是要搞清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情况即轨迹,结合圆周运动的知识求解运动时间;注意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时要注意四指的指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