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27343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分类1【2018北京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答案】B【解析】分析:A项,甲醇低温制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是核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变化、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注意化学变化与核反应的区别,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核不变,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反应。2【2018天津卷】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判断时,应该先考虑清楚对应化点睛:萃取操作有很多形式,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液液萃取,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萃取形式是固液萃取,即:用液体溶剂萃取固体物质中的某种成分,例如:用烈酒浸泡某些药材。本题的选项D就是一种固液萃取。 3【2018江苏卷】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 ( )A光合作用 B自然降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碳酸盐的沉积【答案】C【解析】分析:A项,光合作用消耗CO2;B项,自然降雨时H2O会与少量CO2反应生成H2CO3,不会引起CO2含量的上升;C项,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中都含C元素,燃烧后生成CO2;D项,碳酸盐沉积指由形成于海洋或湖泊底部的粒装泥状碳酸盐矿物及其集合体,通过生物作用或从过饱和碳酸盐的水体中直接沉淀,水体中生物活动消耗CO2,有利于碳酸盐沉积。详解:A项,光合作用消耗CO2,光合作用的总方程式可表示为6CO2+6H2OC6H12O6+6O2,光合作用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下降;B项,自然降雨时H2O会与少量CO2反应生成H2CO3,不会引起CO2含量的上升;C项,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天然气中都含C元素,C元素燃烧后生成CO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D项,碳酸盐沉积指由形成于海洋或湖泊底部的粒装泥状碳酸盐矿物及其集合体,通过生物作用或从过饱和碳酸盐的水体中直接沉淀,水体中生物活动消耗CO2,有利于碳酸盐沉积,碳酸盐沉积不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掌握化石燃料的成分是解题的关键。4【2018江苏卷】用化学用语表示NH3+ HCl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BHCl的电子式:CNH3的结构式:DCl的结构示意图:【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侧重考查原子结构、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和结构式,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如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区别、电子式与结构式的区别等。5【2017天津卷】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等重金属离子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答案】C【解析】A、石灰、碳酸钠都呈碱性,能与酸反应,故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酸,A正确;B、铝盐、铁盐都能水解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胶体,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B正确;C、氯气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对重金属离子没有作用,可以加入硫化物生成硫化物沉淀来处理重金属,C错误;D、烧碱可与铵根离子反应产生氨气,D正确。故选C。【名师点睛】本题从各种水处理技术方法等方面设计考核知识点,让考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正确地认识化学的价值和功能。展现学科价值,灌输绿色化学思想。6【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在灼烧时会蜷【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我们生活就要吃饭、穿衣,在生活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微生物或注意不当而患有疾病,消毒、治疗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或用一定的物质进行处理,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有关。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腈纶化学纤维等,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灼烧有烧被套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等是人工合成的物质,灼烧有浓烈的黑烟,会蜷缩成一个小球,冷后是一个小硬球。购买的衣服布料材料就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也可以根据物质的面料的成分的性质在洗涤时采用适当方法。实用的植物油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要少吃油炸食品;肌肉注射或输液时经常要用酒精消毒,消毒用的酒精是体积比为75%的酒精的水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很好的杀菌消毒。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7【2016年高考北京卷】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的抗疟疾的新药青蒿素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史判断【名师点晴】本题侧重于考查我国科学家在化学领域中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与诺贝尔化学奖有关的判断,学生只要平时注意稍加留意即可得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8【2016年高考江苏卷】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 )A燃烧煤炭供热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D节约用电用水【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有关判断【名师点晴】掌握能源的特点、燃烧产物以及常见新能源等是解答的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题目难度不大。9【2016年高考天津卷】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CD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碳酸氢钠药片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史、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实验安全等知识点。题目比较基础,要熟悉常见的化学标志:如物品回收标志;中国节能标志;禁止放易燃物标志;节水标志;禁止吸烟标志:中国环境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当心火灾-易燃物质标志等。知道常见的抗酸药及其治疗原理。此类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10【2016年高考新课标卷】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燃料燃烧产物是CO2,温室气体包括CO2、CH4等气体,A项正确;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CO2气体,大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B项错误;C液化石油气等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DCO是有毒气体,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燃烧的燃烧,涉及化石燃料和液化石油气等,化石燃料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化石燃料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是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1【四川攀枝花2019届高三第一次考试】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B 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C 泡沫灭火器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D 漂白粉可作棉、麻的漂白剂,也可用作环境的消毒剂【答案】C【解析】A、铁质器件附有铜配件时,在接触电解质溶液时,铁是原电池的负极,易被腐蚀生成铁锈,选项2【上海徐汇区2018届高三化学二模】下列我国古代的几种技术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卤水煮盐 B 铁矿石炼铁 C 化丹(Pb3O4)为铅 D 火药爆炸【答案】A【解析】将卤水放在锅内用火熬煮,水分蒸发,剩余固体为盐。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A正确;炼铁是在高温下用碳将铁矿石还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利用还原剂把Pb3O4中的铅还原为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硫磺、硝酸钾和木炭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变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和硫化钾,D错误;正确选项A。3【湖南岳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2017年4月22日是第4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 )A 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B 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C 加大铅蓄电池、含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D 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答案】C【解析】A.因不可再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区别在于能否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4【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201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化学的视角看,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中“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操作中的“过滤”B 司母戊鼎属青铜制品,是我国古代科技光辉成就的代表之一C 瓷器(China)属硅酸盐产品,China一词又指“瓷器”,这反映了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作为“瓷器故乡”的形象D 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主要成就: 侯氏制碱法,该碱指的是烧碱【答案】D【解析】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指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其中的“淘”、“漉”相当于分离提纯中的过滤,A理解正确;B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制品,属于青铜制品,B理解正确;C.瓷器属于硅酸盐产品,D理解正确;D.侯德榜制碱法制得的碱为纯碱,反应原理为:NH3+NaCl+CO2+H2O=NH4Cl+NaHCO3、2NaHCO3Na2CO3+H2O+CO2,D理解错误;答案选D。5【河南开封2019届高三10月考试】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B 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核素146CC S2的结构示意图 D H2S的电子式【答案】B【解析】A甲烷的球棍模型为,故A错误;B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质量数为6【黑龙江哈尔滨六中2019届高三上期中】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 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 煤的干馏、煤的汽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A B C D 【答案】B【解析】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混合物,故正确;BaSO4是盐,难溶于水,但溶于水的部分完全电离,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正确;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故错误;煤的干馏指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焦炭(或半焦)、煤焦油、粗苯、煤气等产物的过程;煤的气化是煤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进行部分氧化形成氢气 、一氧化碳等气体的过程;煤的液化是将煤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液体燃料或利用煤产生的氢气和一氧化碳通过化学合成产生液体燃料或其他液体化工产品的过程。这三种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故正确序号为。A.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答案:B。7【江西铅山一中2019届高三上第一次三校联考】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 H2O、CH3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 溶液、胶体、浊液均为分散系,都属于混合物C Al、Al2O3、Al(OH)3均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是具两性的化合物D H2SO4、NaOH、NaCl均为强电解质,都属于离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A. H2O是氧化物,CH3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但不符合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且一种8【吉林长春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 胶体具有介稳性,是因为胶体带电荷C 长江入海口附近形成泥沙三角洲是因为河水中的土壤胶体粒子聚沉导致D 向鸡蛋清胶体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使其中的蛋白质盐析。【答案】C【解析】A、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度大于1nm的为浊液,介于1nm-100nm为胶体,小于1nm的为溶液,故A错误;B、胶体具有介稳性,是因为胶体胶粒带同种电荷,故B错误;C、土壤粒径介于1nm-100nm,是一种胶体颗粒,但是海水中存在大量的离子,会使胶体聚沉,土壤颗粒就沉淀下来,形成了三角洲,故C正确;D、向鸡蛋清胶体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为重金属盐,可使其中的蛋白质变质,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的种种美景的最本质原因是 ( )A 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大小约为10-9 m10-7 m B 光是一种胶体C 雾是一种胶体 D 发生丁达尔效应【答案】A【解析】A、题干中所提及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是一种胶体,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即109m107m,故A正确;B、雾是胶体,光不是胶体,故B错误;C、雾是胶体,但这不是月光穿过薄雾所形成美景的本质原因,故C错误;D、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性质,但本质原因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故D错误。答案选A。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自来水厂用明矾净水,用Fe2(SO4)3或CuSO4均能代替明矾净水B 根据是否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C 晶体硅有半导体性质,所以可以制造光导纤维D 有一种新发现的固态碳的结构称为“纳米泡沫”,外形类似海绵,密度小且有磁性,这种碳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答案】D【解析】A.Fe3+水解产生氢氧化铁胶体,可以起到净水作用;硫酸铜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是因为铜离子有毒,3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熔融态的Al2O3、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B 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C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 SiO2、NO2、S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答案】B【解析】A.12C转化为14C是核反应,既不属于物理变化又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故C错误;D.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B。4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碱盐电解质非电解质A胆矾食盐铜酒精B纯碱CaCO3NH3HOFeC烧碱小苏打BaSO4干冰DKOHCuSO4Na2SO4NaClOA A B B C C D D【答案】 C【解析】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属于盐,不是碱,铜是金属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37Cl的结构示意图 B 中子数为 7 的碳原子: 76CC NH3 的结构式: D 次氯酸的电子式【答案】C【解析】A、氯的核电荷数为17,37Cl的结构示意图,故A错误;B、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中子数为 7 的碳原子: 136C,故B错误;C、氨分子形成三个共价键,故C正确;D、次氯酸的中心原子是氧原子,次氯酸的电子式,故D错误;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