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声音》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127334 上传时间:2020-0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声音》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声音》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声音》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声音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重点难点1.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留心声音,发现声音,感悟生活。2.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关闭。3.弄明白怎样才能用心去倾听周围世界的各种声音。教学课时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你一定会听见的 开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并且连用三个疑问句提出问题,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你听过柳树梳头的声音吗?你听过一大群小蚂蚁跑步的声音吗?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新颖独特。也许你会说:“这都是想象的,我怎么能听出来呢?”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运用反问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为下文进一步解释打下基础。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句导读:这句话是总起句,用反问句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窗沿唱歌,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形象生动,如一幅幅活动的画面,富有生活情趣。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段导读:介绍几种动物的声音。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 卷,多音字,这里读jun。难句解析:不一样。作者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气,将无形的风描写得富有神韵,将读者带入四个不同的境界。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将画线句改成“你总听过清风、微风、寒风、狂风的声音吧”,效果一样吗?段导读:介绍风的声音。你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该听到些什么了吧?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你觉得“砸”字用得合适吗? 用排比的手法说明水声无处不在。合适。一个“砸”字突出表现了雨的气势,烘托了雨水的声音之大。一方面说明从一个人出生时,声音就开始伴随着他;另一方面是告诉大家,声音要用心聆听,才能听到。说明最初的我们因为强烈的好奇心而去认真倾听身边的每一种声音。这些声音都是亲人的声音,说明亲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段导读:介绍水的声音。只要你的耳朵能够听,从你出世那一天起,你就在听了。作者用“只要就”的句式要表达什么意思?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说话的声音,学着听开门、关灯、上楼梯、电话铃的声音。文中加点字“学着学着”说明了什么?作者列举的这些声音,有什么共性?你很快懂得,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句导读:“很快”说明因为用心倾听,所以学得很快。从声音里,你逐渐熟悉了你身边的世界;在声音中,你逐渐成长。句导读:两个“逐渐”说明声音一直在伴随我们成长。段导读:声音伴随着我们成长。 承上启下。“但是”表转折,说明后面的内容与上文所述内容的区别。通过对比,表现一个人在长大后失去了听的乐趣。“耳朵关闭”的说法,形象生动,也引人深思:为什么会这样呢?但是,当你一天天长大,当你熟悉了许多声音后,不知不觉中,你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这句话有什么作用?你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用心听周围的各种声音了。一些声音你没有听见,好像它们发出时,你的耳朵正好关闭了似的。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别让你的耳朵关闭:在寂静的夜里,听一听外面有什么声音传来;在闲暇的时候,听一首从来没有听过的歌曲或乐 乐,在这里读yu。曲句导读:用劝告的口吻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去倾听声音。你还可以做一些声音的游戏:吃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句导读:游戏一,体验吃“脆脆的饼干”与吃“硬硬的糖果”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用两根筷子敲敲家里的杯子、盘子、碗,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因为用心倾听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声音,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句导读:游戏二,感受日常生活用品的声音的不同。作者为什么劝告人们聆听各种声音?段导读:劝告人们要尽力去听,用心体会生活中不同的声音。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告诉人们处处有声音,希望大家尽力去倾听。 重点句解析:这句话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告诉人们:只有用心听、用心感受,才能听到丰富、美妙的声音,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才能更加热爱生活。用心听吧,你一定会听见的,然后你会微笑: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只要用心去听,就会发觉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理清文章的脉络。搜集的声音素材。一导入1.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然而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盲人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校园更有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又重新找回了快乐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视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2.板书:你一定会听见的二检查预习,自学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新词标出来。2.老师重点指导。读准字音:“盛”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作:chng。区别字形:拨拔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1.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2.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试着给课文分段。全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新颖独特。第二段(第211自然段):告诉人们处处有声音,希望大家尽力去倾听。第三段(第12自然段):写只要用心去听,就会发觉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多么丰富,多么美妙。你一定会听见的用心感受1.本课需要认写的生字较多,要指导学生注意辨析字形,掌握每个字的字形特点。因此,在识记生字时,提倡采用“字不离词”的方法,以词为单位来记忆。部分生字可采取与形近字对比的方法来启发学生记忆。2.在课堂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预设课堂是一回事,生成的问题又是另一回事。一成不变的教学预案实施,势必让学生循规蹈矩,使课堂死气沉沉。如学生提出问题:“柳树梳头的声音小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这三种事物是不是有声音呢?”这显然属于预设之外的环节。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在文章中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而此时教师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考。因而教师不用立即作出回答,而是应该在学生直接质疑或答疑之后,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自行找答案,同时也触发其他学生思考。充足的时间既可以加大思维撞击的广度,又可以加深思维撞击的深度,只有学生的思维不断撞击,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1.看拼音,写词语。bshu拨水shx熟悉mimio美妙qunshu泉水fy富裕xuhu雪花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悦耳)的声音(美丽)的田野(脆脆)的饼干(美妙)的世界(答案不唯一)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关闭”。让学生懂得用心去倾听身边的声音。搜集的各种声音的资料。一设计情境,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重要1.现场模拟无声的情境2分钟(在这段时间内,通过课件和手势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无声的世界。2.假如世界没有了声音,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甲:我觉得一切都没有了生机,生活很枯燥。学生乙:我不能听音乐,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3.总结:还是有声音好,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常常被我们所忽视,让我们同作者一起去发现、去感受生活吧!4.板书课文题目。5.齐读课文题目。二细读课文,体会声音的美妙1.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开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巧设疑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学习第二段。(1)自由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思考:文中列举了几种声音?(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2)具体都有哪些声音?学生甲:清风掠过明月,微风拂过树梢,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狂风卷起巨浪。学生乙: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唱歌,小狗啃骨头,老猫吵架,老母鸡啄米。学生丙:清泉奔向溪流,大雨砸向屋顶,水滴落到盆里。(3)课文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过吗?(这些声音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声音,有些同学用心听过,有些同学根本就没在意过。)(4)自由读第六、七自然段,思考:声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学生甲:从声音里,我们熟悉了身边的世界;在声音中,我们逐渐成长。学生乙: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5)为什么当我们熟悉了许多声音后,却失去了听的兴趣?学生甲:因为声音无处不在,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它,所以就不愿意听了。学生乙:因为我们没用心去听,所以就失去了听的兴趣。(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3.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思考:怎样才能用心去倾听周围世界的各种声音?学生甲:在寂静的夜里听听外面有什么声音。学生乙:在闲暇的时候听听歌曲。学生丙:还可以做一些声音游戏。(2)小结:这些方法都是生活中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世界的声音是美妙的、丰富的!(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4)请几位学生播放自己搜集到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同学分享。这篇文章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易与读者进行情感上的直接沟通。因此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轻轻读,细细品,并让学生思考:此段中提到的声音是否在生活中听到过?有的学生会说:“这些声音都是在我们生活中频繁出现的,可是我们却从没有去注意过,因为我们对这些不感兴趣。”听到这样的回答,可以借机导入忽略这些声音的原因:你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没有用心去听。通过引导揭示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只有用心去聆听身边的声音,才会发现各种声音是美妙的。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或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由此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进入拓展延伸部分学生通过做声音游戏,体验声音的微妙。游戏很简单,如让学生把纸揉成一团,然后侧耳聆听纸缓缓舒展的声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写下自己听到的声音和获得的感受1.在生活中,你能听到哪些声音?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写一写理由。2.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1.作者介绍桂文亚,女,1949年生于台北,祖籍安徽省,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当过讲师、记者、联合报副刊编辑,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创作以散文为主,出版作品集有幽默笔记思想猫美丽眼睛看世界班长下台等。2.倾听的故事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吃妈妈的奶了,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惶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什么东西呢?”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间、陶罐边,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我一下忙,把香肠和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听到一个妇人叨念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干吃剩了,也不会收好,小猫的鼻子很灵,明天你就没得吃了。”就这样,小猫每天都很开心,它回家告诉猫妈妈:“妈妈,果然像您说的一样,只要我仔细倾听,人们每天都会教我该吃些什么。”靠着倾听别人的谈话来学习生活的技能,小猫终于成为一只身手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它后来有了孩子,也是这样教导孩子:“仔细地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听完了这个故事,你知道小猫祖先留下的方法是什么了吗?方法就是靠着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话而学会生活的技能。小猫从人们的言谈中知道了自己能吃些什么,因而生活得很开心、很快乐,终于成为一只身手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